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庄严论讲解·第100课
2018年4月27日
刚才我进门的时候,有人给我拿了一张老人的画像,说是自己画的(堪布母亲仁措的画像),给大家看一下。
接下来继续讲《大乘经庄严论》。今天应该是第100堂课吧?听100堂课对你们而言很不容易,很多人从第1课开始一直到今天;对我而言也有点不容易,一直坚持着走过来。100堂课加上前后念诵,全部算下来差不多有200多个小时,我们四年时间一直在努力。我看不管现场道友还是在网络上听直播的道友,相当一部分人是很认真的,从头到尾一直在听。我希望大家后面的课继续努力、善始善终。刚开始发这个愿不容易,中间走这条路也不容易,最后有一个圆满的结尾也不容易。所以,我也在努力。
四年当中有些人可能已经离开了世间,生命是无常的,没办法等到讲完。后面部分我希望大家都能听完,本来我想在六月份之前讲完,但内容有点多,可能要到八月份,反正今年会讲完。这次讲得比较细致——我自己认为,这么细致地讲解全部《大乘经庄严论》,在历史上也许是比较少的。
听说有些道友一直在做讲记,前段时间已经做了六十多堂课,这样两三年后也许能完成。以前《入行论讲解》《前行讲解》等是一些道友做下来的,我从个人的角度也非常感谢。如果做成书,可能对众生的利益更长远一些。现在暂时看来,音频和视频很重要,因为直接给人带来一种视听感受,但再过几十年、几百年,不知道能否保存。所以,在法本上下功夫的话,我是最感激的。
有些人对我说:你死后一定给你修一座很大的塔。但修塔和不修塔都可以,我一般不赞叹死后为自己修塔,因为以前法王也不赞叹为他修塔。我觉得真正的塔是法塔——比如我自己翻译的经论,以后做一些精装的、材质好的法本,在各个地方保存着;然后整理好我所讲的这些讲义,各方面都不要有什么错误;其他还有我造的一些论著——藏文的不是特别多,汉文的多一些,也有一些翻译成英文的,都保存好。不管怎样,我觉得法宝很重要,对于一个讲者来讲,他一生的奋斗都在里面——不管他讲得好不好,肯定也不是特别差,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听;但也不是特别好,因为作为凡夫人,肯定不可能全部通达,在未证悟真谛之前,语言肯定有错误的。
所以,我想今天是值得祝贺的日子啊!《大乘经庄严论》已经讲授四年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了,包括我的母亲,刚开始的时候她也在听。最近我听说学会有些道友也离开了,因为得了癌症、绝症——很快的,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扩散了,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管怎样,在活着的时候能听完这部论典的话,应该心满意足了。我自己是这样认为,我想你们也如此。不管怎样,《大乘经庄严论》今年希望全部完成。
五月下旬之前,我的课程都是讲《大乘经庄严论》和《维摩诘经》。整个六月份学校这边有很多活动,不一定有课,七月份也不一定有课,然后八月份有课,九月下旬后大概一个月左右没有课,然后又有课。今年的安排我提前跟大家讲一下。就像大象沐浴一样,出去玩一下,然后再回来,这样可能轻松一点,对吧。
佛学院的道友如果听堪布、堪姆的课,尽量不要断传承,尤其是听五部大论最好不要断。没有课的其他堪布、堪姆,也要提前打招呼,以方便大家各方面的安排。去年我看到有些人在藏地到处跑,学会的人特别多,一群一群地去朝山,其实这不一定很好。我觉得闻思修行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偶尔去朝一些圣地也可以,但有些人每到放假就到处跑,到一定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反正时间是你们自己的,我说了也不一定会听,我就是说一百遍,想去的人肯定还会去。
庚十六、首要所为或最胜所为:
法施清净戒,获得无生忍,
精进大乘法,竟具住悲心,
般若许具慧,波罗蜜多首。
这里讲每个六波罗蜜多当中都有许多重要的法。六波罗蜜多本身都非常殊胜,但其中的法还是有点差别。
首先是布施度。布施波罗蜜多包括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其中法布施最殊胜,为什么呢?因为法布施能成办世间和出世间的利益。你看讲法以后,有些人听了心里真的很快乐,有些人以前很痛苦,闻法之后心就完全正常了。法布施在世间能成办很多事情。对于出世间而言,法布施乃至生生世世都有非常大的功德。
《金刚经》讲过,如果一个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做供养,而另一个人仅是讲大乘佛法的四句偈颂,后者的功德远超前者。有时大家用金子、银子、玛瑙、珊瑚、砗磲做供养,有些用金耳环、金项链做供养,认为这样供养的功德特别大,当然,一方面供养的功德非常大,哪怕供一朵鲜花、一根香的功德都非常大,但跟法布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今天一个人用三十斤金子供养诸佛菩萨,是供养金子的功德大,还是轮到他讲考时讲四句偈的功德大?应该是讲四句偈的功德大,这是佛陀在《金刚经》里说的,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里面讲的。前辈大德都讲过法布施的意义,所以我们每天做法施有很大的意义。
我每次去听讲考心里都非常欢喜,虽然有些人讲得特别好,有些人讲得一般般,但不管怎样大家都很认真。其实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这样专注于佛法很有意义。你们有能力的话,也可以通过网络对有缘的人讲法。如果实在没有眷属——以前我的隔壁有一位堪布叫白玛次列,他的眷属不太多,分班的时候经常只有两三个人,而且都是特别贪玩、调皮的小喇嘛,但他仍然特别开心地给他们讲《因明》《释量论》,现在他已经圆寂了吧,有些人对法布施还是充满欢喜心。为什么大家要重视法布施?原因就是这样,三种布施里法布施是最重要的,《大宝积经》中也有与《金刚经》类似的说法。
法布施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显示法的珍贵性,需要有人请求之后才能宣说;还有一种是即使没有人请求,在因缘具足时自己也可以讲。如《心地观经》讲:“尽未来际度众生,作不请友常说法。”尽未来际我们要度众生,度众生的方法是什么呢?即使没有人请求你,你还是常常为别人说法。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有人祈请可以讲,没有人祈请,自己觉得因缘成熟也可以讲。有些喜欢讲法的堪布、堪姆经常对人说:“我给你们讲《定解宝灯论》好不好?《定解宝灯论》可殊胜了!我以前学的时候觉得太好了!要不要我再给你们讲《前行备忘录》?”这样有热情很好。如果有些人特别想讲法,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特长,本来在各个班统一的教学安排里没有,但我们也有必要让他讲。有些人如果没有某个法的传承,而某位法师讲得很好,以个人身份也可以在他面前听完传承。
其次是持戒。在三种清净戒律(别解脱戒、禅定戒、无漏戒)当中,受持无漏戒最重要,这是圣者最欢喜的事情。在菩萨戒的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禁止恶行戒三种戒律中,摄善法戒最重要,安慧论师是这样解释的。
第三是安忍。在三种安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当中,谛察法忍最重要,是对空性法门能通达,没有恐惧心。
第四是精进。在三种精进(擐甲精进、摄持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当中,对大乘佛法闻思修行的精进最重要。我们行持其他精进功德也是很大的,如转坛城等等,有些年龄比较大的老菩萨转坛城还挺快,但最大的功德是闻思修行,尤其是闻思修行大乘佛法。我们修行六波罗蜜多时,也是做法布施;对空性有接受之心、不生邪见;对大乘佛法尽量闻思修——这样的功德最大、最重要。
第五是禅定。禅修也有很多种,其中修悲无量心是最重要的。
今天讲了很重要的修行六波罗蜜多的窍诀啊!希望大家好好看看,看看弥勒菩萨是怎么讲的。如有人说“我没有钱怎么布施呢?”那你就做法布施,对吧?修禅定时,有人说“我实在安住不下来怎么办呢?”安住很困难的话,你就修大悲心嘛。大悲心就是经常想到众生的痛苦,以前一些格西经常到蚂蚁窝去观悲心。我们看到可怜的众生——包括有时可以观察人类和身边的人也是很苦、很可怜的,修悲心比修空性、修禅定都容易一点。
最后是智慧度。这里没有像前面一样分,按理来讲可以分闻慧、思慧、修慧。在六度当中,般若度也就是证悟空性的般若智慧更重要。
以上讲了六波罗蜜多的首要所为。下面讲第十七个科判:“说法安立”,分五个科判。其中“所说法的差别”分四个科判:宣说法的安立;宣说谛安立;宣说理安立;宣说乘安立。首先是宣说法安立。
利益众生的方法很多,有些是暂时利益众生,如财布施;有些是长远利益众生,如法布施。用佛法饶益众生的话,可以使众生彻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菩萨,自己要先广闻博学、完善自己,让自己的相续生起对大乘深广教义的体悟,这个很重要。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了知众生不同的意乐、根基、界性,之后为他们说法就非常有意义。《释量论》中也说过,如果自己不懂,给别人讲会非常困难的。利益众生的方法确实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讲经说法、闻思修行。
在座的各位,如果真有大乘的发心,以后不管在任何道场、团体当中,都要先安立法,这个非常重要。虽然我们每天辅导的时间比较短,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默默发愿,希望以后我们的法能在不同的地方遍地开花。就像我昨天所讲,大家不可能长期待在这里,一个人到学校读书,可能十年、八年、二十年,最多几十年,以后就会离开的。大家到了各自的地方,应该具备一些境界:智慧的境界、禅修的境界,这样就可以把诸位祖师的法脉传承下去。如《大智度论》所讲,把佛法逐渐传出去,就像一盏灯点亮千盏灯一样,辗转点亮全世界。利益众生最主要是用佛法来利益,这个很重要。有些人将来可能会很有名、有财富、有能力、有弟子,但这时不要天天搞其他一些事情,一定要分清轻重。你要想:“我以前在喇荣的时候,传承上师们都是用佛法利益众生,所谓佛法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相,最重要的是内心要有转变,内心要有转变的话,需要教育,教育有世间的教育和出世间的教育。”这个一定要记住。
有些人想,前面的《求法品》《说法品》都讲过法的安立,为什么这里又再讲呢?其实在这里讲一点也不重复。因为法的安立包括乘的安立、理的安立、谛的安立、真如的安立。它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二遍、三遍都可以。弥勒菩萨非常清楚,重要的事情要再三讲,作为通达六波罗蜜多的菩萨,就知道如何摄受众生。菩萨依靠一些方便方法度化众生,我们称之为导师、善知识,这个善知识通过四种方法来利益众生,下面紧接着讲到法的安立,我们一定要清楚。
有些人认为:喇荣和有些道场重视讲经说法、闻思修行,这是不是你们个别人的想法?其实这不是个别人的想法,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密意、弥勒菩萨的意趣。前辈大德们都这样讲:所谓的佛法是什么呢?就是通过讲修或闻思修行来认识心的本性,这就是真正的佛法。能利益众生的方法倒是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依靠佛法来利益众生,因此在所有事情当中我们最重视这个。我也并不是光在口头上说——我用汉语讲法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个生涯当中,我对其他事情并不是不重视——办学校、建寺院、建经堂、放生及一些慈善都在做,我觉得也很有功德,但是这些跟我们培养佛教人才或讲经说法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现在我们佛学院当中有一批非常有智慧的法师,希望你们也要长期地努力。但很多人中间出现违缘,真的很可惜,可能是福报的原因吧,有些身体出现违缘,有些内心出现违缘。在培养的过程中,以前很有希望的一些人,最后都夭折了——有些是自己的原因,有些是其他原因,最后自己可能也很后悔,我也觉得很可惜,但也没办法,很多都是这样。
所以法师们要坚持。不要经常觉得“很累啊,要放松一下了”,其实没有什么放松的,像我在依止上师如意宝的19年当中,真的在闻思修行上从来没有放松过,当时讲考、考试的压力很大,而且我在汉僧这边还在代课,但我一直坚持着,直到上师老人家最后离开——所以我自己没有什么遗憾。当时我特别伤心,德巴堪布安慰我说:“依止善知识19年是很不容易的,不要伤心。从我们以前的经验来看,依止承侍上师这么多年,算是比较不错的了。”
我想在座的各位总有一天一定会各自离开的,当你离开的时候,如果在你的心相续中稍微对佛法产生了定解,那我多年的辛苦也没有白费,没有唐捐,对吧!如果你们的相续当中没有任何改变,甚至以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闻思修行一段时间后,反而变得更加野蛮、狂妄、越来越傲慢……这样可能比较可惜,极少数可能会这样的,因为众生的根基各种各样。
前面我想补充的是:众生的根基非常不同,但用佛法来饶益众生是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铭记于心,这些都叫窍诀。有些人说:“上师您可不可以在我耳边讲一个大圆满的窍诀?就我们两个人,我好好依止您,到时我给您供养咖啡。”实际上,如果连基本的教理都不懂,讲了大圆满的窍诀你也不一定能通达。给根基不成熟的人讲大圆满,大圆满也不是大圆满了。对这些道理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明白,人的心是可以改变的,你在喇荣求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人虽然没有亲自到喇荣,但你在网上听课的话,我觉得与在喇荣求学没有任何差别,而且你那边可能更方便。我们这里不到经堂听课是不行的,要算旷课;你在那边偶尔吃点东西,做一些不如法的行为,我们也看不到。
庚十七(说法安立)分五:一、所说法之差别安立;二、遍知其义安立;三、菩萨无量功德安立;四、如是说法之果安立;五、摄大乘法安立。
辛一(所说法之差别安立)分四:宣说法安立;二、宣说谛安立;三、宣说理安立;四、宣说乘安立。
壬一、宣说法安立;
以契经等别,安立为明处,
当知一切地,坚稳法安立。
法安立就是佛法的安立。去年我们学《妙法莲华经》,里面讲过佛法包括十二部经,如契经、记别、讽诵,有些是长行文,有些是偈颂,有些是弟子传记,有些是佛陀传记,总共有十二部。衍生出来就是所谓的明处,其中内明就是所谓三藏十二部,三藏十二部也叫作法,再就是声明、因明、工巧明、医方明,总共有五明。所谓的五明佛学院应该这样了解。五明是凡夫地、信解行地(资粮道和加行道)及一地到十地所有坚稳菩萨所修、所安立的法。什么是佛法?内明——三藏十二部,再加上其他在佛学院所学的知识就叫作“法”。
个别法师和堪布、堪姆自己可能喜欢修内明,而对其他工巧明、医方明或现代的知识看都不看,认为:“这样是天天增加分别念,不好好闻思,学这些、看这些有什么意义呢?”不管课上课下经常这样批评弟子,弟子也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也跟着说:“要好好修行!除了闻思修以外不要看其他的。”从真正修行的侧面讲,如《胜道宝鬘论》所言,除了实修以外是没有什么值得关心的。有些人是专修者,天天修出离心、菩提心,在这些人的眼里,除了自己所修的法,对其他的法都不关心,但不关心的同时也不能认为其他的全是非法。你看《大乘经庄严论》里面讲,五明的学科全都可以称为法,这叫作佛法。佛法有很多的安立方法。
下面简单讲一下。所谓的内明学即显宗、密宗的法,也叫佛教。除了内明学以外,声明学和因明学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声明学有很多关于文字的构造、使用方法、结构等内容,以语言学为主,相当于现在文学的一些知识,内容特别多。医方明下面也会讲。工巧明也有很多分支。
按照藏地的文化或藏传佛教研究者的划分,所有的学科、知识可分为大五明和小五明。小五明包括所谓的历算学:相当于现在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的部分知识;修辞学:也叫诗学,包括长行文、偈颂或者长行文加偈颂造的论,以前我读师范的时候,学了一部分诗学,包括印度诗学、藏地诗学及其他地方的诗学;韵律学: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相当于汉地的一些偈颂,如诗词、对联等等,在对偶、押韵等文法方面有要求;戏剧学:如现在很多艺术佛学院学的歌舞、戏剧;辞藻学:一个法有很多的名字,比如太阳有光明、世间明目等不同的名称;佛陀有十种不同的名号。以上就是所谓的小五明,通达小五明能直接安立世间的道理,间接也能懂得很多佛教三乘的内容。
内明所涉及的还有所谓的大五明。大五明对于利益众生的菩萨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很重要,麦彭仁波切的注释里面讲了很多,我看安慧论师和印度的一些其他讲义都没有讲得那么细。麦彭仁波切说五明实际上是佛语,是佛对菩萨安立及讲说的,如果菩萨受持、通达五明,他们就可以幻化成具有五通的仙人、大婆罗门等等,用这种方式来利益众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我们可能除了佛教之外,对其他宗派都不理不睬,其实,我们对所有众生都要观清净心,因为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化现为所谓的外道仙人、婆罗门的情况特别多。《宝灯经》里面讲,菩萨为了利益众生,他从事的行业包括工业、农业、商业等无所不包,这一点很重要。现在世间人特别提倡的一些知识,不论商业、农业、科技哪方面,全都可以属于工巧明当中,工巧明有很多的意义,这些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讲义里讲了很多,我就不一一阐述。希望你们有时间详细看一下麦彭仁波切对五明的分析。
五明中,医学在佛经和论典当中讲了很多。声明学在不同的经论中也讲过。因明,主要是建立佛和法成为量,《因明七论》《集量论》中都讲得非常细致。在《解深密经》及其他经典里也讲了四种理:观待理、作用理、法尔理和证成理。佛经里面有没有因明呢?《解深密经》里面讲了四种理,证明佛经里也讲过因明。声明学有没有呢?在《阿含经》等经藏中说“有障故为色,领受性之受”等等,有对五蕴意义的解释、释词,所以声明学在佛经中也有。历算方面包括小五明中的历算,在《时轮金刚》中也有。戏剧学在《时轮金刚》及其他经典里也有。工巧明在《方广大庄严经》等经典中有宣说。医方明,比如在《金光明经》中,也宣讲了如何养生的内容,汉地还有《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等(有些经典的译者不是很明显),在藏文、汉文的大藏经里面,医学方面的内容都很多。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什么呢?佛陀所讲的这些明处我们也不能轻视,一定要懂得:五明除了内明,还有因明、声明、医方明和工巧明,这四种明,佛陀在不同的经典当中都有阐述。《大乘经庄严论》前面也讲过,如果没有求学五明、通达五明,菩萨就不能成佛,所以为了制伏他宗和摄受众生,也应该学习五明。
以上法安立已经讲完了。什么是法呢?归纳而言就是五明。所以我们佛学院的名称是很好的。我来的时候是1985年,那时不叫五明佛学院,叫喇荣寺。1986年,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来喇荣,他给色达县写了一封藏文信,里面说:“新龙喇嘛晋美彭措想在喇荣办一座五明佛学院,我非常同意建立它,希望相关党委政府予以支持。”还给我们佛学院题了“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当时说佛学院是喇荣寺所属的佛学院,寺庙是大的,佛学院是比较小的,佛学院在寺院的范围内,一段时间一直这样说。很多人也说:你们这个佛学院不要认为是别的啊,只是一座寺院里面的佛学院。到了20世纪90年代,要求佛学院和寺庙一体化,也出了一些文件,意思是寺庙就是佛学院,佛学院就是寺庙,二者不必分开,然后就一直这样管理。现在又要变成他体、分开,以后不知道会怎么样。
昨天有一个人采访我,问:“未来会怎样?”我说不知道,现在国际国内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包括我们的身体也在变化,佛学院的管理模式、学习模式也会有变化,怎么变化我也没有神通,不能对未来作授记。但不管怎样,只要佛学院在,肯定以闻思修行、利益众生为主,这一点我基本上能预测,肯定遵照上师如意宝“莫舍己道、勿扰他心”的原则进行管理。在我的印象中,管理有时候是院、寺一体,有时候是他体,有时候是不一不异,有各种情况。
我现在才感觉到,上师如意宝当时对佛学院取名很有包容性,不只是可以对应藏传佛教或汉传佛教,或者单一的密宗、显宗。因为这里有空间,所以很多后学者在此学什么都好像很放松,这个我觉得很有意义。有些道友以后如果建立道场、弘扬佛法,根据你的事业刚开始定位、设计的时候,空间要大一点,不然将来事业扩大之后很难容纳。我们坛城上有不同教派的殿堂,佛学院的名称叫五明佛学院,因此我们能摄受世间的任何知识分子、修行人,各个教派的人也可以容纳,这是很开放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的时代非常重要,也非常符合佛陀的教义。你看我们学《大乘经庄严论》,大家可能对上师也更加生信心了,对吧!
壬二、宣说谛安立:
依于七真如,安立真实谛。
这里讲依靠七真如而安立真谛。什么是“谛”呢?谛在藏语中叫“顿巴”,是名言世俗的真相。
第一个是转入真如。其实是十二缘起,十二缘起在名言中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叫作流转轮回的真谛。
第二个是法相真如,即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三者的法相。像石女的儿子一样不存在的法叫遍计法;它的来源和根本叫依他起;二空的法性叫圆成实。三法相也是真谛。
谛是真实的意思,如果有这个习气,执著能取、所取的迷乱确实存在,这是世俗中的真谛。在胜义当中,能取、所取都是空的,这是圆成实真谛。依他起的话,有了因缘一定会显现各种迷乱,主要是从轮回的层面讲。依他起也有清净的,如一些清净刹土。
第三个是心识真如。虽然外面有各种各样的现象,但实际上都是心的一种幻变,“万法唯心造”或“三界唯心”的道理完全成立。虽然我们看到各个事物,但事物的好坏主要依赖于心。心很好的话,境外无物。历史上很多心学的学者也是讲境外没有我,王阳明的学说一直提倡的就是这个,唯识宗的观点就是这样,现在很多学者用他的哲学理论也在推广这样的道理。
第四个是安住真如,即苦集灭道当中的苦谛。因为轮回当中三苦的自性确实存在,这叫安住真如。
第五个是倒成真如,即集谛。这种痛苦颠倒显现的真正因缘是由于业和烦恼,所以叫作倒成真如。
第六个是清净真如,即灭谛。为了清净苦谛、集谛的过患而开始修行,之后就显现灭谛——集谛和苦谛已经清净了。
第七个是正成真如,指道谛。因为依靠修道,集谛和苦谛就没有了,灭谛现前了。
这叫所谓的四谛,《大般涅槃经》里面讲:“若能见四谛,则得断生死,生死既已尽,更不受诸有。”见到四谛能够断除生死轮回,生死已尽,就没有轮回流转。前段时间我引用了《中论》的一些教证,和这个内容比较接近,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大家可以看一看。
七种真如其实是七种真谛,在胜义或世俗中都是没办法推翻。归纳起来,就是《楞伽经》里面讲的:“五法三自性,以及八识聚,二种无我义,归摄诸大乘。”原来讲《中观庄严论释》的时候要求大家背诵,不知道背了没有?这是所有大乘法的摄义,即五种法、三种自性、八识聚、二无我。五种法前三个是名、相(因)、分别:名是指的词、名词;相(因)是各种不同的相,用能取所取分别念来区分;分别是指显现为能取分的八识聚。后两个是正智和真如:一个是有境方面;一个是对境方面。清净涅槃方面也有两个。这些我想你们都学过吧?学过的话可能马上就想起来了,没有学过的话,我讲半天也可能没有什么用,你们也搞不明白。所以,我就暂时不讲这个道理了。
刚才已经讲了安立真如。下面讲安立理。理和谛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安立。安立理有四种,乘有三种。
壬三、宣说理安立:
安立理与乘,四种及三种。
如理而作意,正见具有果,
量辨不可思,当知为四理。
大乘佛教是用佛法来利益众生,那所讲的法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讲的五明、七种真如——包括四谛和十二缘起等等。现在泰国等地的法师讲经,为什么经常要么讲四谛,要么讲三十七道品、十二缘起呢?因为这些法很重要,尤其是十二缘起。法师一定要懂得十二缘起,其实十二缘起不是很难懂,懂得十二缘起就知道轮回是怎么运转的。
以后你们讲课,比如给大家做个小型的演讲,可以讲十二缘起、四谛,或者讲七真如或者四种理。四种理是什么呢?学过《解义慧剑》的人都应该清楚。作用理是依靠因的作用产生果,从因观待果的角度叫作用理。什么叫观待理呢?知道这个果观待它的因而来。一个是从果的层面讲,一个是从因的层面讲。法尔理:每个法在世俗中都有其特性,比如火有热性,水有湿性等等。比如用中观理观察每个法,暂时它是如梦如幻的;再进一步细微观察,是远离四边八戏的;按照密法的窍诀来看,是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这样的道理叫按法尔理来抉择。证成理是通过现量和比量来了知。现量见到的法通过现量来抉择,比较隐藏的法通过比量来了解。以上讲了四理。
“如理而作意,正见具有果。”菩萨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时候如理作意,不断修行二无我,最后可以获得见道。从观待理和作用理两个层面讲,获得见道与修二无我之间有一个互相观待的因果关系。因为你好好修无我,将来能获得见道,获得见道后不断修,再经过修道,最后圆满佛果。这个过程中间有观待理和作用理,就像具足种子的话,这个果——苗芽一定会产生,苗芽实际上是观待种子。我们在学习《解义慧剑》时,在讲考过程中,我认为当时很多道友都已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因明当中很重要。
“量辨”是证成理,“不可思”是法尔理。通过修行之后用现量和比量来证成叫证成理。法尔理是指名言当中火的热性、水的湿性等等,而这些在胜义当中是不可思议的。
以上讲了四种理。
壬四、宣说乘安立:
意乐及宣说,加行与资粮,
成就之差别,承许为三乘。
乘以五种法(意乐、宣说、加行、资粮、成就)的差别分为三乘:下等声闻乘、中等缘觉乘、上等菩萨乘。
下等声闻乘:在意乐方面,声闻只有获得自我解脱的意乐;宣说方面,佛陀根据声闻的意乐宣说了脱离轮回的人无我空性法,《中观根本慧论》里迦旃延那对声闻宣讲了破有无二边,声闻乘修人无我也要断除有和无的边,这叫小法;加行方面,声闻证阿罗汉需要在三世或七世中不断修行;资粮方面,声闻也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但没有以菩提心摄持,是小品的资粮;成就方面,现前的果位是声闻阿罗汉的无学果位。
中品缘觉乘在很多地方与声闻乘相似。在意乐方面,缘觉只证悟了人无我和一半法无我;宣说方面,佛陀根据缘觉的意乐宣讲了十二缘起顺式和逆式的观修法;加行方面,缘觉需要一百劫的修行,比声闻时间长一点;资粮方面,因为缘觉断除了一部分对法我的执著,比声闻高一点;成就方面,最后获得缘觉佛的果位。缘觉跟声闻还是有一些差别,如声闻用天眼能看到两个大千世界,缘觉能看到三个大千世界。
最好的乘是什么呢?就是菩萨乘。佛给菩萨乘宣说的法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法门;菩萨的意乐也是这样;宣说的法是大乘空性法;修行是在非常长的时间当中;以菩提心摄持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最后获得的果是圆满的证悟。菩萨乘与小乘有很大差别。
我们应该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声闻、缘觉的下劣发心不是很重要。《定解宝灯论》的注释引用过《大宝积经》的教证:“若起狭劣心,自度不度他……声闻道狭劣,犹如牛蹄迹。”声闻、缘觉下劣的发心只度自己、不度其他众生,就像牛的蹄迹所积的水一样浅少,而菩萨的发心像大海的水一样深广。所以在座的各位,每天要不断地发菩提心,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