大乘经庄严论讲解·第19课
2015年8月14日
第七品以上已经讲完了,从今天开始讲第八品威力品。今年的计划是讲完前十品,还有第九品和第十品没有讲。今年年底之前,我希望把《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八品讲完,因为这两个论典的工程比较大。对我来讲,翻译这两部论典和给大家讲这两部论典都是比较大的工程。对你们来讲,也有个别法师和班级在辅导学习。
本来刚开始这两部论典是准备做讲记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整理。我讲的法可能也比较多,现在可能也没有整理笔记的人。我们虽然有一些光盘、音频和视频,但是音频和视频存在于这个世间不知道长不长,如果以后做一些书,可能书保留的时间更长一点。这两部论典我以后不一定会再次讲吧,因为这两部论典还是挺大的。如果以后整理一些笔记,我原来也说过是可以的。但是整理笔记的人最好是有一定的智慧,而且从头到尾的整个过程,全部都要非常认真地对待。
我们看到一些藏族和汉族修行人,他们对某个上师或堪布、堪姆的教言和演讲也有做笔记的,有些人已经领悟到了作者或者讲者的密意,有些人可能也没有直接掌握,也有各种情况。不管怎样,我的任务就是给大家讲完就OK了。
前面已经讲了真如品。《大乘经庄严论》整个内容归纳起来,就是自利或者他利。自利,就是获得成佛——不是获得金钱、健康等等,这不是究竟的利益;他利,也不是暂时给他一些地位和名声,而是真正帮助众生从苦海中获得解脱。
真如品讲过,菩萨要真正获得利益众生的能力,首先自己一定要有一种觉悟,所以前面主要讲觉悟的方法,菩萨有了觉悟就要利益众生,而利益众生的方法,需要有一种威力和神通。在以前的译本中威力品也叫神通品,菩萨利益众生的最好工具就是佛经当中经常提到的五眼六通。下面讲六通,也就是威力品。本品从七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讲威力的本体。
丁二(思维所修六通威力)分七:一、威力之本体;二、威力之因;三、威力之果;四、威力之作用;五、威力所具功德;六、威力趋入或分类;七、以赞叹六通等威力功德殊胜性而总结。
戊一、威力之本体:
生语心善恶,彼处出现量,
神通遍行类,无碍获坚力。
颂词当中的“生”“语”“心”“善恶”“彼处”还有“出”,这几个字分别指六种神通。有了这六种神通,就能现量见到利益众生的方法。通过这些神通和神变,可以在不同的众生界当中行持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能无碍地获得菩萨的威力。
从字面上解释,首先讲颂词当中的“生”。世间的每一个众生有生就一定会有死亡,所以菩萨的第一个神通叫作生死通,它跟宿命通有点不同。世间当中所有的众生是什么地方产生的,什么时候死去的,以前生在哪里,后来死在哪里,将来生于何处,最后死于何处等等,对诸如此类的生死问题都了如指掌叫作知生死通。这是第一个神通。
第二个是颂词当中的“语”,指天耳通。即了知三界轮回中所有众生各种各样的语言,旁生也好、地狱也好、饿鬼也好、人类也好——人类当中有东方人、西方人等等,不管他们讲的是藏语、汉语、英语、还是俄罗斯语、日本语等等,各种各样的语言都能听懂。比如旁边有些鸟叫的声音或各种旁生的声音也完全听得懂,这种神通就叫作天耳通。
第三个是“心”,指的是他心通。对世间当中任何众生心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分别念——比如这个众生产生贪心,那个众生生起嗔恨心,还有的众生生起傲慢心、嫉妒心或者善心、信心、悲心等等,对所有众生八万四千种不同的心态都能了如指掌,这叫作他心通。
第四个是“善恶”,叫作宿命通。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流转在世间中,有些众生做了善事,比如布施、持戒、修四无量心等等;有些众生做了杀生、饮酒等等各种不合理的恶事,对每个众生所做的善恶业因果、习气,以及这个众生会感受什么样的痛苦和快乐,能住世多长时间等全部了知,这叫作宿命通,这是第四个。
第五个是神足通,就是颂词中的“彼处”。他对各种各样的世界全部清楚,完全知道这是菩萨的刹土、这是佛的刹土、这是声闻缘觉的世界、这是众生的世界等等,并且能依靠神通力到清净佛刹,在十方诸佛菩萨面前供养、祈祷、闻法等等,也可以去不清净的刹土中饶益众生,给他们讲经说法等等。这就是神足通或者神境通。我们以前经常讲,依靠神足通这种方法,以前印度和藏地的很多大德来去都特别快。这是第五个神足通。
第六个叫漏尽通,即“出”。看到众生相续中有各种烦恼、分别念,他会知道断除的方法,知道无我空性的智慧,对不同根基的众生,能以不同的方法断除他们相续中种种的障碍和习气。不但知道众生相续中的障碍和烦恼,同时也知道对治的方法,会使用佛法断除他们的障碍,这叫作漏尽通。
具足以上所讲的六种神通的话,菩萨就能现量见到利益众生的方法,就像庵摩罗果放在手里,内外都非常清楚,了如指掌。同理,菩萨依靠这样的神通和威力遍行于十方世界,在不同的众生面前用不同的方法利益他们:在有些众生面前示现天耳通,在有些众生面前示现他心通,在有些众生面前示现神足通……
我们应该知道,利益众生是菩萨唯一的工作,他的事业就是利益众生,无论有神通还是有修证,都唯一是为了利益众生。世间人经常认为,谁有他心通或某种神通是很稀奇的,但这并不是很重要,如果没有真正利益众生的方法,就像世间当中的很多鬼神、非人一样,虽然他们也有一些超胜的境界,但这并不是非常稀有的事。因此我们要知道,菩萨真正的威力或者神通的特点,就是要利益众生。凡是利益众生的方法,菩萨都可以在众生面前示现——可以示现他心通,也可以示现天耳通等等。
我有时想,虽然现在有神通、神变的人比较少,但是现在的很多方法,其实跟以前的神通比较相似,比如现在通过网络、视频等等,世间各种各样的色法和很远地方的状况也可以看到,相当于是天眼一样;本来这个色法是看不到的——比如美国发生的事情,但现在通过一个小小的电脑就能看到;过去根本没办法听到的、我们世界以外的种种声音,现在也能听得到。比如我们乘飞机,在短短几个小时中就可以越过千山万水。听说现在有一种更快的飞机,好像从北京到加拿大三个小时就可以了,说是正在做,过几年就可以使用了。以前贝若扎那从印度回来,依靠神足通也需要好几天(有些传记的说法不同),依靠现在的神足通“呜”地一下飞过去也很容易,不过可能有点害怕。
作为菩萨,只要能利益众生,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现在有些出家人和佛教徒,经常使用一些现代的设备或者技术,有些人以“原始”的眼光来看很不理解:佛教徒是不是很无聊?怎么跟世间人一样?如果他是用一种世间的方法做某些世间的事,那就是很无聊的,可以这么讲;如果是用一种世间的方法做一些非常有效用的、能利益众生的大事,这些方式菩萨都可以用,而且必须要用。尤其现在这个时代,有些佛教徒不会用电脑,网上的课就没办法听。有些老居士很保守:“我认认真真依靠念珠念观音心咒就可以,我不摸这些现代的东西,电脑就是魔,电视就是魔鬼,我不接触这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需要利用一些方法,度众生的方法很重要。
有时候需要有一种包容的心,尤其是看你的动机怎样,是不是有真正利益众生的心态。比如古人是骑马、坐马车或走路,但现在要利益众生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很多地方,如果有了利益众生的心,我们就要选择更便利的交通工具。外在的形式跟内在的心不一定完全相同,表面上的形式和实际所做的事、所起到的作用、产生的结果我们也要分析。在我们这个时代,佛教的教义是不用改变、不用改革的,但是如果它的方法没有随着时间而变化,也许世人会无法接受,这也是一个事实。作为坚稳菩萨,依靠相当于是神通般的科学技术来利益众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下面讲神通的因,也就是这些威力的因是什么样呢?
戊二、威力之因:
四禅得极净,无分别智摄,
作意遍住中,可成第一力。
前面讲的这六通的因是什么?第一个是四禅,心得以清净。修禅定时,色界定有第一禅、第二禅、第三禅和第四禅,第四禅是最清净的,不但远离了八种过患,而且远离了一切爱、怀疑、嫉妒的见结等比较特殊的过失。禅定也有不同的修法,有些是以顺式的方式一步一步修到四禅,有些则是以超越的修法达到四禅。不管怎样,神通的因是一定要得到第四禅,因为第四禅的境界非常清净,以此清净的心态才可以获得神通,否则,处在欲界非常散乱的心当中就没办法得到。所以它的第一个因,就是通过修持获得第四禅定。《俱舍论》当中也是这样讲。
原来法王如意宝讲《俱舍论》和《智者入门》的时候说过:“现在很多人讲修出了神通,我要好好问一下,《俱舍论》里面第四禅的境界你到底到了没有?如果第四禅的境界都没有到,那神通是没办法生起的。”现在有些人不可能有真正修出来的神通,有可能是假神通或者自己认为是神通而已。在获得神通的因中,第四禅的清净禅定是第一个因。
第二个是无分别智。大乘的神通,一定有无我空性的无分别智慧摄持,否则,虽然你的心很清净,也有一些相似的神通,没有无我的智慧,就算不上大乘菩萨的神通。就像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所讲,世间当中很多饿鬼、鬼神还有秃鹫,都能看到很远地方的尸体,但这是它们的天性,不算是真正的神通。以无分别的无我智慧摄持,这是神通的第二个因。
第三个因就是“作意遍中住”,修每一个神通都需要作意。比如,天眼通能看见很多世界以外的事情,为了获得这样的神通,在修的过程当中要修一些光明想等等;你要修神足通,在修行过程中要反复地作意,观想自己的身体是非常轻飘的事物等等;或者你修天耳通,在修的过程当中,心要专注于各种不同的声音,并且作意了知其中的意义等等。所以,六种神通是通过作意观修才能获得的。通过这样的修行,可以获得菩萨真正利益众生的第一力,也就是神通力。因此神通需要有一些不同的禅定才能得到。
以前慧远大师在《大乘义章》里面讲过:神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一种叫作报通,是因为前世天人的力量或者业力的报应,即生当中生来就能想起前世,能知道别人所有的事情,这和他前世的特殊业力有关系;还有一种叫作药通,是通过医药的力量来获得神通,比如把某种药敷在眼睛上,几千里以外的色法或者秘密的地方也完全能看到;还有一种叫作咒通,用婆罗门或者世间中的咒语特意给人进行加持,也会出现相似的、暂时的他心通或天眼通;还有一个叫修通,通过修行获得禅定后,在清净的心当中能得到他心通等等。《大乘义章》中讲了四种不同的神通,这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怎样,修行还是需要神通。因为《菩提道灯论》《大圆满禅定休息》,包括《大智度论》等很多论典当中都讲了,菩萨没有神通就没办法利益众生,就像飞禽没有长翅膀就无法翱翔于虚空中一样,有神通非常好。
但是,如果获得神通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种种功德,为了和别人竞争或自己享受快乐,这样的神通叫作有毒神通,这种神通在很短暂的时间当中会消失,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真正想利益众生,以这样的目的求神通是合理的;如果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是想自己在别人面前显示各种各样的功德,这是不合理的。
以前提婆达多就是抱着自利的目的求神通。经论中讲:提婆达多刚出家时威仪很寂静,非常调柔,他受了比丘戒后,在前十二年中闻思很精进,三藏都是精通的。后来他看见很多阿罗汉比丘经常依靠神通到北俱卢洲、天界等不同的世界找来各种饮食享用,那时提婆达多特别羡慕:“我也应该有神通才好,我一定要好好地修神通!”后来他特意到佛陀那里请求:“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下修神通的禅定?”佛陀知道他将来对佛法没有什么好处,就对他说,你还是修无常苦空无我,暂时不用修神通,没有给他传。后来他又去找了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他先去找目犍连:“你可不可以给我讲修神通的法门?”目犍连是阿罗汉,他也知道未来提婆达多的状况不是很好,就没有给他传,要求他还是修无常苦空无我。然后提婆达多又去找舍利子,舍利子也得了阿罗汉果,知道他将来不会干好事,也没有给他传,也要求他修无常苦空无我。后来他寻找了佛陀弟子中的很多大阿罗汉,但他们都没有给他传。
最后他去找了阿难,阿难是提婆达多的亲弟弟。实际上佛陀和提婆达多都是释迦族人。现在有些人讲:“某某上师的弟弟或某某上师的哥哥应该修行很好吧,因为他们是一家人!”那可不一定,提婆达多不也是阿难的亲哥哥吗?阿难当时还没有获得阿罗汉果位,还是凡夫人,但是他非常精通经论,在班智达、智者当中是很厉害的。一方面提婆达多是他的哥哥,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提婆达多将来会做什么,于是就给提婆达多讲了一些理论上修行禅定的因。后来提婆达多用这些窍诀到寂静的森林中修行,最后真的获得了神通,他非常高兴,自己也能依靠神通飞到各地去化缘食物随意享用了。
他觉得自己有了神通很了不起,要为自己找一个大施主。当时的国王频婆娑罗是佛陀的铁杆粉丝,他对这个国王没办法,就找到还没有登上王位的太子未生怨王。提婆达多故意在太子面前显示种种神变,一会儿变成大象,一会儿变成其它动物。阿阇世太子对他生起极大信心,带着自己的眷属追随他。提婆达多气势汹汹地带着很多施主、弟子、比丘等人来到佛陀那里,他对佛说:这么多人我都带得了,你已经老了,我比较年轻,可以把你的眷属、比丘僧众都交给我管理,我来管比较不错。佛陀当时说:我对舍利子和目犍连等这些像金瓶般的眷属都还没有把佛法交给他们,更何况是你这样的愚痴人!佛陀当时用“痴人、死人”等词呵责他,他生起极大的嗔恨心,一生嗔心他就从禅定中退失了,原来的神通就没有了,这在佛经当中是有记载的。
所以,如果不是为利益众生,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目标,也许暂时能获得神通,但是这样的神通是不究竟、不可靠、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修一些真正有意义的禅定,如果自己稍微有一些禅定和修行,就用来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这是最重要的。
下面讲神通威力之果,也就是神通的果是什么。
戊三、威力之果:
圣者天梵住,无比广恒住,
行处真供佛,令众生清净。
菩萨神通的果从三个方面超越声闻和缘觉:第一个是安住的方法方面;第二个是供养佛陀方面;第三个是利益众生和让众生相续得以清净方面。虽然声闻和缘觉也有一些神通,但菩萨的神通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超胜是“圣者天梵住,无比广恒住”。具有神通的菩萨经常安住于三解脱门、四谛、十波罗蜜多、六度等境界中,而且大多数时间是安住于空性和灭尽定当中,一般声闻缘觉并非如此。
颂词“天住”是指色界四禅和四无色界的四种禅定,即“四禅四无色”。菩萨经常安住于四无色界的禅定和四禅的禅定,但更重要的是,具有神通的菩萨主要是住在第四禅当中。安住方面的特点,第一主要是安住在空性和灭尽定当中,第二主要是安住在四禅当中。
颂词“梵住”是指四梵住:悲无量心、慈无量心、舍无量心和喜无量心。在四无量的梵住境界中,他主要是住于悲无量的梵住,即悲无量的禅定中。这几个安住方法是无比的、广大的、恒常的——“无比广恒住”,跟声闻缘觉完全不同。以上是第一个超胜。
第二个超胜是“行处真供佛”,菩萨具有神通力,经常前往各个殊胜的地方供养十方诸佛。作为菩萨一定要供养佛陀和积累善法。有些人稍微修一点禅定就认为:“我不用供佛了,我天天坐禅就可以。”其实并非如此,真正具有神通的菩萨,他也时时供佛、积累资粮。
(男众这边一个穿黄色和蓝色的人出去了,女众这边一个穿红色和绿色的人出去了,听不懂了,没事。讲课时谁出去或者不专注,我的心就受影响,讲不好课。有一次我去一个培养空姐的技术学校讲课,开始她们坐得还是很整齐,后来很多人都睡着了,而且睡觉也很整齐[众笑]。然后我就讲不下去了,我中间停了好几次她们还醒不过来。我们的心没有禅定的话,就经常到外面散乱。)
第三个是“令众生清净”,菩萨依靠神通力可以让很多众生的善根得以清净。学了这句颂词大家要知道,即使是已经获得六种神通的菩萨,也是要经常修行禅定,安住在悲无量心和空性的境界中,这个修行很重要。你们不要认为:“我已经修完加行,不用再修行了。”这种想法不合理。我们连五眼六通里的一个神通都没有得到,更是不能离开修行的。
即使你已经具足五眼六通也要利益众生,哪怕是在一个众生的相续中种下一个善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平时的修行非常重要,不要修了一段时间或会说一些禅宗比较高妙的词,就认为自己真的有这种境界了,这样并不是很好。
着重禅修很重要,禅修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汉传佛教有一个天台宗的《诸法无诤三昧法门》,里面怎么讲的呢?——哪怕只是想修禅定,功德就已超越了精通三藏。佛陀这样讲时,有五百个论师对佛说:佛陀您也应该讲一下听闻的功德,禅修的功德您讲得太多了。佛陀告诉五百论师:多闻虽然很好,但是没有禅修的多闻,心会散乱,心散乱的话,讲得再好也像盲人看色法或没有手臂的人想抱住山王一样,佛讲了很多比喻来说明禅修的功德。所以禅修、身心寂静非常重要,身心寂静并不是口头上说一下就可以,作为出家人第一要注重的是禅修,第二是戒律。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威仪,包括走路、吃饭、说话等等。(刚才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出家人,走路的样子特别着急,像被魔追着一样,裙子也穿得不整齐,我就抓着他,给他的衣服好好整理一番再放了。当时忘了问他是哪个班的,如果知道是哪个班的,堪布的名字应该在这里点一下——也比较“光荣”。)出家人在行为上、穿着上也有一些要求,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对出家人的衣饰就有要求,这不叫打扮,不叫奢华,衣着庄严非常重要。
作为居士,我们不要求你的身心很寂静、完全进入禅定状态,但平时你的身语意也不能像猕猴一样狂躁、散乱或不调柔。否则这样一来,佛教徒给人的印象也不太好。
有时我去综合楼,发现大家都用特别尖的声音在喊,其实看到谁也没必要大声喊。作为一个居士,身体的行为要如理如法。现在很多地方的居士,都没有用正知正念摄持身体和语言,身语既然这样散乱,心就更没办法调柔了。真正的修行人跟非修行人,在身体、语言和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也能看得出来。有些人确实身体很寂静,心也很寂静,心寂静的人利他心会比较重,这样的人根本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与人发生矛盾或吵架。如果自私自利心很强,心非常狂躁、浮躁、散乱、怠慢,各种情绪和烦恼都会出现。佛法最微妙的地方就是调心,没有调心时,很多人的身口意都不寂静。我们发现了什么呢?利益众生很重要,自己修行、供养佛陀也很重要,同时经常通过禅修来安住你的心也很重要——到一定的时候,无论你是在家居士还是出家人,都会有很寂静的身语意。
下面讲到神通的作用、威力的作用。(藏文中如果没有解释可能谁都看不懂,汉文也是这样。)有这些神通的菩萨,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能示现什么样的事业呢?下面会讲。
戊四、威力之作用:
成坏及有情,世界视如幻,
如愿而自在,真实示种种。
具有神通的菩萨,可以在众生面前示现六种不同的作用。
第一个是什么作用呢?即“成坏及有情,世界视如幻”。“成坏”指器世界,因为器世界有开始形成、中间安住、最后毁灭的阶段;“有情世界”指无量无边的众生。总而言之,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就是所谓的世界。这个世界对于具有六种神通的菩萨来讲,虽然看起来是存在的,但菩萨不会把它当作实有的。不管器世界还是有情世界,菩萨都会视为显而无自性的、如梦如幻的。他会示现这样的作用。有神通并不是用来欺骗众生——现在有些人在别人面前示现“神通”——比如抽烟等等,这样做的作用是收人民币,不是神通的作用。真正具有神通的菩萨,他知道所有一切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在胜义中是空性、无我的,在世俗中是如梦如幻的,他不会去贪著,也不会去执著,这是第一个作用。
第二个作用是“如愿而自在,真实示种种”。作为具足六种神通的菩萨,因为获得了十种自在,在众生面前他会示现各种神变。如有众生喜欢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会在你面前示现飞鸟般的飞行;如有些众生喜欢美妙的声音,他会在你面前示现唱歌;如有些众生喜欢力气大的人,他也会示现为大力士。菩萨具足六种神通,就可在众生面前显示各种各样的相:种种众生、种种威仪、种种心识、种种现象,这是菩萨具足神通的第二个作用。
菩萨示现种种神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众生获得解脱,这不像世间人打广告——为什么想让众生喜欢你和你的产品呢?是为了自己多赚钱、扩大名声,归根结底还是自私自利。菩萨不是这样,菩萨先吸引众生,然后让他们直接或间接趋入解脱道,菩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众生解脱。菩萨做任何事情与凡夫人的目标都不同,我们可能是自利,而菩萨是利他。这是神通的第二种作用。
下面讲神通的第三和第四种作用,颂词这样讲:
放光令极苦,恶趣升善道,
撼魔妙高宫,令魔生畏怖。
第三个作用是:具足六种神通的菩萨,他的身体可以放出各种各样的光芒,这些光芒照射到人间,很多贫苦病苦、痛苦不堪的人就马上解脱了痛苦;如果这些光照射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地狱的寒热之苦,饿鬼的饥渴之苦,旁生的愚痴、被殴打和互相残杀等痛苦都会马上获得解脱。
人间有各种痛苦,比如监狱里的痛苦,还有一些身心中的痛苦——比如世间中有各种疾病、抑郁症、自闭症等种种心理困扰。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很多人的病跟以前不同。以前古人虽然比较贫穷,没有很多资源,但不管汉族还是藏族,很多人是比较开心的,在有限的空间中过着自在和美好的生活。比较而言,现在的人有富裕的条件,但是心里特别痛苦。包括我们身边的一些发心人员,也莫名其妙地生气、不开心,很多人都很害怕——“这个人怎么了?”过后他可能也有点后悔。如果有个具足六种神通的菩萨,他身上发出的光芒照射到你,你心里各种困惑和痛苦一下子都没有了,大家都开心了。这对众生是很有必要的,恶趣众生也因此慢慢脱离恶趣。
第四个作用是:这样的光芒照射到魔王波旬的宫殿及他们的世界,能震撼他们的住处,令他们产生畏惧从此不害众生。菩萨的威力的确非常广大,如果世界当中存在菩萨的光芒和力量,很多邪魔外道就会被震慑、畏缩。不说看不见的魔众,能看见的——比如在一些见解、行为等对众生快乐有害的群体中,如果有菩萨般的一个人,通过他的语言、身体或心量的威力,也会使恶劣环境中的恶劣众生产生畏惧,不会直接害我们。
不要说出世间像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那样了不起的大菩萨,世间中一些很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比如我所接触、依止过的上师们,一想起他们功德,我就真实感到:依靠一个人的威力,的确也遣除了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各种内魔外魔,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心灵上的快乐,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菩萨在世有很多很多的利益。稍有智慧的人,在顾名思义、闭目思维之时,心中自然而然可现前很多道理。
菩萨有很多利益众生的光。《大智度论》里讲:菩萨前世受持清净戒律,即生中就能发出很多光利益众生;菩萨讲经说法,宣说道理,他的身上也发出一些光芒,为众生点燃智慧的明灯;对佛塔供灯或者用珠宝进行装饰,生生世世都不会趋入黑暗,会生活在光明的世界中。《大智度论》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
彼于胜会中,游戏无量定,
工巧生胜化,诸时利有情。
第五个是游戏作用。具有神通的菩萨在很多人的群体中不但不会害怕,反而依靠各种禅定——如首楞严三摩地、虚空藏三摩地、如幻三摩地、狮子奋迅三摩地等等示现种种游戏。比如文殊菩萨入于禅定,可让魔王波旬和舍利弗通过等持互相对话,而且魔王所说的法与佛陀说的一模一样,不但具有加持和力量,而且能开显空性和解脱的道理。菩萨在众生面前通过禅定示现各种各样的游戏叫作游戏作用,但这不是世间的游戏,而是菩萨通过禅定的方式利益众生。
第六个叫作化身作用,分为工巧化身作用、投生化身作用和殊胜化身作用。工巧化身作用,是菩萨以工巧师的身份利益众生,如琵琶师、乐器师、陶师等等。以前有个极喜乾达婆,是天龙八部之一,他因为擅长弹琴非常傲慢,当时他来到印度王舍城想找人比一比,见到波斯匿王他就问:“你们国家有没有非常擅长弹琴的?”波斯匿王想把他带到佛陀那里就说:“我们这里有个很出名的乐师,你可以跟他比。”他到佛陀面前时,佛陀知道度化他的时间已经到了,于是佛也变成一个乐师跟他比试。本来极喜乾达婆能把一个声音变成七种声音,已经很厉害了,但他没想到佛能把一个声音变成无数声音,直接摧毁了他的傲慢,后来这个“明星”在佛陀面前获得了圣果。工巧师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各种技术师,他们非常擅长一些特殊的技术,比如很精通电脑的操作,菩萨也用这种方式利益众生。
还有一种是投生化身,菩萨可以在人面前示现人的形象,在动物面前示现动物的形象,在天人面前示现天人的形象。菩萨在不同众生面前以不同的形象示现种种利生事业。
还有一种叫作殊胜化身,菩萨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从兜率天来到人间入胎、降生、过生活、出家苦行、直到后来获得涅槃的整个过程。
不管是通过工巧化身、投生化身还是殊胜化身方式,总而言之,菩萨一切时候都是利益众生。大家学习《大乘经庄严论》后,至少也要想:以后不管怎样,都要尽心尽力地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获得神通也要利益众生,这颗心很重要。
智慧自在故,随意现净土,
无佛传佛号,彼等至佛土。
因为具有智慧自在,菩萨可以随意显现各种各样的净土。菩萨显示净土有两种特点:
第一,因为所化众生的根机不同,他要在不同的世界创造不同的佛刹、道场。比如,发了菩提心的人要建立道场,基督教、天主教等很多宗教也在不同的地方修道场。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为了利益众生应该尽力而为,虽然像极乐世界和琉璃世界那样的世界我们现在还没办法创造,但至少可以在自己拥有的范围中利益众生。我特别随喜现在各地的一些家庭道场,有些居士说:“我的家里已经提供了三个道场!”“提供了五个道场”“一个道场”“半个道场”很多人都在提供大小不同的道场,但暂时提供是不行的,以后应该是永久性提供(众笑)。你应该在遗嘱上写:我死了以后,这个房子要用做道场,子子孙孙不能变动,永远做佛的道场。你死后这个房子给别人也没有什么用,只会成为贪嗔之因。所以,你自己辛辛苦苦赚钱买的房子,你活着时当道场很不错,你死后如果还永远把它作为道场,那在你的生生世世中,已经造了一座大道场,创造了一个佛的清净刹土,就像这里讲的“随意现净土”。
还有一个特点是“无佛传佛号,彼等至佛土。”在没有佛法僧三宝的偏僻地方,想办法创建三宝,让这里有佛、有法、有僧,让这里的众生得以清净,真正享受三宝的快乐,这是大乘佛子的主要发愿。
在座的人,希望以后在有生之年中不要太自私。有些人的理念是:“我现在是暂时学佛。”很多人对整个佛教更长远的发展都不想,包括一些堪布、堪姆、法师、居士,虽然已经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但都不为佛教的未来着想。真正来讲,我们在人力、财力、智力上应该有这个能力。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六种神通的能力——他心通、天眼通都没有,但我们处于科技时代,有很多科技手段跟神通相同,甚至以前的一些小菩萨还不如现在一般的学佛人(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弘法利生)。
有些人应该很有能力,但却没有为佛教的未来打算过。有些佛教徒只是名义上的佛教徒而已,根本不想佛教、不想众生,归根结底只是在表面上学一学,做一些世间法全是造业的,在世间法方面很有意乐,每天的时间大多都花在这方面。而对于出世间的佛法,对于弘法利生——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投入得不多。如果这样,人生是很短暂的,十年过得特别快,现在有机会的时候你没有投入、没有发愿、没有利益众生、没有建立佛刹、建立道场,一旦你真的接近离开世间,那时你就是想做,也可能已经没有身体和心理的力量了。在活着和各方面因缘具足时,人应该多为长远着想。我也经常想,如果我现在离开,那我们的道场会怎样?我们的佛教怎样延续下去?这应该是每一个人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因此这句话希望大家再三地读一下:“智慧自在故,随意现净土,无佛传佛号,彼等至佛土。”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我是这样理解的。当然每个人见仁见智,都有不同的理解,你们再看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