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方广总持经讲解·第2课
2020年11月13日
《大乘方广总持经》的内容非常殊胜,但在藏地不算特别出名,传讲的高僧大德不多。在汉地也一样,无论是古代大德,还是近代大德,几乎没有传讲过。
法王如意宝给我们宣讲的这些经典,一定有特别的密意。
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想获得清净的解脱,一定要远离舍法罪和无间罪。这部经非常明确地宣讲了什么是舍法罪,学习以后,知道是哪些罪业,需要忏悔,可以更好地清净自己的往生障碍。这应该是法王宣讲此经的主要密意。
学习这部经,一方面要明白佛陀给四众弟子讲此经的意趣;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自己要好好忏悔,并尽量做到再也不造舍法罪。我们过去在修行和生活中,可能无意间不知不觉地谤了佛、谤了法、谤了僧,造下了弥天大罪。今生如果不励力忏悔,谁也无法揣测无常大军何时降临,到时候一定会堕入恶趣。
每一部经论都有不同的意趣。当年我们跟法王如意宝学习了两部经典,一部是《大乘方广总持经》,还有一部是接下来要讲的《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也叫《弥勒菩萨所问经》。在我的印象中,学完这两部经以后,我们都特别注意,特别害怕犯谤法罪。而在学了《百业经》之后,在给别人取恶号、无义享用信财等方面,我们都特别注意。
这一次,我们也是先学习《大乘方广总持经》,下一步再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虽然这是近年来范围最小、人数最少的一次传法,但将来有因缘的时候,法师们也可以给别人传讲,令有缘者不断地学习,逐渐地遍地开花。
因时而变,随缘而行
有时候,出现一些变化也很好。最近智悲佛网关闭了,我也有时间去校对以前写的、翻译的书了。这些书对你们有用也好,没用也好,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生命中的付出不同,都有各自的贡献——要么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要么留下精神产物。有些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项目、工程或软件开发上,我个人而言,除了学院的管理和建筑外,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翻译和讲经说法上了。
依靠道友们的努力,我的很多课程已被立成了文字。也许有用,也许没有用。即便没用,也是精神财富的累积,至少是我个人分别念的累积。星云大师的书,编辑了360多本。我的译作和讲记,他们也在问,能不能开许全部收编成集?刚开始我觉得没必要,译作都是诸佛菩萨的金刚语,保留下来肯定有价值,而讲记方面,有一部分是我个人的分别念,可能没什么意思。后来再三思量,讲这些法,至少花了我几十年工夫,也是一种缘起,留下来未尝不可。因此,将来如果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会有部分法本逐渐面世。
现在,我基本不在网上公开说法。书籍方面,除了很少一部分,其他都没有再印。以前有段时间,书印得比较多,后面会逐渐减少。将来如果有必要,可能还会印一些,不过也不确定,一切都随缘。
我在想,无论是讲经说法,还是弘法利生,都要根据情况不断地切换方式。就像切换电台,这个频道有杂音,就换到另一个;另一个频道出现“嗞嗞”声,再跳到另一个。人生也是如此。刚开始,我们总会幻想一个美好、圆满、成功的人生,这样的想法并不成熟,所以不太可能如愿。而且人生并非一成不变,你上半年喜欢做这件事,下半年喜欢的可能是另一件事;上半生做软件开发,下半生却可能做贸易投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昨天讲了《大乘方广总持经》的部分内容。其中对佛陀打哈欠和伸懒腰的描述,我下来查了西晋法护的译本——更难懂,说的也是“欠呿频申”。《华严经》中讲,所谓的“师子频申”是狮子奋迅的意思。
佛陀打哈欠的情况可能也有,以前讲述大爱道比丘尼因缘时,也提到佛陀示现疲惫、示现打哈欠、示现涅槃等。有些法师讲经时说,那时候佛陀已经老了,身边没人陪伴,很可怜。但根据经典记载,佛陀涅槃时肉身并没有出现皱纹、白发、牙齿脱落等衰老相,只不过为了让众生通达无常的道理,示现涅槃而已。由此可见,即便佛陀示现打哈欠、伸懒腰,也并非特别不合理。不过,不同的译本会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前面讲到,如果读诵和受持这部经典,就不会堕入恶道。藏文中也有“自己读诵、为人宣说”等内容,但没有明确宣说“不堕恶道”。藏文译本还有一段内容:“佛陀告诉弥勒菩萨,未来这部经将由你来摄持、结集。弥勒菩萨答应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
|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我从成佛夜乃至将入无余涅槃,于其中间佛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所思惟,颇有忘失起恶业不?”
世尊又告诉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从成佛的那个夜晚,到入于无余涅槃的夜晚之间,我的身体、语言、意,所作、所说、所意念、所思维的一切,有没有忘失或者起恶业的情况?”
佛陀于印度金刚座成道是在晚上,当时夜空出现了启明星。最后在娑罗双树下示现涅槃,也是在晚上。所以,他以这样的方式向弥勒菩萨发问。佛陀特意在大众中问弥勒菩萨这个问题,目的是要借弥勒菩萨的智慧来突显自己无与伦比的功德。
| 弥勒菩萨言:“不也,世尊。”
弥勒菩萨斩钉截铁地说:“世尊绝对不会有身语意的任何过失和恶业。”
正如《释量论》所讲,佛陀已经断除了贪嗔痴的习气和因,不可能有烦恼的习气和因所导致的恶业与过患。《成实论》中也说,佛陀身语意的一切皆为利益他人,所以不会有不善;因为没有不善,所以佛陀不需要护持根门;因为佛陀三门清净,所以我等应该恭敬顶礼。
之所以要顶礼佛陀,是因为佛陀和我们凡夫完全不同。凡夫的身口意有恶业,根源在于利己主义和自我中心。因此,凡夫需要用正知正念束缚三门,而佛陀完全不需要。佛陀住世期间,一直全心全意利益人类和其他众生,从来不造恶业,也不用护持根门。我们为什么要守护自己的根门?因为不护根门,我们必定会丧失正念,失坏誓言,造作恶业。
因此,弥勒菩萨非常肯定地说,佛陀根本不会有这方面的罪业。佛陀在大众中和弥勒菩萨的这番对话,是要展现佛与众不同、超越世间的功德。
| 佛言:“弥勒,如汝所说,我从成道乃至涅槃,于其中间所言所说,皆悉真实,无有虚妄。
佛陀说:“弥勒,你说得对。我从在印度金刚座成道到最后涅槃,说的全是真实语,没有一句是虚妄不实的。”
有人可能想:“佛陀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自己没有说过妄语?”这是为了展现他不共的功德,让大众生信。在某些场合,这样说是很有必要的。以前上师如意宝也经常说:“你们念100万阿弥陀佛圣号,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我绝对不会欺骗你们,也没有必要欺骗你们。”在世间,当一个老师满怀信心时,也会坚定地告诉别人:“我在这方面不会说任何妄语!”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或生起怀疑,他在大众中不可能这样表态。
佛陀确实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是金刚语者、谛实语者,所说的都千真万确、真实无谬。《佛说离垢施女经》云:“令火灭水竭,大海尚枯涸,佛所说至诚,未曾有差异。”即便世上所有的火全部熄灭,所有的江河全部干涸,甚至大海全部枯竭,佛陀所宣讲的法也不会有任何错误。
《月灯三昧经》也说:“假使虚空星宿落,地海城邑悉坏灭,虚空无为性变异,如来终无不实语。”这里用了假设的比喻。虚空的繁星会不会堕落到地上?一般来讲不可能。大地、海水和城邑会不会全部毁灭?暂时来讲也不可能。无为法的虚空有没有可能变成有为法?也不可能。即便这些假设全部成立,如来也不可能说不实之语。藏地很多高僧大德经常引用这句金刚语。
因此,对如来所说的法,我们一定要完全相信、彻底相信。信心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信心,你会用自己的分别念断言:“如来说得不对,上师说得不对,某某法师说得不对。”不经考察,轻易用一句话下定论,是非常愚痴的行为。没有详细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断定权。至少要学了《释量论·成量品》等经论以后,再评判如来说的对不对。而一旦学习了,我们会真正了知到,如来宣说的这些法,不论究竟还是暂时而言,确实都对众生有利。
这一点,如果没有学过佛教的逻辑推理,可以依靠信心来接受;如果有甚深的智慧,可以通过观察来抉择。如来所说的法,《大藏经》中都有,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逐一剖析。剖析到最后,你会发现如来在2500多年前亲自宣讲、后来被立成文字的这些法,如今依然鲜活有力。这个时候,你不得不对佛陀生起信心甚至定解。
在所有的信心中,最重要的是牢不可破、坚定不移的不退转信。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就会没有主见,随波逐流。今天听这个人说,就跟着这个人去;明天听那个人说,又跟着那个人去。随信行者的信心,一般不会长久。遇到特别的因缘时,他的信心随时会发生变化;而信心一旦变化,行为就会变化;行为一旦变化,所做的一切都会随之改变。像这样变化多端,即便从世间来看,也不是很庄严。
因此,大家在闻思过程中一定要深入一点,扎实一点。要反反复复观察自己的相续:我对佛陀的信心怎么样?对三宝的信心怎么样?是表面上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发自内心,够不够坚定?每个人都可以自我观察,给自己当裁判,给自己打分数。如果觉得“我学了这么多年,对佛陀的信心永远不会改变”,那你就算是虔诚的佛教徒。
其实,不仅是佛教,其他宗教对自己的信徒也有这样的信心要求,只是方式有所不同。佛陀允许弟子观察他的语言,他说:“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都要像经过十六道工序提炼真金一般,对我的语言进行观察。你觉得合理以后,才可以接受。不要因为对我心存恭敬,就接受我说的法。”
而其他一些宗教只告诉你“一定要信仰主尊”,却不允许你用智慧观察。他们会从很多方面禁止你观察:“主尊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不能观察。否则,你可能会堕落。”
佛陀则欢迎所有人剖析和观察他的思想,这与其他宗教学说有很大的不同。在当今时代,确实不多见。因此这里赞叹说:佛陀是真实语者,是无与伦比的。
| 若有愚人不解如来方便所说,而作是言:‘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诽谤正法及佛菩萨,我说是辈趣向地狱。”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愚笨之人如果不懂如来的方便和密意,而妄加评论,说‘这个法如是,那个法不如是’,则是诽谤正法、诽谤佛陀、诽谤僧众菩萨,这样的人会趣向地狱,特别可怕。”
这里的“方便所说”,包括了意趣、密意、了义和不了义,藏文中有“意趣和密意”的意思。如来说法并不是搞一刀切、一概而论,而是应机施教,为不同众生宣说不同的法门。所以,如来转法轮有初转、中转、末转等三种不同的教言。
有些愚笨的人,既不懂了义和不了义,也不懂胜义谛和世俗谛,更不知道如来说法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会有不同的意趣,就自以为是地简单断定,“这个法对,那个法不对”“这个应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或者认为“有些经典说‘我’存在,有些又说‘我’不存在,有些经典说如来藏是空性的,有些又说如来藏常有,如来的说法自相矛盾”,这都是他自己不懂如来的意趣。
如来引导众生,就像父母引导孩子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引导方法会不断变化。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会给孩子买玩具:“这是最好的玩具,你玩这个。”稍大一点,孩子对玩具没有兴趣了,可能会买衣服:“这是最好的衣服。”再大一些,孩子的兴趣又变了,父母给的东西也会跟着变……总之,父母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给他做不同的引导,讲不同的道理。
父母的做法是不是前后矛盾呢?并不矛盾。父母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爱好,每一次给的教言都有针对性,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用。同样的道理,佛陀对初学者、学修至中间者、最后阶段者,所讲的法都不同,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境界,需要不同的引导。
愚笨的人不知道如来的密意,只是凭自己的分别念,说“这个法是对的,那个法是不对的”,就会造下诽谤三宝的严重罪过。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人,“不能晚上念《地藏经》,不然把鬼神全部招来了”“《楞严经》不能念,里面讲了很多魔业,念了自己会着魔”“《药师经》不能念,念了可能会生病”,等等。没有任何依据,全是凭着自己的想象,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这是严重的谤法、谤佛,最后只有自己承受难忍的恶趣果报。
我们如果不懂佛的密意、上师的密意,最好像萨迦班智达说的那样:尽量少言少语。否则,表面上在说法或引导别人,“是法如是,是法非如是”,实际上既在诽谤正法,又在诽谤佛陀,还在诽谤僧众菩萨。所以愚者的引导,不仅自己造业,还把别人引入歧途。佛陀说,这些众生会趣向地狱。
大家为别人讲经说法,一定要有智慧,还要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心。如果没有智慧,也没有正知正念,最好不要说法。有些人分别念特别重,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以为讲得对,实际上他讲的很多法可能是违背因果的,非常不合理。
| 佛言:“阿逸多,于我灭后五浊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实非菩萨自谓菩萨,
佛陀继续告诉弥勒菩萨:“阿逸多,我灭度后,在五浊恶世中,如果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自己本来不是菩萨,却假装菩萨、自称菩萨。”
这是佛陀对末法时代众生的授记。在末法时代,有人自己给自己编造传记,或者花钱请人编造传记,然后在网上大肆宣传,自称“我是什么活佛、堪布、格西”“我是某某佛学院的”“我是某寺院的第几世活佛”“我是某某空行母”“我是某位大菩萨的转世”“我的前世是什么,最早的前世是什么,现在能想起来的前世是什么”“我跟某些人有什么殊胜因缘”,等等。做这样的事,说这样的话,非常可怕。
“命浊”:是指人的寿命很短,活不到100岁。现在的人活到五六十岁,就会有无常感,会考虑死亡:如果生病,寿命很快会耗尽;即使不生病,死亡也离自己不远了。要是哪里出了个百岁老人,大家都觉得稀奇,新闻记者都跑去拍照,“这里有100岁的人!”就像看怪物一样。命浊就是这样,众生的寿命不是很长。
“众生浊”:众生恶习严重,不乐修善。现在的五浊恶世,每个人都擅长造恶,都是精通造恶的专家,行善的力量却特别微弱。而在以前,不是这样的。
“烦恼浊”:众生的烦恼特别强盛。这里指的不是一般的烦恼,而是特别可怕的烦恼。现在只要看一下新闻就知道,很多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烦恼。无论是贪心、嗔心,还是痴心,都很炽盛,甚至在烦恼驱使下杀父、杀母、杀阿阇梨。
“见浊”:指众生的见解非常低劣、肤浅,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当作假的。比如本来存在的因果、善恶、轮回,却根本不相信,见解很拙劣;对娱乐、赌博等无用的东西,兴趣不仅浓厚,而且根深蒂固;对空性见、无常观等解脱正见,没有兴趣,见解很肤浅。
“劫浊”:以上因缘具足的时候,世界会出现战争、饥荒、瘟疫等各种灾难,因为整个世间非常浊恶。
我们这里还算不错。在这样的末法时代,还能讲经说法、听经闻法,穿袈裟的出家人非常多,大多数居士也是希求解脱者。但从整个世界来看,现在不管是器世界,还是有情世界,都处于浊恶的状态。天灾、疾病、饥荒、战争等,时有发生;人们的观念、教育、道德等,情况也不太乐观。即便外界没有发生战争,家庭内部也会出现冷战或热战,乃至道友之间,也会无缘无故相互生气。
有些发心人员,平时人很好,可一旦生起烦恼,根本无法自控,整个人都改变了,让人对他很失望。本来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可稍微发生一点冲突或者小事,前途就毁于一旦。更让人难过的是,他对此却没有一点顾虑。
大家到喇荣的初衷,应该都是想在这个清净刹土好好修行。但最后却因为犯戒,因为被开除,因为跟道友之间发生极大矛盾,因为跟法师不和、暗地诽谤等,发生了很多不悦意的事情,不得不离开。
现在的众生,烦恼太重,见解太浊,真的很可怜,所以也不怪大家。就像恶劣的田地长不出成熟的庄稼一样,整个大环境都比较恶劣时,众生不会持有特别好的正见,烦恼也不会减少。
以前的修行人,稍微修一下,马上就得阿罗汉果、菩萨果。现在我们拼命念“嗡阿弥德瓦阿耶斯德吽舍”,最后有些人睡着了,有些人生起邪见,有些人心里失望,有些人数量完成了,质量却上不去,一点信心也没有。
我自己也是这样。以前每年都没完成闭关,今年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好好地闭一下关,念7天咒语。牛粪、木材等全都准备好了,为了避免打扰,上午还发了个微博。结果到了中午,就接到通知,必须去省里参加一个会议,否则后果如何如何。没有办法,只好下山,闭关计划瞬间改变。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愿以偿,哪怕只是一个7天的闭关,也随业风飘荡,无有自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我们这些浊世的众生,真的很可怜。
如果浊世的众生,自己本来不是菩萨,却自称菩萨,他们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 是外道人,曾于过去供养诸佛发愿力故,于佛法律而得出家,随所至处多求亲友、名闻利养,恣行秽污弃舍信心,成就恶行不自禁制,不自调伏贪诸利养;
“这些人前世曾当过外道,也曾供养过很多佛陀。以这两方面的因缘,和曾经的发愿力,即生依止佛陀的戒律出家。但他们出家后不好好修行,到处云游——就像有些人,今天在藏地,明天去汉地,只为自己和亲朋好友得到名闻利养;行为不以正知正念摄持,污秽不堪,下劣糟糕;舍弃对三宝的正信,身口意经常造各种恶业;不守持清净的戒律,也不调伏自己的根门,贪图各种利养资具。”
前两天遇到几个出家人,听其言,观其行,马上就知道是云游僧。我现在观察能力还不错,不需要很长时间,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行为和修行。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却是刹那见人心——别人看我应该也是这样的。
“成就恶行”指身口意造恶业,比如抽烟、喝酒等。在我们学院,法王专门规定,出家人如果抽烟、喝酒、破戒,必须离开,不能和僧众共处。以前有些藏族出家人,在学校时有抽烟的习惯,来到这里,因为不能抽烟,尽管出了家,最后还是待不下去,离开了。其他寺院也有这样的规定。我前段时间去了一些寺院,看到了他们的制度:出家人如果到街上喝酒、抽烟,第一次罚款200元,第二次罚款300元,第三次就不能待在寺院了。
此处提到两个“利养”,前者指收入、财富,后者指资具。
| 于一切法门及出生坚固三昧,皆悉远离,实无所知;
“对一切法门没有任何了知,对万法空性等没有丝毫境界,对坚固的三摩地也一无所知。”
意思是说,既没有证悟万法的胜观,也没有如如不动的禅定。
有些出家人就是这样,干坏事特别擅长,但让他入定或闭关两天,却做不到;让他看一本中观或因明的书,无论如何也完不成。因为智慧特别浅薄,不愿意深入法藏,所以对一切法门没有了知的智慧,对一切三摩地没有趋入的禅修。
| 为亲属故妄称知解,住于谄曲,口说异言,身行异行。”
“为了亲友、眷属的利益,妄称自己获得了菩萨的果位、佛陀的果位,有神通、有神变。‘我是某某上师的弟子、法王的弟子’,现在有很多人这样自我宣扬。这些人的心住于谄曲——欺骗他人的一种狡诈意念,口里一会儿说神通,一会儿说大妄语,身体也行持各种不如法的行为。”
前段时间有一个人打卦,说卦相显示,如果有人供养他一辆车,就能遣除那个人的所有违缘。有个信徒比较愚笨,就真的供养了他一辆车。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双方起了矛盾,开始打官司。这是一个比较“精彩”的故事,大家关注了好一段时间。行为不如法的个别出家人,如果遇到愚笨的佛教徒,往往会做出很多不如法的事情。
这些现象在内地曾经猖獗一时,末法时代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其实,如果佛教徒自己很明智,有观察善知识的能力,就不会上当受骗;如果上师或出家人的行为如理如法,也不会欺骗众生。
为了佛法,我们不顾自己可能会面临的不利,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不同场合努力宣传这些道理。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接受的人比较多,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可能还有一些假上师,但他们的市场已经明显缩小了。
这样的宣传很有必要。众生遇到佛法很不容易,如果遭遇一个邪知识,这辈子就毁了。尤其当他发现自己被一直崇拜的、穿着袈裟的这个人欺骗时,内心的创伤是很难愈合的,信心也没办法恢复,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在座的出家人,如果因为自己业力深重而犯戒破戒,那确实没办法,佛陀时代也有这种情况。但如果故意以谄曲的心、狡诈的行为,装模作样欺骗信众,做各种不如法的事,过失就非常严重了。即使想造恶业,也不应该穿着出家僧衣来造。
听说现在有些出家人,待在大城市里,行为很不如法。这样的话,很容易毁坏别人的善心。作为出家人,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护持别人的心,尽量不要让人生邪见。佛经中讲,“莫于佛法,作沙门贼”,说的就是这类不如法的现象。
佛陀在这里说,末法时代会有形象上的出家人,用各种手段来欺骗众生,这是特别可怕的事情。
| “阿逸多,我菩提道于一切众生,皆悉平等安住大悲,以善方便正念不忘。
佛陀继续告诉阿逸多:“我在菩提道中,对所有众生都平等地安住大悲,而且具有善巧方便,正念不忘,不偏袒任何众生,也不会因为某个众生行为不好而不予救度。”
佛陀的慈悲就像太阳,平等地照耀所有众生。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的心门关闭,佛陀慈悲的阳光也无法照进来。我们都有如来藏,只要对佛陀有信心,依靠佛陀的加持,最后不可能不被救度。《毗奈耶经》中云:“假使大海潮,或失于期限,佛于所化者,济度不过时。”假使大海的潮汐不能定时涨落,佛陀对众生的救度也永远不会过期。虽然显现上示现灭度,实际上,佛陀的慈悲和智慧永远不会隐没,正如佛经所言:“佛陀无涅槃,正法无隐没。”
这里的“正念不忘”,是指在度化众生方面,佛陀的正念永远不会忘失,即使大海离开波浪,佛陀也不会有不度众生的情况。
| 如来安住无等等力,无障无碍而为说法。
“如来安住在无与伦比的力量中,为众生说法没有障碍。”
我们对众生说法是有障碍的。今天我讲这一堂课,可能令部分众生欢喜踊跃,部分众生心生嗔恨,而佛陀可以对不同众生说不同的法,所以不会有这样的障碍。你们方便的时候,可以看看《大智度论》,里面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比如,佛陀对某些众生用软语度脱,对某些众生用苦修度化,对有些用杂语,对有些用神通,对有些用真正的佛法;对贪欲重的人用贪欲的法,对嗔恨重的人用嗔恨的法,对希求名闻的提婆达多用名声的法,对智慧第一的舍利子用智慧的法,对多闻的阿难用多闻的法,等等。佛陀会针对不同众生、不同根基,宣讲不同的法门。
讲经说法时,至少应大概了知大众的心,这个很重要。我们去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一定要知道当地人关心什么、烦恼什么、希求什么、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如果对诸如此类的事有所了知,在当地讲经说法就不会有太大困难。
这里说,佛陀因为具有这样的定力,说法没有任何障碍。我们应该随学佛陀,希望将来也变成佛陀那样。
| 若有众生作如是言:‘佛为声闻所说经典,诸菩萨等不应习学、不应听受,此非正法,此非正道。辟支佛法亦不应学。’
“如果有众生说出这样的话:‘佛陀为声闻宣说的经典,诸位菩萨不能学习,也不能听受。对菩萨来讲,这些不是正法,不是正道。佛陀对辟支佛说的法,菩萨也不能学、不能听,这些也不是正法、不是正道。’”
“佛陀给声闻讲的小乘经典,大乘人不能学、不能听,对大乘人而言,这些不是正法、不是正道”,如果说出这样的话,就是谤法。平时,我们可能经常这样说:“这是声闻乘的法,不要去学。”“我们学的是大乘佛法、藏传佛教,他们学的是声闻乘、南传佛教,他们的法不是我们的法。”这其实就是谤法。
| 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修行法,声闻之人亦不应学、不应听受。辟支佛法亦复如是。’
“或者反过来说:‘诸位菩萨所修行的法,声闻乘的人不应该学,不应该听受。缘觉乘的法也一样,声闻人不应该学,不应该听,不应该接受,这些都不是正道。’”
上一句是所听闻的法,这一句是所修行的法。
| 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有言说,声闻、辟支佛不应听受。’彼此言行更相违背,不与修多罗相应,于如实说真解脱法不能信受。依彼法者不得生天,何况解脱?”
“还有人说:‘诸位菩萨所说的法,声闻乘和缘觉乘行者不应该听受,不应该学。’这样的说法,与佛法不相应,无法信受佛的真实语和解脱法。以谤法的缘故,连善趣都不能转生,更何况是获得解脱?”
归根结底,如果说学大乘的人不要学习和听闻小乘的法,或者说学小乘的人不要学习和听闻大乘的法,都属于谤法。比如,有人想去斯里兰卡学习佛法,有些法师出来劝阻:“你不要去,那里是南传佛教。我们是学大乘佛法的,我们是学藏传佛教的。”这样说就是谤法。或者,你是学南传佛教或声闻乘的,想去某个地方求大乘法或密法,有人告诉你:“不要去,那个地方是学大乘法的,没有意义。”这样说也是谤法。
这一段是针对菩萨所说的法。
| “阿逸多,我今说法随其信心而调伏之如恒河沙。
佛陀告诉弥勒:“阿逸多,我说法是随其信心,调伏恒河沙数的众生。”
对有信心者可以说法,对没有信心者不能说法——说了也没用。众生如果有信心,就可以被调伏。佛能调伏恒河沙数的具信众生,包括夜叉、天龙八部等。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里讲,对五种众生不能说五种法:对不喜欢戒律的人不能讲戒律的功德,不喜欢多闻的人不能讲多闻的功德,不喜欢三宝的人不能讲三宝的功德,等等。《菩萨善戒经》中也说:“心不信者不应为说,不厌生死者不应为说……求过失者不应为说。”对方如果没有信心,最好不要说法。对法一点信心都没有的人,你给他说法有什么用?对生死轮回没一点厌离心的人,你给他讲出离心有什么用?对整天吹毛求疵、寻找过失的人,你说法有什么用?所以,在这些人面前,不应该说法。
那要在什么样的众生面前说法呢?有信心者。信心是趋入佛法之门。
| 阿逸多,我今欲往十方世界随顺说法利益众生,不为实非菩萨而作菩萨相者,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阿逸多,我今天要前往十方世界,随顺众生说法,以利益这些众生。但对以下几类众生,不会宣说佛法:第一,不为本来不是菩萨、却假装菩萨的人说法。”
对自称“我是菩萨”“我是了不起的某某”等说妄语的人,佛不会说法——我们也不能为这些人说法。学院一般没有这样的人,但可能经常有人说,“我昨晚做了什么梦”“我示现神通”等。神通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对爱说神通的人,各班最好不要给他说法。
佛陀可以给十方众生说法,却不给非菩萨而自称菩萨者说法。
| 亦不为毒恶欺诳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
“第二,对特别野蛮、凶狠、霸道、粗暴的人,经常欺骗别人的人,以及孤陋寡闻、特别愚笨,无论说什么都不从正面理解,一定要反着理解的人,不能说法。”
| 其二说人或作是言:‘是菩萨应学,是不应学。’
“这两种人,一种是假装菩萨,一种是蛮横粗暴、欺骗别人、孤陋寡闻,他们自己根本不懂佛法,却经常在众生面前胡言乱语,‘这是菩萨该学的,这是菩萨不该学的’,实际上是在谤佛法僧三宝。”
这些罪业,讲法者经常容易犯。讲法有时候确实比较难,自以为讲得没问题,实际上却犯了大错。
| 谤佛法僧,是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多百千劫不可得出。设令得出,生贫穷家。至于后时虽得授记,五浊恶世成等正觉,
“这些人谤了三宝,失坏人身,命终会堕到地狱中,很多个百千劫不得解脱。假使最终脱离地狱,也会转生到贫穷之家。即便最后慢慢得到了佛的授记,也是在五浊恶世之时成正等觉。”
| 如我今日于是生死五浊世中成于佛道。以是因缘,汝应谛听,应当信知,随顺恶友所行如是。”
释迦牟尼佛说:“我因为以前犯过这个错误,所以如今在五浊恶世成正觉。因为这样的因缘,你们应该谛听,应该相信,应该知道,随顺恶友、恶知识、恶环境,会经常谤佛、谤法、谤僧。以此因缘,很难获得解脱,即便得到解脱,成佛的环境也不清净。”
依靠恶友,自己将来成佛会遇到问题,时间会延迟,时劫也比较浊恶,所以我们不能诽谤正法。佛陀在《悲华经》中讲,他在因地发下大愿,要到五浊恶世度众,但在这里却说,自己因地犯了错误,所以才在五浊恶世成道。这里的公案我们后面会讲。
到底什么是诽谤正法?《极乐愿文大疏》讲得比较多,说到谤法者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大家以前知道的道理,跟佛经所讲的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这次要好好地研究一下。
《菩提道次第论》和《现观庄严论》的注释,经常引用《大乘方广总持经》的内容,只不过经名的翻译有所不同。这部经的取名方式比较特殊,西晋法护翻译的是《佛说济诸方等学经》,词句非常古奥。隋唐比西晋更接近现在,语言会好懂一点,所以,这次我们用的是隋朝毗尼多流支的译本。毗尼多流支是印度人,汉语能翻译成这样,真的不错,很了不起,我们应该赞叹。
昨天,有个堪布送给我一本法护的译本,很难懂。网上好像有这个译本,之前上网看的话,眼睛比较痛,所以我一直没怎么看。拿到书之后,我对比了一下,情节没什么差别,个别内容有所不同,翻译的风格也不太相同。晋朝的译师中,鸠摩罗什的译文算是浅显的,其他人的翻译确实比较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