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方广总持经讲解·第5课
2020年11月20日
法王如意宝是在1996年讲的《大乘方广总持经》。当年听课的人比较多,大家来自各个地方。藏历的六月初四是佛转法轮日,法王在这一天给大家传了菩萨戒。六月初五,先给大家灌了一个顶,然后念了这部经的传承。法王当时是这样讲的:
(播放法王讲课的音频,堪布同步做翻译)
“听到这部法,能够遣除罪障。过去,我们可能造过很多舍法罪,为了清净罪障,这次专门传讲这部法。如果我们由于无知、无明,曾经毁谤佛法、毁谤法师或者做过一些自赞毁他的事情,违背了佛陀的教言,这就是舍法罪。对我们来讲,这是很容易犯的。而造舍法罪的人,将很难往生极乐世界。为了清净大家的舍法罪,我们讲这部经典。
这次,国内很多省市的人都来到现场,新疆、黑龙江等地的人很多,内蒙古、北京、南京、西安等省市,也有很多人参与。还有一些国外的人,也来到这里听法。除了藏族以外,常住的汉僧有几百个,也有一些是新来的。你们即使听不懂藏语,只要认真听了,也会得到无量功德,也能遣除一切舍法罪障。虽然我是用藏文念的,但只要听到这部经,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希望大家以恭敬心、欢喜心来听受。”
讲这部经之前,法王做了这样的介绍,然后用了两三个小时,一次性讲完。我们现在已经用了好几节课,不知道后面还要几节课。如果能圆满,之后会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是法王如意宝1997年讲的,而这部经是法王在1996年夏天讲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达摩比丘和净命比丘的公案,他们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前世。显现上,释迦牟尼佛因地曾谤过法,以此因缘长久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后来获得人身,也诸根不全。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好好思维。造罪很容易,而且不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造下无量重罪,确实非常可怕。
我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得过这部经的传承,这次又重新听了一遍传法的录音。当时因为时间关系,法王只用了一节课,不像平时讲法那么广,基本上是念过去的,只在中间部分稍微发挥了一点。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我刚才翻译的那段话:只要听到这部法,就能遣除以前谤法的罪业。法王到后面还强调,很多法师——包括出家人、在家人,以前都犯过谤法罪,如果将来不再谤法,自己好好忏悔,以听闻和学习这部经的力量,肯定能遣除以前所造的谤法罪。
这一点对我们尤为重要。今天听法的各位,无论在现场或不在现场,或是以后通过其他方式听闻,只要认真学习这部经典,决定能清净以前的谤法罪。
而且,以后每个人在说法或听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护。尤其对于说法者,无论他是什么样的法师、堪布、堪姆以及辅导员,你都不能说:“这个堪布讲得特别好,那个堪姆讲得特别深,我喜欢。但我不喜欢这个法师,特别啰嗦,讲得又浅,每天讲故事……”表面上看,这些语言很简单,可能评价也是对的,但你却有犯舍法罪的危险。
法师实际上代表佛,也可以说是佛的化现。只要信仰佛教,就必须承认这一点。佛陀曾亲口对阿难说:“阿难莫忧伤,阿难莫哭泣,末法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阿难你不要伤心,阿难你不要哭泣,将来在末法时代,我会显现善知识的形象,来饶益你们这些众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法师,也许长得不好看,也许讲法很一般,相续中也有贪嗔痴,但以佛的金刚语推断,他们很可能就是佛的化现。
所以,诽谤法师就是诽谤佛、诽谤法,罪过无量无边。自己以前如果造过谤法罪,一定要认真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或者通过观空性,好好地忏悔,并发誓以后约束自己的语言。
有时候,我们的这张嘴巴很好,可以赞叹佛陀、赞叹上师、念诵咒语等,做很多善事。而有时候,它也会造很多恶业。尤其是一些修行不好、满肚子贪嗔痴的人,经常爆出绮语、恶语、杂语、妄语等各种恶劣的语言,甚至诽谤佛法僧三宝。对此,我们要尽量地忏悔。
这是之前讲的道理,今天再次强调了一下。
| “复次,弥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广为众生宣说正法。
佛陀说:“弥勒,我最初成道之后,以殊胜的智慧三转法轮,为众生宣说正法,开演了八万四千法门。”
佛在金刚座成道后,有些经典说,他并没有立即传法,后来经梵天、帝释天请求,才开始转法轮的;也有些经典说,佛成道后立即在不同的刹土广转法轮。
| 若有愚人于佛所说而不信受如彼达摩比丘,
“如果有愚人对佛说的法不但不信受,而且进行诽谤,就像达摩比丘一样。”
达摩比丘对净命比丘心怀嫉妒,甚至说他名不副实——“名为净命,实际上生活并不清净,经常接受鲜花等供养”,以此诽谤净命比丘。有些不清净的人,特别胆大妄为,对什么人都敢诽谤。哪怕是一地菩萨、十地菩萨到这里转法轮,他们也同样可以挑出毛病。释迦牟尼佛圆满了一切功德,断除了一切障碍,但他来到人间后,也遭到很多人的诽谤。
| 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说,获得四禅,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痴下劣之人,实无所知而作是言:‘我是法师,明解大乘,能广流布。’
“虽然达摩比丘读诵了千部大乘经典,并为人宣说,自己也获得了四禅,但由于诽谤净命比丘的缘故,在七十劫中受大苦恼。达摩比丘精通经藏,能读诵千部大乘经典,尚且因为诽法而下堕,更何况其他的愚痴下劣之人?那些愚劣之人对佛法的了义、不了义一无所知,却经常自吹自擂,‘我是大法师,某某不是大法师’‘我了解大乘佛法的所有内容,而某人所说的教义不合理,不是大乘法’‘我能广宣流布正法,某人的能力和范围很小,不能弘扬正法’……这样进行诽谤。”
有嫉妒心的人会这样做,自己没有资格当法师,却经常说这个法师不合理、那个法师不合理,诽谤法师,诽谤出家人以及弘扬佛法的人。
| 谤正法师言无所解,亦谤佛法而自贡高!
“诽谤正法、诽谤法师,说他们非常愚痴,对正法一无所解,也诽谤佛法,并以此骄傲自大。”
| 若彼愚人于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
“这些愚人对大乘佛法,乃至诽谤一个四句偈颂,也一定会堕入恶趣中。”
杀人的罪业虽然严重,但杀一个人只能毁坏一条生命,而诽谤大乘佛法,会毁坏多少人的慧命?这是无法估量的,所以特别可怕。尤其是现在,网络传播非常快,如果我们的观点出了问题,造一些邪论发在网上,或以其他途径发布出来,把无数众生带入邪道,引入歧途,死后一定会堕入恶趣。而且,这些邪论在世间留存多少年,自己就会在恶趣待多少年,一直没办法解脱。
这一生,大家能遇到善知识,能得到上师如意宝的传承,能懂得佛教最关要、最根本的道理,非常幸运。否则,佛教有千经万论,包罗万象,想在五浊恶世,凭借短暂的人身全部了如指掌,难之又难。现在,我们遇到了通达佛法全义的真正善知识,明白了佛法最关键的问题,只要具足正知正念,这一生就会很好地守护根门,不造堕罪。
这里说,哪怕对佛法的一个道理,比如“生际必死、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积际必尽”等四句偈颂,妄加评判说“这个意义不殊胜、不合理,不是佛说的”“这些意义好,那些意义不好”等,也是谤法。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佛陀说法是应机施教,会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说不同的法,比如对小乘根基的众生讲小乘佛法,对大乘根基的众生讲大乘佛法,只要相应众生的根基,任何法都是好的。
所以,大家以后不能随便评论汉地的各宗各派。比如,不能针对净土宗与禅宗,说净土宗好,禅宗不好。实际上,对禅宗根基的人来讲,禅宗非常好;对净土根基的人来讲,净土宗也非常好。藏传佛教也有格鲁、萨迦、宁玛等不同派别,对每个众生而言,与自己有缘的宗派和佛法,就是最好的。
就像治病一样,不同的病需要不同的药。你不能说:“治风湿的药不好,治心脏的药才是最好的。”对有心脏病的人而言,治心脏的药当然是最好的;而让风湿病人去吃心脏病的药,是不是最好呢?肯定不是。药不对症,非但不能治他的病,甚至可能要他的命。
实际上,所有的教派及其法师,各自都有摄受弟子的殊胜方法和传讲佛法的不共窍诀。我曾经在法国遇到过一位善知识,他告诉我:“每一位上师都有自己的方法,我觉得都挺好。”这句话对我很有帮助。
每个人的观点不一定相同,每个众生也都有自己最相应的法。比如,有些人重视中观,有些人重视密法;而在密法中,有些人注重麦彭仁波切的密法,有些人对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特别有信心。因此,我们以后一定要经常反观自心,不要轻易诽谤佛法,不然果报非常可怕。
| 何以故?毁谤佛法及法师故。以是因缘,常处恶道,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
“原因是什么?因为诽谤了佛法,诽谤了法师。以此谤佛、谤法、谤僧的因缘,会经常处于恶道中,永远见不到佛。”
这部经的汉译本,我把它和藏译本对照了很长时间,二者大同小异,基本对得上。所以,这次我按照汉文的字面意思来解释。
这部经典没有因明的推理,只在关键处为我们作指点和提醒。众生最容易犯的就是谤法罪,可能已经犯了很多次,但自己却一点不知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前面说,佛讲了谤法罪后,现场很多菩萨开始哭泣。佛陀明知故问:“你们为什么哭?”菩萨们回答:“我们发现自己已经造下了谤法罪。”当年讲这部经时,法王显现上也哭了,说自己一辈子讲大乘佛法,翻开这部经一对照,才发现自己早就犯了谤法罪,所以要非常虔诚地忏悔。
法王老人家是这样示现的。而在座的各位,包括法师们——讲经说法30年的应该没有,但讲法20多年的有好几个,这期间到底有没有犯过谤法罪?如果有,一定要好好忏悔。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当法师可能好一点,天天念金刚萨埵心咒,就不会犯谤法罪。
有些所谓的法师、所谓的辩论、所谓的弘扬佛法,确实经常造诋毁他宗的严重罪业。大家这次一定要认真反省,好好忏悔。
| 亦于初发菩提心者,能作障碍令退正道,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于无量劫身堕地狱受大苦报,
“因为自己谤法,对初发菩提心者作障碍,令他们退失正道,退失菩提心。这些人把罪业作为自己的庄严,于无量劫堕入地狱,受大苦报。”
初学者很容易变,如果听到别人谤法,很可能人云亦云。比如我们说“这个法师很好,那个法师很不好”,初学者可能马上就会跟着说:“对对对!是是是!”就像现在美国的总统大选,有些人本来是川普的跟随者,一看到拜登要赢,马上向拜登靠拢——凡夫群体一点也不可靠。世间政治如此,个人也是这样。比如,自己本来觉得某位法师挺好的,突然听到别人说他不好,可能来不及观察,就马上跟着说“是是是”,进而跟着诽谤。
现在藏地也有这种情况。有些是寺院之间的主持不和,有些是宗派之间不和,还有些是法师之间不和,导致其跟随者相互不和。从历史上看,彼此不仅观点不同,甚至发生过小范围的冲突。这样一来,那些追随者的善根全被毁坏了,特别可怕。
| 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
“以恶眼看发心菩萨的缘故,会在无量劫中得无眼报,转生为盲人。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的缘故,会在无量劫中得无舌报,或变成哑巴,或没有舌头,或口齿含糊,有各种各样的情况。”
在外面,我们经常看到盲人等残疾人,他们今生感受这样的痛苦,都是以前造恶业的果报。有些人说话吐词不清,说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也是无舌报。可能正如世人所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
佛陀告诉阿逸多:“我没见过一个恶法,其严重性能超过破坏发菩提心的罪业。”
佛用智慧眼观察,世间最可怕的恶业,就是破坏别人发菩提心。没有比破坏别人发菩提心,更可怕、更严重的罪业了。
| 以此罪故堕于恶道,况复毁谤余菩萨等!
“让别人产生恶念,或者破坏别人发菩提心,以此罪业会堕入恶道,更何况毁谤其他菩萨等罪业了?”
通过各种方式,阻止或障碍别人发菩提心,或令已发菩提心者退失,罪过非常严重,更何况诽谤其他已生起菩提心的菩萨?这样做,比依靠初学者造的罪更为严重。
其实,用语言让别人退失菩提心是很容易的。比如某个善知识在某地转法轮,你只需要说几句,比如“这是邪知识、假上师,他结缘的这些东西如何不好”,就可以让很多发了菩提心的人退失。这种罪过暂时看不出来,因为在世间,只要没有触犯国家法律,单单的语言攻击不会受到处罚,但在因果层面,诽谤法、诽谤法师却是非常严重的罪业,果报非常可怕。
| 若有菩萨为诸众生能如实说,不起断常言诸众生定有定无,亦不专执诸法有无。
“如果有菩萨为众生如理如实地说法,不堕入常、断二边,不为众生说这是决定有、这是决定无,也不专一地执著诸法要么是有,要么是无。”
了知万法的实相并不是决定有或决定无,这一点很重要。有些众生以空性饶益,能获得解脱;有些众生以空性无法利益,而要用常有的法,比如“如来藏常有”“世俗法存在”“因果不虚”等,才能解脱。所以,我们不能将诸法断定为常、断定为断,或者断定为空性、断定为实有。
我前段时间说过,法师们讲法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为准,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所有人。比如,有些法师喜欢空性法,觉得空性法最好:“一定要多学空性法门,其他都没什么好学的!”有的法师是学禅宗的,特别喜欢参禅:“从明天开始,我们不讲课,只坐禅!”有些自己喜欢学英语,就说:“从明天开始,全班学英语,英语在当前非常重要!”有些喜欢藏语,自己在学藏语拼音“嘎卡嘎锕”,就说:“你们全部要学嘎卡嘎锕!”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理的。不管你自己喜欢什么,也只有部分人跟你兴趣相投,另一部分人却不一定。
所以,法师们应该随学前辈大德的传法风格。要有灵活调整的空间,同时广泛学习五部大论等显密法要,有框架性地弘法。如果法师坚持自己的观点,比如你爱禅宗、爱中观,不爱念咒语、不爱学世俗法,就让大家都学空性,不要念咒语,不要行持世俗善法,最后可能有少数人像你一样证悟空性,但大多数人是不能的,你这样做就断了他们的善根。有些法师没办法理解空性法门,只喜欢念咒语、拜佛、烟供、看佛教电影和动画片等有相的善根。如果你整天讲这些,把所有人都引到这上面来,也不合理。
如果大家都执著自己的喜好,喜欢空性的法师诽谤不喜欢空性的法师:“你看那个法师,天天讲故事,真的很差!”喜欢讲故事的法师则说:“你看他,天天讲空性,他空得了吗?他不还在吃饭吗?我昨天看到他很痛苦,说明他空不了!”互相都说诽谤的话,造罪真的很容易。
所以我们不能断定诸法有无,也不能执著是有是无。全世界有智慧的人很多,但像佛陀那样应机施教的,实属罕见。《毗奈耶经》讲了这样一个公案:一位比丘生病了,一个护士去看护,一位医生去治疗。佛陀在那里打了个喷嚏,三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益。医生得到了信心,发愿好好给病人看病;护士得到了慈悲心,发愿好好照顾病人;病人变得乐观,发愿好好配合治疗,听医生的话。佛陀显现上只是打了个喷嚏,并没有转法轮,却让现场所有人受益。由此可见,佛陀转法轮的方式是不可思议的。
应机施教在佛教中很重要。以后大家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时,首先要知道众生是什么根基。看起来,每个人都一模一样,都长了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但各自的根基、爱好、习气、饮食习惯等却很不相同。对不同根基的众生,一定要注意应机施教,否则,对喜欢空性的人讲如来藏,对他有利还是有害很难说。这个道理大家要明白。
| 阿逸多,学菩萨者应如是住。
佛陀说:“阿逸多,学菩萨者应该如是而住,既懂得众生的根基,自己也不住于有无二边。”
| 如是住者,是诸菩萨清净善业,凡所修集皆不取著。若有众生起执著者,当知是人生五浊世。复有菩萨善随根欲,能为众生种种说法。
“如是住者,这个菩萨就清净了善业,凡所修集的法,都不执著为有或无。如有众生起执著,应该知道此人将转生于五浊恶世,他的刹土不会清净,就像前面讲的释迦牟尼佛前世一样。又有菩萨善于随众生不同的根基、意乐和欲望,为其宣说种种相应之法。”
菩萨应该为不同根基的众生,说种种不同的法,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没有说种种法的能力,就无法度化众生。《华严经》云:“分别一切法,不取诸法相,了达一切法,其心无所染。”世俗中我们可以分别一切法,但在胜义实相中,诸法都不存在。或者说,了达胜义中一切法皆是空性,而这种空性却不会染污我们的世俗心。学习佛法最根本的,就是要了知胜义谛和世俗谛:世俗谛中一切都可以显现,都可以存在,胜义谛中却什么都没有。
有些众生是以胜义空性为主的根基,而有些只能接受世俗谛的显现,一听空性就特别害怕,无法接受。作为菩萨,一定要为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说不同的法门。刚才讲了,藏传佛教、北传佛教、南传佛教都有各自的教派,因为地域不同,传承也不同,而每个传承都有调化众生的妙法。我们不能认为自己的宗派是最好的,别的宗派都比我们差。实际上,北传佛教有适合众生根基的甘露妙药,藏传佛教也有适合所化的妙法甘霖。甚至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世界几大宗教,也都各有意趣。如果清净心观得好,自以为是的傲慢会减少很多。
作为修行人,观清净心确实很重要,不然会在无意中造很多罪。
| 阿逸多,菩萨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罗蜜,乃能成就无上菩提。彼愚痴人信己自执,作如是说:‘菩萨惟学般若波罗蜜,勿学余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最殊胜故。’
佛陀说:“弥勒,菩萨修行需要具足六波罗蜜多,才能成就无上菩提。而有些愚笨的人,只相信自己,特别自以为是,说菩萨只要学般若波罗蜜多就可以了,不要学布施、持戒、忍辱等其他波罗蜜多,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是最殊胜的。”
某种意义上,我们也会这样讲。《入中论》有云:“如有目者能引导,无量盲人到止境,如是智慧能摄取,无眼功德趣圣果。”如同有眼目者能把无量盲人引至彼岸,同样,智慧波罗蜜多能引导无眼目般的其他五度趋向圣果。《大智度论》也说: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
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就直接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呢?当然不是。智慧度虽然很重要,但其余每度都含摄了智慧度,如果没有其余五度,智慧波罗蜜多也无法安立。所以,认为成佛只要智慧度就够了,布施、持戒等其他五度根本没有必要,这种说法完全是不合理的。
| 作是说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阿逸多,往昔迦尸迦王学菩萨时,舍所爱身头目髓脑。尔时此王,岂无智慧?”
佛陀说:“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为什么?阿逸多,往昔有一个国王,名叫迦尸迦王,他学菩提道时,把自己最执著的身体及头目脑髓都作了布施。此时的迦尸迦王,难道没有智慧吗?”
《大品般若经》说:“欲过声闻,辟支佛地,欲住阿鞞跋致地,当学般若波罗蜜。”强调了智慧度的重要性,但并不是说其他五度都不需要,也不是说声闻乘、缘觉乘都不重要。如果是这个意思,那往昔迦尸迦王布施自己的头目脑髓和至爱的身体时,难道没有智慧度吗?迦尸迦王是佛陀因地的一个前世,《释尊广传》里应该有这个公案,只是提法不同。
| 弥勒白佛言:“世尊,诚如圣说,实有智慧。”
弥勒菩萨说:“世尊,迦尸迦国王布施时,肯定有智慧波罗蜜多,不然怎么会舍弃自己的身体?”
如果没有智慧度摄持,肯定就像凡夫人一样,不要说自己的头目脑髓,就连切一个指头给别人也不行;不要说切一个指头,就连把钱包里的钱全部给乞丐也舍不得。而迦尸迦王不是这样的,所以他肯定有智慧度。
| 佛告阿逸多:“我从昔来经无量时,具足修行六波罗蜜。若不具修六波罗蜜,终不得成无上菩提。”
佛告诉阿逸多:“我从往昔无量劫以来,一直具足六波罗蜜多而修行,否则不可能得到无上菩提。”
| “如是,世尊。”
弥勒菩萨也承认这个观点,所以回答说:“是的,世尊。”
| 佛告阿逸多:“如汝所说,我曾往昔于六十劫,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各六十劫。
如何具足六波罗蜜多呢?佛告诉阿逸多:“如你所说,我往昔曾于六十劫中行持布施波罗蜜多,六十劫中行持持戒波罗蜜多,六十劫中行持安忍波罗蜜多,六十劫中行持精进波罗蜜多,六十劫中行持禅定波罗蜜多,六十劫中行持般若波罗蜜多,每一个波罗蜜多都行持了六十劫。”
佛陀在因地,并不是只修一个波罗蜜多,而是六度全部修学。大家修行的时候,也要像上师如意宝所讲的那样,“二资双运”。在六度中,智慧波罗蜜多讲空性,属于智慧资粮,其他五个波罗蜜多属于福德资粮,精进般若蜜多和两种资粮都可以对应。
所以,对于六波罗蜜多,我们一个都不能放弃。别人如果问:“布施要不要?”“要。”“持戒要不要?”“要。”“安忍要不要?”“要。”“精进要不要?”“要。”“禅定要不要?”“要。”“智慧要不要?”“要。”六个波罗蜜多,都要,一个也不能少。
真正的大乘修行人,对修禅、持戒等行为都不能放弃。否则,天天学中观空性:“持戒没有用,布施没有用,只要有智慧,可以吃肉,可以杀生,怎么做都可以。”这样肯定不行。现在有很多所谓的狂禅、狂密,这种人口头上说得很好听,“顿悟、证悟、明心见性、了达空性”,禅宗的高深偈颂都能背,特别自以为是,境界好像很高,住于虚空都没问题,实际上闻思的基础比较差,行为上不断地造罪。
| 彼愚痴人妄作是说:‘唯修一般若波罗蜜得成菩提’,无有是处!
“那些愚痴之人狂妄地说:‘只要修一个智慧波罗蜜多就能成就菩提。’这种说法无有是处!”
有一个公案讲,舍利子教导两个弟子,一个修呼吸观,一个修不净观。因为搞错了根基,两人修了很久,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不想学佛了。后来佛把二人的修行方法对调了一下,两人马上获得了圣果。所以,我们不懂对方根基的时候,千万不要对他的所作所为妄生邪见。
不同的地方,风格肯定不相同。藏传佛教内部也有不同的风格。我到过一些地方,看到他们都不拿念珠,几百个人中,一串念珠也看不到。当时就想:“他们怎么不念咒?”转念又想:“不能这么说,也不能这么想,他们肯定有他们的风格。”这时候,千万不能说:“你怎么不拿念珠?不拿念珠的人如何如何……”
每个道场、每位上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不能以自宗或个人的学习传统或喜好,来衡量所有的人。
| 彼怀空见故,作如是不净说法。
“这些人因为怀有空见,所以会有这些不清净的说法。”
就像达摩比丘一样,唯一只讲空性见,什么都空,功德也不需要,忏悔也不需要,积累资粮也不需要,真的很可怕。
| 作此说者,身口意业与法相违,虽解空法为人宣说,而于空法不如说行。
“这样说的人,身口意造的业全部与法背道而驰。虽然了解空性,也为别人宣说空性,但对空性并没有如法地说、如法地行。”
正如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大圆满前行》引用过这个教证。看起来像个修行人,但因为没有如法行持,本来修的是正法,最后反而成了恶趣的因,特别不值得。
| 以无行故,去空义远,
“因为没有如法地行持,所以,离空性真正的法义非常遥远。”
| 心怀嫉妒,深著利养踰于亲戚。”
“这种人怀有嫉妒心,憎恨别人,特别耽著名闻利养,特别贪著自己的亲戚、朋友、施主等。”
“踰于亲戚”,藏译本是“对亲人照样耽著”。
如果我们学的是空性、说的是空性,所作所为却与空性背道而驰,除了各种各样的贪嗔痴以外,没有任何清净境界,那空性对我们的生活就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修智悲双运、现空双运,特别深入地了解法义,在世俗中对所有的人和正法道场都观清净心,和睦相处,胜义和世俗的发愿都不间断,那么以此因缘,自相续的贪嗔痴会越来越少,名闻利养的念头几乎没有,耽著亲朋好友等世俗执著越来越弱,最后出世间的境界纷至沓来,弘法利生事业也越来越广大。
有些因缘,并不是我在这里说说而已,实际上确实如此。如果真正证悟到万法的空性实相,就不会造业。正如帕单巴尊者所说:“如果证悟空性,就不会造恶业,这是一种自然法则。”证悟空性的人,即使缘名闻利养、世间八法、亲朋好友,也不会造严重的恶业。但是,如果刚开始就破坏缘起空性的正见,那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都会随魔而转,不会饶益有情。
大家一定要对照经义,反观自心,这一点很重要。
| “阿逸多,我于往昔作转轮王,舍诸珍宝头目手足,犹不得成无上菩提,况彼愚人为饮食故,缘历他家有所宣说,唯赞空法,言己所说是菩提道、是菩萨行:‘唯此法是,余法皆非。’
佛陀告诉阿逸多:“我往昔做转轮王的时候,舍弃珍宝般的头目、手脚,都没有得到无上菩提,更何况那些愚痴人,为了饮食的缘故,缘历很多人家,对众生只赞叹空性的法,声称自己所说的是菩提道、菩萨行,唯有这个才是真正的法,其他的都不是正法。”
我们平时虽然说得很大,“为了获得菩提而……”但实际上,光这样说没有用。往昔,佛陀于多生累劫布施头目脑髓,尚且不得菩提,更何况那些耽著假象的愚痴人?他们沉迷于世间八法,为了自己的饮食,在别人面前妄言:“我讲的是正法,别人讲的是邪法;我行的是菩萨道,别人行的是邪道;我说的是妙道,别人说的不是。”
| 复作是言:‘而我所解,无量法师悉皆证知。’彼为名闻自赞己能,憎妒明解。阿逸多,我见彼心规求利养以自活命,虽有善行经于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况能成无上菩提?”
“这些人还说:‘我已经证悟了无量前辈法师和持明者所证悟的境界。’他们为了名闻利养而自赞毁他,同时憎恨、嫉妒其他明解者和法师,对其进行毁谤。阿逸多,我见这些人的心,只求名闻利养,一味地邪命养活,即使历经百劫行持善法,也不能得到少许法忍,更何况是成就无上菩提?”
这一段讲到,像佛陀那样,没有自私自利的心,在多生累劫中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等六波罗蜜多,尚不容易得到菩提,那一般的人为了名闻利养而说法,而自赞毁他,又怎么可能得到呢?这些人即使在百劫中行善,连加行道、一地或八地的无生法忍也不可能得到,更何况无上菩提?六度万行的每一个公案,在《释尊广传》中都有,你们方便的时候可以看看。
下面讲了七个法,很重要。
| “阿逸多,我不为心口相违诳惑之人而说菩提,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因此,我不为心口相违、欺惑他众的狡诈之人说菩提。”
所谓“心口相违诳惑之人”,就是心里想一套、口里说一套的人。正如《萨迦格言》所云:“心里思维一件事,口上言说另一事,此乃名为狡猾者,亦是愚人装学者。”狡猾的人,心里想的是一个,口中说的又是另一个。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所以,有些佛教徒会说:“我太直了,以后不能这样。”虽然有些人认为心直一点好,有些人认为直性子不好,但无论如何,我们的心要单纯,不要狡诈。如果口是心非,心里藏着一个目的,嘴里说着另一个,那他就不是大乘佛教徒的根基,也不是大乘佛教的所化众生。
对这里的七个法,大家都应该想一想,观一观自他,看看哪些人不是菩提的根基、不是真正的法器。虽然我们都自以为是菩提根基,但说话做事是不是还像世间人一样呢?现在各个国家搞政治的人,说话做事都十分荒诞,非常无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诱惑、迷惑他人的事情,时常发生。我以前觉得西方国家很民主,很自由,但去了一些国家之后,发现只有大乘佛教才是真正宣扬利他心的,凡夫人都是为自己,虽然嘴上说得很动听,但做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事。
在座有些人以前也去过很多地方,不知道对当地有没有深入的了解?我去各个地方时,比较喜欢了解他们的政治、经济等情况。有些人只对空性有兴趣,对世间学问没有兴趣,而我对各种学问都有兴趣——这算是我的一个优点。不过我好像没有这方面的善根,比如英语,怎么学也学不好,但还是喜欢。其他的,包括服装学、绘画、建筑学等,我都很感兴趣。不过好多都不精通,有点可惜。人生很短暂,以前我一直放牛,最好的时光都在山上度过了。
我们以前在世间,可能也曾经心口相违,但入了大乘佛教以后,原有的习气要尽量改过来。
| 不为嫉妒之人而说菩提,
“不为嫉妒的人说菩提。”
嫉妒的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像提婆达多,能背很多经典,但因为嫉妒心,一点佛法的利益也得不到。像前面讲的那样,同行之间的嫉妒心非常可怕,没有成就菩提的因缘。
| 不为傲慢不敬之人而说菩提,
“不为傲慢没有恭敬心的人说菩提。”
如《大智度论》所说:“若人憍心自高,则法水不入。”如果心存傲慢,功德的水则无法进入。如同一个人穿了雨衣,外面的雨再大,也不可能淋湿。
傲慢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听课的人群中,也有这样的。有些人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很想向别人炫耀一番。其实除了你以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博士、硕士,没什么了不起的。以前,有些大学生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现在的大学生到处都是,一点也不稀奇。而且所谓的大学,也不一定是真的“大”。
也有一些人,学问很高,却没有一点傲慢心。学院以前有过这样的事例:一位博士生,非常虔诚地在一位只有小学学历的法师面前听课。我问他:“你的法师连中学都没毕业,你怎么会依止他?”他说:“我们法师讲得挺好,我这个博士是假的,没有什么。”
总之,大家不要有傲慢心,否则没有成就菩提的因缘,善知识再怎么讲也没办法。
| 不为无信之人而说菩提,
“不为没有信心的人说菩提。”
《心地观经》中说:“众生无信化不被,如处幽冥日难照。”众生如果没有信心,给他再怎么讲也没用,如同太阳无法照耀幽冥黑暗的地方。
信心真的很重要,尤其是佛教徒。如果没有信心,就会觉得:“《大乘方广总持经》有什么可看的?”一旦有了信心,则会想:“这是佛的金刚语,这是某某上师的传承,对我自己很有利益,一定要好好学。”所以说,信心是一切善根的根本。
| 不为不调伏人而说菩提,
“不为不调伏的人说菩提。”
不调伏的人,性格野蛮,刚强难化,对谁都不服,谁都调伏不了。所以,佛不为不调伏的人说法。
有些人刚开始特别刚强,特别野蛮,特别粗暴,但闻思佛法以后,就像《大圆满前行》里说的那样,相续慢慢变得像棉花一样柔软了。而有些人不是这样,越是听法,越刚强。这种人,即使佛陀来了也无济于事。
| 不为邪淫之人而说菩提,
“不为邪淫的人说菩提。”
《大宝积经》云:“迷醉于欲者,背善而行非。”迷醉于欲望或贪欲的人,所作所为都与善法背道而驰,没有机会得到菩提。《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果不去除淫心,不可能脱离烦恼客尘的缠缚。
| 不为自是非他之人而说菩提。
“不为自以为是的人说菩提。”
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什么都不对。这种人很可笑,没有必要和他争论。
我今天遇到一个人,他告诉我:“这些事情对我来讲,完全没有问题,我什么都知道!”好像比佛陀还有智慧。固执自己的观点,经常说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对这种人说菩提也没用。因为他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特别正确,什么问题都没有,别人都不如自己,随时都是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说话也好,人品也好,什么什么也好,他都不应该这样。而我,要比他好很多!”这种人只观察别人,从不观察自己,表面上讲得再漂亮,也不一定得到别人的尊重。
其实,真正有智慧的人,会隐藏自己的功德,一般都是含而不露的。当这些功德逐渐被人了知以后,人们自然而然会尊重他,恭敬他。
一个人如果口是心非,嫉妒心强,傲慢不逊,刚强难化,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恭敬心和信心,整天过着不清净的生活,肆意妄为,那不要说菩提的缘分,可能连世间一份普通工作都找不到。即便找到了,也很快被开除。这里让他收拾行李,他又在那里待三天,但也照样待不下去,最后不得不变成“云游僧”。人品不好,连在世间找份工作都举步维艰,更不用说修持出世间的正法与解脱了。
我们要从这七个方面好好观察自他。一方面,对这七种人不能说菩提,因为他们与菩提没有缘分。另一方面,用这七条反观自己的心态和为人,也非常重要。
| 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谓胜佛,
佛陀告诉阿逸多:“那些愚痴之人,因为我慢的缘故,甚至声称自己超过佛陀。”
这种情况现在也有,不信你们看看网上的一些言论——“佛有什么了不起?我如何如何厉害”,这样的人真的很可笑。你自己看了多少书?你自己的智慧怎样?哪怕一部短短的佛经,都蕴含着什么样的智慧?这种人对自他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只管信口开河,很可怜的。
| 谤佛所说大乘经典,言是声闻小乘所说。”
“他们诽谤佛说的大乘经典,是声闻小乘法。”
这一段在不同的译本中,有不同的内容。法护的译本是“谤佛不说声闻法”。藏译本说“谤声闻缘觉的法不是佛所说”。总的意思应该是,谤大乘、小乘不是佛陀所说,都不合理,认为他自己已经超越佛陀。
末法时代,有些人毫无智慧,却自认为“我比佛还厉害”。以前有些气功师,为了吸引信徒,也这样讲:“佛并不是全知全能的,我比佛更了不起!”这些说法都不合理,说这些话的人都是愚痴之辈。在整个世间,谁的智慧才是真正超胜一切的,大家用智慧观察,可以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