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慧之路 勇往直前
——慈慧志愿者年会开示
2014年1月14日
今天是慈慧基金会志愿者的年会,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我们的所有人员说几句话。我个人很想参加这次年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出席。无论如何,我的心始终与大家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慈慧家人。
慈慧基金会从无到有,从一个小小的组织发展成如今庞大的团队,这一切大家有目共睹。在众多慈善团体中,几年来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受助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我认为,慈慧确实救护了许多人的生命,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
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大家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慈慧的所有管理人员、发心人员、志愿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在筹办这次年会的过程中,我看到许多道友在过去一年对慈慧活动的参与度非常高。我们决定向那些在一年内参与了四次以上活动的道友发放加持品,以示鼓励。
另外,慈慧的一些管理人员和发心人员,尤其是来自上海和北京的个别道友,他们在过去一年非常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因此,在我们的表彰大会上,我们将会向他们发放一些奖品,以表达我们的赞叹和鼓励。当我看到这份得奖名单时,也发自内心地非常随喜。希望其他的道友继续努力,让自己的名字来年出现在得奖名单上。
慈慧走过的路曲折艰难,并不平坦,可是大家一直坚定地勇往直前,排除万难,走到了现在。为此,我要特别感谢大家。
慈善可检验自己的修行
刚开始建立慈慧的时候,我想,作为大乘佛教的修行人,如果我们整天只在口头上说一些冠冕堂皇、高深莫测的法语,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真正关心和帮助身边那些可怜、贫困的众生,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舍弃了菩萨的发心,违背了菩萨戒。
几年来我接触过很多慈慧的发心人员。其中一些人的发心过程就像吃甘蔗一样,起初甘蔗很甜,他们很愿意吃,但最后却吃不下去了。那些人在刚开始发心的时候兴致勃勃,非常活跃,不过日子一久,他们逐渐失去了热情,最后热情完全消失,他们就退出了发心的行列。
另一方面,有些人员自慈慧建立以来一直坚定地发心。对于我们所组织的任何活动,他们都乐于参加,而他们的参与并不像某些人那样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流于表面的形式,他们是打从心底发起了真正的菩提心,真诚地以实际行动来利益他人。
我认为,做慈善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修行上的一种检验。通过参与慈善,我们可以观察自己是否具有真正的利他心。我经常看到一些特别贫困、可怜的众生,此时我会反思:虽然自己多年来一直闻思修行大乘佛法,但当真正遇到可怜的对境时,却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的利他心,未能把平时的修行落到实处。
其实,在座各位也能通过慈善来反观自己,它就像一个平静的水面,你们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人生影子。
当我看到这次年会的表彰名单时,内心非常随喜。你们所做的一切确实很不容易,我会通过念经、祈祷诸佛菩萨的方式为大家祈福和加持。
大乘佛教徒应坚持发心
目前,慈慧主要有西部助学、敬老活动、大学生公益等一些长期项目。此外,当社会出现一些突发灾难时,慈慧的人员总是齐心协力,共同去帮助那些在身心上受苦的众生。这就是每一位慈慧家人所发的愿,也是我们共同行持的事业。世界上许多慈善家和慈善组织也同样奉行着无私利他的原则。
借今天年会的机会,我们也应好好地发愿。2013年已经悄然离去,虽然慈慧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成功,但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展望2014年,慈慧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目标,我们不仅要为此努力,还要将自己闻思修行的成果切实地应用在慈慧的利他事业中。
有些人经常担心,行持善法或者做慈善会影响自己的闻思修行。实际上,这些只是借口而已。我在慈慧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已经退出了发心的行列,但是退出来后,他们的闻思修行并没有进步。相反,那些坚持留在慈慧的人,他们的闻思修行并没有受到影响,即便有些微的影响,但我觉得为了利益众生,这也是值得的。
自私自利的闻思修行与发起利他心的行为,两者在功德、本质和因缘上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呢?因为由自私自利心所引发的一切行为都属于小乘,而由利他心所引发的一切善根则属于大乘。
在座的各位应该能够分析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别。对于那些在慈慧发心多年,并拥有丰富经验的人员,特别是对因果取舍有所了解的道友,我希望你们来年能够继续发心。虽然你可能想暂时退下来休息一下,但这不见得对你的学修有真正的帮助。
我自己有一个原则:只要我发愿参与一件事情,除非前方实在是悬崖绝壁无法前进,否则我绝不后退。因此,只要我选择了去做一件善事,我一般都会坚持到底。希望在座的每一位也能秉持这一点。
相比两三年前慈慧刚起步的时候,现在的发心工作其实并不那么艰难。那时我们都处于摸索阶段,而现在,我们的很多人员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和相关的知识。不过,我们未来恐怕难以找到那么多富有经验的新成员。即使有新成员加入,他们也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得圆满。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心,把你们已有的智慧和悲心充分发挥出来,这非常重要。
你们看看当今世界上许多慈善家身边的发心人员,他们在慈善方面的付出已经持续了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而我们的一些人员,在发心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后就退出了。有时候我为此感到遗憾,毕竟我给大家传授了多年的大乘佛法,如果你们连一点苦行都不能忍受,那你们的菩提心到底在哪里呢?
我一直认为,慈慧是一个最佳的利他平台,而它为你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利他机会。哪怕你只是慈慧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螺丝钉,但只要你的善根与众人的善根汇聚,最终你的功德将如涓涓细流般汇入菩提的大海。
因此,我特别希望一些老道友不要认为现在的发心工作让你感到疲累,也不要失去发心的意乐。其实,这是你们心态的问题。一个真正想做慈善的人,是不会在一两年内就对慈善生起厌倦心的。如果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感到厌倦,那你如何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修菩萨行?前辈大德们始终不懈地于百年、千年、万年中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菩萨行。
凡是利益他众的行为,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还有一点能力,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否则,也许你的修行是带着自私心的,这样对你的人生没有意义和价值。对于以上的道理,大家在有所领悟之前需要再三地反思。
与慈慧家人共同发愿
我特别希望从今年开始,我们能够进一步把慈慧打造成一个真正现代化、年轻化和知识化的团队。我也希望慈慧的所有成员能够秉持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呢?就是经常去思考如何让慈慧如理如法地持续运行、如何利益无边的有情,以及如何把慈慧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些方面不仅仅是几位负责人和主要理事人员所要思考的,在座的每一位成员都有重要的责任去关注。作为慈慧的一员,我们都要思考慈慧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以及如何有效地利他。在慈慧刚成立的时候,我已经向大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目标,也倡导过一些精神,你们可以从慈慧的会歌、愿景和它成立的历史背景中有所了解。
从一方面来说,你们有些人在过去一年参加了四次以上的慈善活动,确实非常了不起;但另一方面,与学院的许多法师或者在座的一部分人相比,这样的利生次数并不频繁,不算是什么稀有的成就。因为在一年365天之中,我们应该有很多次利生的机会。对大乘佛子来说,每年参与多次慈善活动并不是特别的成就;可是对从未发心的人来说,这样的行为已经是很大的成就和贡献。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在今天这个殊胜的场合,在如此殊胜的对境面前发一个殊胜的誓愿: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在明年之前要参加多少次慈慧的会议、做多少件对众生有利的善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发愿。无论如何,每一个善愿都值得我们经常去发起。
事实上,慈慧的西部助学每年都在帮助许多贫困的孩子,让他们能够上学。现在,很多受益者已经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他们从此摆脱了贫困,不会因为贫穷而去造恶业,慈慧的帮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今生和来世。
慈慧的团队如此庞大,哪怕我们每个人去做一件善事,其功德已经不可思议,更何况我们一起奋发图强开展利生的事业。众所周知,世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辛勤苦行。如今,我们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在慈慧共同努力,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身心感到疲累,但为了让众生快乐,面对这些违缘和痛苦都是非常值得的。
个人而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违缘,我也不会在慈慧的慈善之路上退转。希望你们也能同样发愿。
如果大家因为家里的阻拦、工作问题或与道友不和等原因而想退出发心的行列,那说明我们的自私自利心还是非常重。那些自私自利心不重并具有真正利他心的人,他们完全有能力去处理这些生活中的事情。而且对他们来说,这些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抓住每一个利益众生的机会。
慈慧现在的各种利生项目都非常有意义。以养老活动为例,我们的众多参与者从开始到现在都见证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对许多人的修行有所启发,也鼓励了自他在菩提道上不要有厌倦心、怯懦心和退缩心,更不要对慈慧的光明之道产生障碍,例如发布不当的言论。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任何人对利生的事情制造违缘都会有很大的过失。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慈慧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而对于他人所造的障碍,我们一定要予以遣除,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责任。
发愿后还要身体力行
今年刚刚开始,除了发大愿外,我们还要制定一些大计划。慈慧一定要有创新精神,不能满足于现状。假如我们每年都只维持现有的几个项目,从2011年到2013年都没有变化,将来每一年也是如此,那我们就无法与时俱进,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大家在年初的时候不仅要发大愿,还要制定宏大的计划。
特别是慈慧每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你们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光挂着一个职衔,但实际上在混时间,这是很不合理的。现场有很多志愿者和专职人员,大家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做事,否则从善恶因果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合理的。
我特别希望慈慧的所有人员都具备应有的责任感。如果你是一位志愿者,你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已经尽力去做好慈慧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位管理人员,你不能浑浑噩噩地度日和不思进取,而应为慈慧的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为大乘佛子,我们都应恒时观察自己的三门,反思自己日常的言行。如果我们都能在这方面努力,慈慧的前景一定会非常美好。我特别希望我们未来能够真正从内心发起利他之心,而不只是口头上的表面承诺。
老实说,我无法接受那些只说不做、空谈和光喊口号的行为。我很乐意在日常生活中做点点滴滴的善事,即使是为一位老人修剪指甲,我也十分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愿力来做各种善事,大家不妨从小事做起,最重要的是不要半途而废。
我看到许多佛教徒起初怀着热情和激动来行善,但最后却变得冷淡,甚至因为绝望而放弃。我们不应该在做善事的过程中半途而废。任何困难都是可以面对和克服的。如果你在行善时中途放弃,这是你做人不成功的一种表现。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做善事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否则,你可能永远也得不到这方面的善根。
毅力不可或缺
这次年会各方面的因缘都很殊胜,无论你是不是学会的学员,也无论你是不是一位佛教徒,我都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在此发一个殊胜的愿。
如今,社会上许多人感到特别空虚,因为他们没有精神的依靠。大多数人只懂追随富豪或明星,而他们的言行亦随之成为了现今的社会价值观。如果我们不行善,不弘扬传统文化,整个人类的价值观可能会走向非常可怕的境地。因此,无论是为了这个时代,还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
这种毅力在你的修行和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做慈善的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没有毅力的人无法完成任何善事,他们口头上的“利益众生”只能沦为空谈。所以,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具备真正的毅力,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广大的慈善事业。
如果每个人都怀着这样的心来加入慈慧和做善事,我们一定能为社会和人类增添更加美好的氛围。我特别希望通过今天所发的善愿,大家能获得身心的健康,如此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益众生。确实,利益众生是最好的修行,也是最好的法供养。所以,我们要发愿:用真诚的身心行持利他的行为,以此供养诸佛菩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