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庄严论讲解·第111课
2018年7月13日
今天讲《大乘经庄严论》最后一堂课。从2015年3月24日开始传讲,到现在四个年头了,今天是第111课,课后我们做个简单的会供。
本论最后是顶礼佛陀,讲了很多佛陀不共的特点或功德。下面从四无畏的角度来赞叹和顶礼佛陀。
说自智与断,他利离道障,
一切诸外道,不损汝前礼。
佛陀可以在众人面前无有畏惧地亲自宣说自己的功德。四无畏在自利方面有两个功德,他利方面有两个功德。自利方面是“智与断”,即能遍知一切万法的真相,这叫作智圆满;能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连最细微的习气都已断掉,这个是断圆满。自利的功德是断证功德圆满。
他利方面的功德第一个是道无畏,即宣说真正从轮回中出离的道和方法没有任何畏惧;第二个是道障无畏,道的障碍就是我执、萨迦耶见,以及贪心、嗔心、痴心等五根本烦恼及随眠烦恼,这些是解脱轮回最大、最根本的障碍。
佛陀所宣说的这些道理和观点,世间当中包括天人、婆罗门、国王、智者等等谁也无法推翻。我们作为佛教徒,在阐述佛陀断证圆满的功德时,也没有任何人能推翻。即使外道举出种种理由,说你们的说法不对、不合理,应该如何如何,但对我们的观点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损害,因为这是非常合理的谛实语。
一说“外道”,有些人就好像特别排斥,其实“外道”并不是对外排斥的贬义词。就像我们平时说“外国人”——我国以外的人都叫外国人,但到了美国,美国人又认为美国以外的人是外国人。所以,我们说内道、外道,并不是外道的见解都不合理,只是在真正获得解脱方面,外道宗派并没有宣说彻底从轮回当中解脱的方法。虽然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解脱,但他们的解脱跟我们的说法是不同的。现在世界上很多宗教都认为自己是内道,其他的宗教是外道。各种外道也觉得包括佛教在内的其他宗教是外道。其实不同宗教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尊重,没有必要相互干涉、排斥或诋毁。在佛教密宗的一些誓言当中,也提到连外道也不能诽谤。
佛陀是世间当中唯一具有四无畏功德的人。有一部经典叫《宝星陀罗尼经》,当中说:“唯佛得如是,世间第一觉,唯佛是世亲,愿布甘露法。”佛陀是真正圆满觉悟的人,他是一切众生的至亲,他依靠无碍的智慧为众生降下甘露法雨,让无量众生干涸的心得以滋润。我们今生有幸遇到佛法,有幸有顶礼佛陀的机会,这是非常难得的。在任何时候,都希望大家对佛有恭敬心,而且这种心不是迷信的恭敬心,而是智信的恭敬心,智信的恭敬心是什么呢?就是一种理性的恭敬心。
无护无忘失,眷中庄严语,
永断二染污,摄眷汝前礼。
佛陀有“无护”方面的功德,因为佛陀早已断除身语意的过失,没有任何罪垢,因为没有罪垢,他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过失会让别人知道或在别人面前需要隐藏,三门的行为完全可以暴露在众人面前。一般人不可能内外都完全清净,即使是菩萨也还有一些障碍,但佛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所以叫作无护。
“无忘失”——因为佛陀没有任何过患,所以不会忘失正知正念。世间人因为有各种障碍,尤其身心不太健康或年龄比较大了,很多事情经常会忘记。有一个开玩笑的段子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只有六七个小时的记忆,之前的事记不住。有些道友忘性也比较大,我好像也是,我可能是事情比较多,但佛教的教证、理证忘得不是很多。一些道友安排的事情,我先是答应了,后来又忘了。有些堪布、堪姆背后说:虽然他已经答应了,过两天会不会不承认啊——有这个可能,我也不是佛陀,有忘失是正常现象——这是有依据的。
“眷中庄严语”。就像狮子在野兽当中具有王者之威一样,佛陀在眷属当中所宣讲的空性、菩提心等庄严语言谁都无法对抗。
“永断二染污”。有些法师对爱听课、好好记笔记的听法者非常喜欢,对于不听法、特别不听话的人则很不喜欢、生嗔恨心。这种贪、嗔的意念佛陀根本没有。法师们有时也要想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点偏心,对吧。
我们在断除一切障碍、摄集众眷属、具足如是功德的佛陀面前顶礼。
遍知您出游,安住皆恒常,
无非遍知行,如实汝前礼。
这里从真实摧毁习气方面来赞叹佛陀。
当遍知佛陀您去城市里面度化众生、化缘时,不管显现上如何,内心始终在安住的状态中,时时不离遍知的智慧,因此您具足真实的功德。佛陀始终安住在根本慧定或真实了义的禅定当中,所有行住坐卧的威仪都不离禅定、不离正行,在这方面与阿罗汉完全不同。
阿罗汉一是因为习气未断,二是因为没有入定,所以不能一直安住于禅定中:有的阿罗汉走路不小心也会碰上醉象、马车;有的阿罗汉以前世的习气会突然跑起来;有的因为没有正知正念,不好好看路而踩死毒蛇;有的阿罗汉虽有神通,但在黑暗中也会迷路;有些前世当过猕猴“运动员”的阿罗汉,经常会像猴子一样跳起来。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的声音特别大,如果两人讲话非常大声,可能会影响周围的人禅修。有些道友出家多年,但走路一点都不如法。我在路上看到过一些人,刚才一直在笑啊、跳啊,看到我突然就变得像马胜比丘一样寂静了——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现象吧。有些人显现上是凡夫人,实际上是大菩萨也不知道。
戒律里面讲过一个公案,以前有一个阿罗汉经常称别人为“首陀罗”——首陀罗是印度最低劣的种姓,如屠夫、妓女等。印度的刹帝利种姓,相当于现在的行政官员;婆罗门种姓,相当于现在的学者;吠舍是普通百姓。因为这位阿罗汉经常称比丘为首陀罗,僧众准备对他作羯磨仪式进行惩罚或开除,阿罗汉就在自己的屋里入定。一位比丘去叫他,到门口就被他定住了。僧众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就又派一个人去,一连派了好几个人,都被阿罗汉用禅定工夫定住了。僧众们很不高兴,就到佛陀那里去告状。这位阿罗汉在佛陀面前还是很乖的,佛陀问他:“你为什么称呼很多人为首陀罗?”他说:“我也没办法,一开口就自然而然出来了。”佛陀对僧众说,因为他当过五百世的婆罗门,现在仍然有傲慢的习气。经过佛陀说法,他的习气当下就断了。有些人习惯性地爱说别人的过失,也可能是习气。
佛陀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够摧毁习气的功德。
于利诸众生,您恒不越时,
恒常行有义,不忘汝前礼。
这是讲佛陀不失利,即“念无失”的功德。意思是什么呢?佛陀利益众生的心和行为永远不会逾时或过期。佛利益众生的这颗心,多少亿万年前就一直是这样,在因地也好,成佛之后也好,无论化现为什么样的众生,这样的心永远不会变。世间人的利他心或想帮助他人的心是会过期的,有些人经常打电话就是好朋友,过一段时间不联系就不是了。你今天喜欢这个人,但是不是永远都会喜欢呢?世间感情最好的人也不一定能确定,也许年轻时感情很好,到了晚年就不一定。但佛陀不是这样,他永远慈爱所有众生。
《毗奈耶经》中讲过,即使大海有离开波浪的机会,但是佛陀对所化众生的悲心始终都不会离开。后面接着说:“如母有一儿,常护其身命,佛于所化者,愍念过于彼。”母亲对独子的长期爱护之心非同一般,但佛陀对所化众生的悲悯之心已经完全超越了母亲对独子的悲心,比她更为强烈,佛陀对众生的爱永远不会有变化。
“恒常行有义”:佛陀永远不会忘记利益众生的事情,佛陀是这样,诸位菩萨也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是真正的佛,但我们都是佛的追随者。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现在大多数佛教徒大的方向是对的,很多人经常讲:但愿我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但愿我能利益众生!虽然我们利益众生的能力有限,但如果我们这样发愿,总有一天也会有利益众生的能力。佛陀最大的功德就是能利益众生。好像《大集经》里面讲过,如果有人想在无量劫当中听法,佛陀也愿意为他一个人讲法。
于诸世间中,昼夜六时见,
具足大悲心,垂念汝前礼。
佛陀的大悲心是什么呢?他昼夜六时照见十方世界的众生,看到众生哪些是在兴盛的状态当中,哪些是在衰败当中,哪些是在炒股,哪些身体健康,哪些身体不健康——我看很多道友在这方面的担心不是很多。世间人确实有很多痛苦。佛陀一直以大悲心来垂念我们、观照我们,所以我们要在佛陀面前顶礼。
《极乐愿文》里面说:佛陀昼夜六时一直观照众生,每个众生的起心动念都能无碍照见。虽然佛陀一直照见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祈请佛陀,佛的慈悲、智慧和力量不一定入于我们的相续。所以自己要与佛陀、上师、本尊相应的话,就一定要祈祷,对他们有恭敬心,这样自然而然会获得加持。
行为与证悟,智慧及事业。
声闻缘觉众,上师汝前礼。
这里是从十八不共法方面顶礼、赞叹佛陀。
十八不共法在行为方面有六种:如身体没有任何过失、语言没有任何过失、心没有什么忘失等等;证悟方面的有六种:如念、定、慧、解脱、清净等等;三世智慧所摄的有三种:过去法无碍,现在法无碍,未来法无碍;事业所摄的有三种:身事业、语事业和意事业。佛陀具有与菩萨、声闻、缘觉不共的十八种不共法功德,我们在具足这样功德的佛陀面前、一切声闻缘觉的上师面前,恭恭敬敬地三门顶礼。
下面是以一切种智的功德顶礼、赞叹佛陀。
三身大菩提,证得一切相,
于诸众生疑,尽断汝前礼。
佛陀具有法报化三身的大菩提的功德,证得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智慧。证得三身是什么意思呢?证得法身是获得了二种清净(自性清净和客尘清净)的大菩提;证得报身是拥有大圆镜智、法界性智等四种智慧的这种菩提;证得化身是在乃至虚空界之间以种种方式利益无量无边众生。这样具有法身和色身(化身和报身)大菩提的佛陀,能断除一切众生的怀疑。成佛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无比的快乐,佛获得三身五智功德的最终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断除世间可怜众生相续中存在的三心二意的犹豫——对法、对解脱的怀疑。断尽众生的所有怀疑,就是如来的事业,在具足这样功德的佛陀面前,我要三门恭敬地顶礼。
所谓的佛果,就像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总义》中所讲,成佛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个是很关键的。这次讲《大乘经庄严论》100多堂课,最后总结的时候这样说:佛在因地是利益众生,获得菩提后也是利益众生。所以,在因地利益众生这件大事希望大家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利益众生,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没有了。不管在基位、道位还是果位,或者因地、果地,应始终把利益众生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这一点在座的各位应该清楚。佛陀最后获得三大菩提,证得三身菩提,又获得一切种智,那要做什么呢?并不是为了自己轻松、过得特别快乐,而是为了利益众生。
现在很多人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己买车、买房,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很多人的梦想是这样,一旦有一个圆满的家庭——“啊,我的人生目标已经圆满了!”这是大多数世间人的生活目标。但成佛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具有三身五智,然后能够利益无量众生。利益众生要解除众生的怀疑,在座的各位,自己稍有智慧的时候,如果别人有一些怀疑、疑惑,就尽量给他们解答,把别人心里的痛苦、烦恼、怀疑、对法的邪见都一一断除,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
虽然我们跟前辈大德、诸佛菩萨的事业和行为相比能力非常微弱,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哪怕能暂时对一个众生的相续有一点点利益,我们也很愿意努力。以后有什么样的机缘也不知道,至少二三十年以来一直是这样。那天有一个道友讲考,他推测维摩诘居士的年龄跟我差不多,他讲的原因我忘了,我觉得我没有维摩诘居士那么老(众笑),他有什么理由到时候与他单独辩论。如果我没有那么老,对我是不公平的;如果我比维摩诘老,那对维摩诘居士也不公平。
我们赞叹佛陀能遣除众生的怀疑——这是佛陀最主要的功德之一。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有些人真是以种种善巧方便来遣除初学者的疑惑。一些人刚学佛时有很多、很多的疑惑、恐惧、担心,到了后面好像什么疑惑都没有了,已经证得“无所谓的境界”,这可能是比较高的啦。有些道友除了自己念咒以外没有任何疑问,这也很好。到一定的时候,应该对法断除怀疑,在自己的内心当中生起很坚定、不动摇的信心,这就是我们闻思的目标。这里说佛陀的功德是非常圆满的。
无执无过失,无垢不舍置,
不动于诸法,无戏汝前礼。
这里是以究竟六波罗蜜多来赞叹顶礼佛陀。“无执”:无有执著而圆满布施度;“无过失”:永远断除一切犯戒的过失,戒律度圆满;“无垢”:相续当中永离烦恼的垢染,安忍度圆满,这是三地菩萨的境界;“不舍置”:从来不会舍弃众生,为了众生的事情日日夜夜非常精进、非常努力,有些人一听说是众生的事情,就根本不顾自己,而有些人只愿意做自己的事情,每个人的发心和根基都有差别;“不动”:恒常住于禅定波罗蜜多当中,这是静虑度圆满;“无戏”:对诸法没有任何有无是非的四边戏论,智慧度圆满。我们在通达了六波罗蜜多的尊者佛陀您面前,三门恭敬地顶礼。《白莲花传》当中讲了佛陀的许多功德,最终成佛的时候六波罗蜜多全部圆满。
最后是归纳佛地的功德,从本体、因、果、作用、具足、分类六个方面阐述。
佛地之摄义——佛地法相分析:
成就殊胜义,出离一切地,
成为众生尊,令众得解脱。
无等无尽德,显现诸世间,
亦现佛坛城,人天皆不见。
第一,本体。佛陀功德的本体是成就了真如、胜义谛,即前面讲到的二清净——自性清净和客尘清净,具足这样的功德就是佛菩提的本性。佛菩提的本性是什么呢?完全通达了胜义真相,这样二清净的大菩提叫作“成就殊胜义”。凡夫、阿罗汉、菩萨都没有这样究竟的功德。
第二,因。佛菩提的因缘是什么呢?从胜解行地到十地末尾之间越来越向上——超越下面的地,获得上地的功德,一层一层地往上去,这就是因。一地菩萨的因是胜解行地,二地菩萨的因是一地的功德,前一地的功德是因。
第三,果。佛得到的果是“成为众生尊”,成为世间所有众生无与伦比的尊主,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具有这样非常圆满的功德。因此佛陀是所有众生的怙主,称为两足之尊、世间导师、三界主尊。
第四,作用。成佛的作用是什么呢?“令众得解脱”。成佛后,佛的工作、事业是什么呢?就是让众生不断地获得解脱,弥勒菩萨成佛之后也是利益众生。当然,佛利益众生是无勤的,并不像我们这样是很累、很费劲的。有些道友很想利益众生,但有时不但利益不了众生,还被很多人欺负,又产生厌离心,又产生嗔恨心,这样不是很好。利益众生也要循序渐进,今生当中好好发愿,然后慢慢就可以利益众生。大家要记住:佛的事业就是“令众得解脱”。
第五,具足。佛陀具足世间凡夫、声闻缘觉完全无法比拟、不共、无等、无尽的智、悲、力等功德。我们前面讲过,连佛陀的影子都能让鸽子获得安慰,所以我们念不同佛的名号有很大利益。你念上师的名号,如果上师是成就者,肯定是有利的,如果上师不是成就者,只是一般的老师,你喊多少遍都不一定有很大的加持。你不如念舍利子、目犍连的名号,他们毕竟是断除许多障碍的阿罗汉,他们的名号有一定的加持力。如果你念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们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这样的菩萨有非常大的功德。如果你念阿弥陀佛或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那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仅仅依靠念佛的名号、佩戴佛像,功德也非常非常大。
所以,以后像我们这样的世间老师,希望你们不要把照片挂在脖子上——我不建议。当然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有些人胸前挂着这位法王、那位上师的很多头像,而莲花生大士、释迦牟尼佛的像一个都没有。我觉得自己可能有一些自私自利——像法王如意宝那样非常了不起的大德高僧,他的像完全有理由挂,因为他的很多丰功伟绩我们也看得出来,就像通过鸳鸯可以推断有湖泊一样。像我们这些人可称为佛教的老师,世间教一堂课的人也叫老师,称老师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他的头像挂在脖子上,他自己也不舒服,对别人也没有任何意义。最有功德的是佛像,应该对佛像顶礼、供养等等。我是很真心地跟大家讲,因为有些人可能是初学者,不是很懂——刚开始视师如佛,最后不要说视师如佛,可能是视师如魔——听都不想听,讲很多是非,这样可能没有必要。
最好是对佛陀有信心,佛陀具足无等、无尽的功德,这样的功德凡夫、阿罗汉、菩萨都不具足,要知道,只有佛才有这样的功德。《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赞叹佛的功德道:“设于多劫中,复以百千舌,称赞佛功德,少分不能尽。”假设我们多生累劫或在多少个劫当中,以千百个舌头来赞叹佛的功德,但连佛少分的功德都无法说尽。世间人有没有这样的功德?世间人的功德最多讲两天,也不用千百个舌头,一个舌头就可以。以前川普跟希拉里竞选总统,记者说:一个多月以来,你们都互相说对方的过失,可不可以说一下功德?希拉里说:川普自己很糊涂,但他有个女儿比较能干。川普说:虽然希拉里没有什么能力,但她很努力。因为她在竞争过程中很拼命,两人都是近七十岁的老人,在这样的竞争中肯定不得不努力。许多世间人的功德,用一个舌头几分钟甚至一分钟就讲完了,全世界关注的这些美国领导人,也只有几分钟的利益。但佛陀的功德是言之无尽的——这并不是佛教徒自我吹嘘,如果我们去翻阅《大藏经》、研究佛教的思想,有智慧的人从胜义谛、世俗谛很多方面去观察可知:原来佛陀的智慧确实是无尽的!
第六,分类。从显现世间而言,佛陀的功德可分为化身、报身、法身三方面。佛陀显现在一切不清净的众生面前,如释迦牟尼佛的肉身在印度金刚座出现,不清净的娑婆世界众生能看得到的这种身体叫化身;佛在清净所化众生面前所显现的身体叫报身,也叫现佛坛城;除了佛菩萨以不见而见的方式能见以外,一般世间人、天、阿修罗等众生根本没办法见的、真正的法性境界叫法身,所谓“人天皆不见”。
以上就是《大乘经庄严论》的内容。弥勒菩萨宣讲了法报化三身,法身谁都见不到——从了义的角度来讲,确实是谁都见不到,这是最甚深的道理。本来正文到此已圆满,但后来的诸位大德、智者为了弘法利生的缘起——谁都见不到,担心缘起会不会有点不好——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偈颂,在众生界当中佛的事业应该不断地延续下去。但这个偈颂不知是谁加的,有人知道的话给我讲一下,因为本论有很多其他注释。
此亦依彼力,如随所化缘,
世界存在间,事业不间断。
刚才说法身谁都见不到,但是依靠法身的威力,佛的色身会在所化众生面前随缘应机施教,乃至世界存在之间在众生面前一直存在。因为佛的法身是清净的,报身、化身会不断显现,《华严经》讲:“三世一切佛,法身悉清净,随其所应化,普现妙色身。”随着所化众生的不同,佛的色身不断显现,随着色身的不断显现,佛的事业永不间断。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二十一行为究竟品终
《大乘经庄严论》的二十一品行为究竟品已经圆满了。
甲四、末义:
著跋:《大乘经庄严论》颂,圣者弥勒撰著圆满。
译跋:印度堪布释迦桑格(释迦狮子),主校大译师噶瓦拜则等翻译并校勘抉择。后由班智达巴绕呵达、大婆罗门桑匝那、大译师鄂·罗丹西绕稍做修改,以传讲抉择。
本来注释的内容不用念,但下面这个偈颂讲到了前面再再提过的讲闻本论的功德,因此讲一下。
奇哉!
累劫难得大乘法理集,讲闻补处尊者此论义,
获得讲闻大乘诸法德,大师菩萨地论所说同。
麦彭仁波切说:多生累劫很难得到的大乘法理集聚在《大乘经庄严论》当中,讲解和听闻弥勒菩萨的这部殊胜论典,就会获得讲闻所有大乘法的殊胜功德,这点和大师在《菩萨地论》中所说的一样。我不知道《菩萨地论》里是怎么讲的,可能是说《菩萨地论》的功德也很大,如果讲闻也能圆满讲闻全部大乘法的功德,可能是这个意思。
我们这次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有一部分非常勇敢的人一直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些人已经获得了讲闻所有大乘法的功德。我在有生之年当中,可以说是第二次讲《大乘经庄严论》,以前法王传的时候我做过辅导,当时是以非常欢喜的心圆满的,以后有没有机会再讲也不好说。法王如意宝传的时候是1988年,今年是2018年,离现在已经三十年了。法王1987年去五台山,本论是1988年的秋天和冬天在喇荣传的,所有的辅导都是在露天圆满的,当时喇荣的生活条件确实不是很好,但大家修行的心非常非常切。这次传讲圆满大家应该非常欢喜。
胜乘之法甘露宴,为请无量诸众生,
于殊胜教极恭敬,欲求利他而著此。
愿勤此善皎月光,开启众慧之睡莲,
善说芬芳遍诸方,净化众生心垢染。
愿我亦于生生世,文殊补处弥勒尊,
喜眸青莲含笑视,趋入如海佛子行。
愿诸天边无际众,皆入胜乘正道已,
究竟圆满成熟净,获得遍知之果位。
铁猪年持诵文殊心咒闭关时,仅于夏季四十日之座间,麦彭嘉扬嘉措参照安慧论师之《注释》而简明扼要撰著圆满。愿善妙!愿吉祥!
2017年12月20日
译毕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我在当天的日记里是这么写的:“12月20日,以色列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古城虽然只有一平方公里左右,但却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地。有三大宗教的标志性建筑:犹太教的哭墙、伊斯兰教的金顶清真寺、基督教的耶稣受难之路。犹太教的哭墙又被称为是西墙,是犹太教的第一圣地,最早建于公元前965年,毁于公元586年,犹太人相信哭墙的上方是上帝所在,所以千百年以来,游离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时,都来到石墙面前低声地祈祷、哭泣,还要将一张纸条放在哭墙的缝里面——里面有很多、很多纸条,男女老少都在那里祈祷,但是男众和女众是分开的,纪律比较严。去祈祷的人头上要戴一顶白色的帽子,或者说放这么一块白色的东西……下午把《大乘经庄严论》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翻译完了,整部大论终于圆满了。虽然耶路撒冷的佛教气息微乎其微,但希望终有一天大乘佛法之花,可以盛放在这三大宗教之圣地上。晚上看了两个小时的电影《耶稣遇难记》,耶稣遇难的整个过程确实很残忍。”现在我每天都稍微写一下日记,有时候有意义,有时候没有什么意义。
《大乘经庄严论》翻译完了,现在是薄薄的四册,以后可能合并成一册。麦彭仁波切的注释也传讲圆满了,非常感谢所有道友!也非常感谢今天来跟弥勒菩萨结缘的道友——网上听课的人数比以往翻了两倍,你们也同样希望得到《大乘经庄严论》的加持吧。
今天还特别要祈祷、感谢我们的护法神!因为这么多堂课大家都圆满了——对你们来讲不容易,对我来讲也非常不容易。现在就是讲一堂课,也需要身体、心态、外在的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缘。所以我特别感谢世间和出世间所有护法神的鼎力支持和护佑。今天有些人是以与弥勒菩萨结缘的方式听了《大乘经庄严论》最后一课,我希望佛教徒以后都能够热爱闻思修行,不要只把信仰放在口头上,要尽量系统地学习佛法。
《大乘经庄严论》讲完后,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可能讲《弥勒五论》当中的《宝性论》,有这个想法。但确实末法时代各方面的因缘很难说,自己的身体、寿命等因缘都是有限的,在座各位也有很多无常的因缘,所以不能确定。
今天我们好好地会供,祈祷、感谢护法神——请继续护持我们宣讲《维摩诘所说经》《宝性论》等其他大法。一部大法要传讲圆满很不容易,一两堂课圆满并非不容易,但圆满一部大法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各方面的因缘。现在一些人的心很乱,事情也特别多,再加上现在的食品、空气等各方面原因,许多人身体不太好,心态也不太好,所以一部法要从开始到结尾非常完整地听完,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要发愿最好是即生成就,或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成就。即使以上不能成就,到弥勒佛来这个世间转法轮时——包括只听了今天最后一堂课的这些人,因为跟弥勒菩萨的殊胜法结上了缘,都会成为弥勒菩萨的首座弟子或眷属而获得解脱。等会儿我们一起会供、念《普贤行愿品》,就这样发愿、回向。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特别回向的事情,最近天灾人祸比较多,很多地方出现地震、洪水,还有交通事故等等。有些人在开始讲《大乘经庄严论》的时候还在人间,但中间就已经离开了——包括我的母亲;有的是在听闻本论接近圆满之际离开世间。我们也特别回向中途没有听圆满的、特别忙的、必须要上班的、不得不离开的这些人。我们还要回向生生世世不离大乘佛法,生生世世遇到宣说大乘的善知识,生生世世行持布施和持戒等六波罗蜜多,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发了菩提心,愿我们生生世世直接或间接利益无量无边众生,断除自相续中如毒药一般的自私自利心。诸如此类的善妙回向和发愿——大家今天在法喜充满的状态当中,时而发愿,时而回向,时而想到从世间中离开的很多众生,希望他们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二十一行为究竟品终
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简单的会供。等会儿发放会供品时,大家都不要说话,不然人太多会有点乱,得不到就修禅定或道友互相分一下,不一定要吃饱,尝一下就可以。不在现场的、网上的道友,你们喝一点酸奶、饮料,吃一点水果都可以当作会供品来享受。如果会供品有多余的、剩下的,也可以布施给其它众生,愿在它们的相续当中种下善根。
总的来讲,我很开心,今天是一个非常圆满的日子。今天的课是第111课——“要”发菩提心;“要”利益众生;“要”永远不离开大乘善知识和大乘正法。特别感谢世间和出世间所有帮助我们的护法神、人与非人!
整个四年下来我们非常不容易。我翻译的过程也是很不容易的,这么大的论典,而我是这么忙的人,有时自己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已经圆满了。以后出书的话,对下一代的人或听课没有记清楚笔记的人,可能是有意义的。《大乘经庄严论》的讲记一直在做,不知什么时候完成,当然不一定要马上完成。质量稍微好一点的大部头讲义可能需要四五年、五六年,最后圆满的话,也许将来会有一点点利益。作为佛教徒,讲经说法、闻思修行确实非常需要,这方面希望大家重视起来。
会供、回向完大概半小时后,请讲考班的道友回到经堂,大家一起普皆回向,今天是最后一课的圆满,我们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堂课,应该对自己“点赞”。今晚上应该做个好梦,梦里得到很多诸佛菩萨的加持,很多天人撒下这样的白色、红色等鲜花。听说很多道友一直在找这些花,藏地有很多不是人工种的花,鲜花供养佛陀的功德是很大的。我有时候给大家看一看花,大家觉得特别好,心里如果产生“顶礼佛陀!供养佛陀”这么一个念头,功德也不可思议。佛传里讲过义成王子供养过两朵花,最后获得的功德非常不可思议。
最后就说这么多吧,特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