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末善语讲解·第9课
2023年7月26日
今天继续讲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初中末善语》。初教言已经讲完了,中教言在讲六字真言如何对应各种不同的修法,现在正在讲五蕴。昨天色蕴、受蕴、想蕴已经讲完了,这三个蕴分别是不同的观世音菩萨的身相,下面讲行蕴和识蕴。
其实五蕴当中的行蕴和识蕴,也是观世音菩萨的自性。所以,显宗与密宗所讲的五蕴虽然名称一样,但深入了解时,还是有一定差别。
在《俱舍论》中讲到行蕴是造作者,也就是说,依靠行蕴造作业,有了业以后不断地流转轮回。比如,要造一栋建筑物,行蕴就相当于工程师。这里意思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认识它的本体,行蕴会让我们沉溺于六道轮回中,始终无法解脱。
行轮回业转六道,证有寂等观世音,
别无调众大悲尊,一味利他诵六字。
依靠行蕴不断地造作轮回的业,流转在三恶趣和三善趣的六道,这是轮回的规律,只要造业必定会感受果报。而事实上行蕴根本不存在,《大乘密严经》中云:“行如芭蕉中无有坚。”用智慧来剖析时,行蕴就像芭蕉树一样,中间没有坚实之物,所谓的行了不可得,这时你就证悟了“有寂等”,三有轮回和寂灭涅槃二者完全平等,这个平等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调众大悲尊者。
“调众大悲尊者”,不同的大德有不同的说法,此处可以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了调化不同的众生,幻化出一千只眼、一千只手,所以称为“调众观世音菩萨”。如果懂得了轮回和涅槃的本体是无二无别的、平等的,就没有别的调众观世音菩萨了。在一心一意、一味利益他众的心态或状态中诵六字真言。
可能有些人认为:如果证得了有寂平等、轮涅无二的境界,那怎么会一味地利益众生,难道不相违吗?
其实不相违。我今天刚刚翻译到龙猛菩萨的《菩提心释》——不知道前面讲过没有,《菩提心释》好多年前初稿已经完成了,最近想重新翻译,但比较难懂,前面讲了很多胜义菩提心的道理,后面讲利他的道理。后来找到了很多不同的讲义,萨迦派的释迦秋旦的一个注疏我非常欢喜,很开心,就像是要过路的时候,路塌方了、被堵住了,然后突然来了一辆大推土机把路打通了一样,因为他的这个注释有科判,也有大概的字面解释,所以我最近正在翻译《菩提心释》及其注疏。
今天刚好看到注释中有一个问答:如果证悟了空性,那怎么还要利益众生呢?偈颂里面回答说:“如是瑜伽者,修行此空性,无余定生起,喜爱利他心。”这个教证很好,希望你们背诵。意思就是,证悟空性的瑜伽士相续中一定会生起喜爱利他的心,只要是证悟空性或修空性比较成功,那自然而然会生起利他心。有些其他论典当中也讲,证悟空性和利他心是同时的。以前噶当派大德的问答中也说“如果证悟空性怎么利他”,回答说是“证悟空性不会害众生,而且自然而然会利益他众。”
在座不知道是否有证悟空性者,如果证悟了空性,不用特意劝你一定要利益众生,“你要不要去转法轮”,他自然而然就想利益众生;如果没有了知诸法空性,可能利他的心非常薄弱。
所以,我们平时去任何道场或是寺庙,如果有真正的大乘菩萨,那他的利他心应该比较迫切;如果这个地方只搞一些世间的名闻利养,可能很多行为都不如法。
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最近我听说,大家在灌顶、开法会时,有些管理人员维持纪律的过程中,个别人因为没能进去而特别伤心,告到其他上师那里,这些上师也不满,就往下一层层地批评。
上师的批评是加持,应该是有必要的,我们的利他心确实有点弱,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感受自己感觉不到。以前也发生过,有些人上卫生间回来的时候,怎么样求都不让进来,哭也不让进,特别凶。
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规则、需要制度,如果负责人说了,堪布、堪姆说了,领导说了,要尊重他们的命令,要执行;但另一方面,其实需要有一种灵活性,比如有些人病得很严重,有些人信心特别切,在这时稍微有点灵活性,这也没什么不可以。
我一直给大家讲,要将制度化和人性化结合起来管理,完全是人性化、搞关系,这样不合理;完全按制度来的话,西方很多国家虽然讲法治,但他们也有些灵活性。
所以,在管理过程当中,利他心确实很重要,但利他心也应该有智慧摄持,这很重要,什么都用制度说话,一点都不能调整也不行。
不知道我以前讲过没有,我们藏地有个民间故事叫“愚者抱燃烧的石头”,当然,这只是一则寓言,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以前有两兄弟,弟弟特别愚笨,但他说话算话,无论如何,承诺了的事情就会做到。哥哥为了观察弟弟,对他说:“今天你站在这个地方,来任何东西你都不要放开。”说完就自己走了。
在这时,碰巧山上滚下来一块燃烧的磐石,弟弟就一把抱住它。这个燃烧的石头一直烧他的身体,把他的内脏烧得发出声音,但愚笨的弟弟说:“我的肠子们呼呼地叫,但是你叫也好,不叫也好,我的哥哥没有回来之前,我不会放开你的。”
过了一会儿他哥哥回来了。其实哥哥是为了防止敌人的危害,但没想到愚笨的弟弟抱着一块燃烧的石头离开人世了。虽然弟弟遵守承诺,但没有一点灵活性。
所以,管理人员有时认为:这样会不会变成搞关系?其实也并不是。以前法王在世时,谁都不能去拜见法王的时候,与法王关系比较好的个别人,法王也同意让他进来,因为法王有一些对他有特殊恩德的朋友。法王是遍知,对世间和出世间法非常精通,但我们并不会说法王搞关系。希望不要有一点点事情,下面就议论纷纷。
以前我来客人时,也经常问相关负责人,宾馆有没有房间?方不方便?如果别人已经定下来了,最好不要改变;如果没有定下来,是否方便为几位客人预留房间?
实际上这是很小的事情,在人世间,不管是佛教界还是世间任何团体,稍微有点关系也是正常的,但这并不会成为“你们这个地方已经变成了力量强的人可以随意来,关系好的人随意来”。我们管理人员也有分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也并不是有钱的人随随便便,想怎么样都可以。并不是只要和法师们有关系,什么样的坏人都摄受;没有关系的话,再虔诚也没有前途,并非如此。如果这样,我们这个道场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我相信如今我们的管理应该算是比较不错的吧。
我也去过国内外的大学、寺院,那天发心人员在统计时说,前几年光是大学演讲就去过174所。我去过很多地方,只要是凡夫人所在的地方就有制度,有制度就会有缺漏,会有一些特殊的对待。有些地方很过分,完全不讲道理,有些地方算是比较不错。我们这个道场制度不算特别完善,也不算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我为什么说要人性化,我个人也是这样,如果不论对我好还是对我不好的人,我都跟石头一样,那讲这么多人规教言都没有什么用。确实对我恩德很大、经常帮助我的人,我内心非常感激,如果我有能力时,从私人的角度肯定会帮忙。但我不会用三宝的财产,不会破坏僧众的纪律来帮助他。我也不一定对所有的人都一样,比如我说不见任何人,但是对我恩德特别大的人,我不一定不见。
法王如意宝晚年时,我们考虑到各方面,为了法王的安全、健康等,也给僧众宣布过法王不接见任何人,但有时一些特殊的高僧大德、特殊的施主、特殊的领导等,也不得不安排他们与法王见面。我想这些事情只要人类存在,应该都会存在的。
前辈的高僧大德也是一样。我们看无垢光尊者的传记、智悲光尊者的传记中,上师对身边的人和一些经常危害他们的人,态度上还是有差别的。
我看过如来芽尊者的传记,这位上师表面上爱憎很分明,虽然他并没有通过其他方式来报复恨他的人,但态度上很明确。包括法王如意宝也是,有一个人以前对他很好,后来通过各种方式跟上面告状很多次,对上师的事业造成了一些损失,人们都知道是他告的,最后他的名声一落千丈。这时他很想拜见上师,他试过很多办法,但上师始终都不允许,根本不见。上师当时的侍者,态度也比较坚决。可能有些人想,法王既然是菩萨,那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可怜,却不见他呢?实际上还是有原因的。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我们管理人员有很大的错,如果只听一面之词,确实无法辨别事情的真相。现在有些人没有得到利益时,就会到处诽谤,语言可以随便使用,捏造很多问题。
事情很小,但如果不注意也不行。我原来也说过,当管家的人,出家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在学院待的时间要长一点,不然有些人刚剃完头发就当管家,觉得自己已经“当官”了,不把在家居士放在眼里,马上用世间那一套来对待他们,这样不太好。
这里讲,如果证悟了空性,一味利他是没有问题的。《中观根本慧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正因为是空性的,万法都可以成立;如果不是空性,一切法都不成立。同理,如果你没有证悟空性,那利他是不成立的;如果证悟空性或是修持空性,利他、帮助众生会成功的。所以,应该在这样一味利他的心态中诵六字真言。
下面讲识蕴:
识心自性八聚分,证心法身观世音,
别无圣者佛海尊,自心知佛诵六字。
识蕴自性实际上是八识聚,八识聚就是六根识、染污意识和阿赖耶识。八识聚都可以叫识,如果没有观察,会认为识是真实存在的。五蕴当中的识蕴相当于首脑,非常重要,可以指派其他的四蕴。行蕴、色蕴、想蕴都是依靠识蕴,因为识蕴是力量最强的。平时我们一般称其为“心识”。如果没有认识心识的本体,分别妄念就会造各种各样的业;如果认识到心的本体,这就叫觉性,懂得了觉性就能断除一切轮回的根本。
所以,识实际上是轮回和涅槃的根本,如果证悟,涅槃就在眼前;如果迷惑,则一直漂泊在轮回。这个识聚就是八识,如果证悟到其本体是法身,就是观世音菩萨。
学禅宗,尤其是学大圆满,大家都应该知道怎样认识心性。八识聚归根结底就是意识,然后意识有分别和不分别,但无论如何,它有明空无二的部分,如果依靠上师的窍诀来认识,这就是所谓的法身。
按照莲花生大士的窍诀来分,本体空性是法身,自性光明是报身,显空无二是化身;或者心识的真正本来面目跟普贤如来无二无别。如果依靠这些特殊的窍诀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心跟法身无二无别,实际上这就是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没有圣者佛海观音,或圣海观音、佛海观音。
这其实是四臂观音,四臂观音有白色,也有红色。今年给大家翻译的新版《喇荣课诵集》里面,我特意翻译了红观音的仪轨,也叫佛海观音。在藏地,包括色达等很多地方会为亡人念四十九天的《闻解脱》,有些专门念佛海观音的仪轨。
大概上世纪80年代时,附近藏民家中有人死亡时,经常把钱交到学院来请僧众念经超度。法王如意宝说,我们学院有很多亡财,对这些亡人最有利的就是佛海观音。所以,当时法王要求我们每个月藏历三十号,僧众一起念佛海观音的仪轨,并将亡者的名字全部交到财务科。我们以前一直没有这个仪轨,今年加在了《喇荣课诵集》当中。
这次重新整理《喇荣课诵集》,前前后后花了好长时间,根据现在安多的藏音,把需要调整的音做了完善,有些道友按以前的习惯念诵也可以。原来讲过一个公案,一位修行人把金刚橛心咒“嗡班匝格乐格拉雅吽啪的”念成了“嗡班匝叽里叽里雅吽啪的”,虽然发音不正确,但依靠自己的精进和信心,在他念咒时,山川草木都跟着他念。后来有人向他指出正确的咒音,结果他按照正确的咒语念诵后,山川草木都不念了。就像这样,本来你们念的不正确,但山河大地、草木万物都在念,然后我改完了以后都不念了,也有这个可能性。
其实自古以来有些音调都不同,比如我们康巴人念诵的方式和安多人念诵的方式不同,拉萨人念诵的方式也不同,广东人念诵的方式和北京人念诵的方式也不同,四川人同样的一个字,可能读音也不同,我们用四川话和广东话分别念一篇文章,可能发出来的音确实不同。咒语也是一样。但只要心清净,功德应该是有的。
刚才这里说,如果真正知道了自己的心是法身观音,那就没有其他的四臂观音,在将自心了知为佛的境界中诵六字真言,这也很重要。
《大乘密严经》中也说:“识如幻事虚伪不实。”识像幻事一样,不是真实的,在这样的境界中念诵观音心咒,或者在自心跟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境界中念诵“嗡玛呢巴美吽”。
接下来将身语意抉择为观音菩萨,每一个偈颂都用不同的观世音菩萨来讲:
身相执碍束缚因,现空知尊观世音,
别无卡夏巴讷尊,现空尊身诵六字。
我们将自己的身相、他人的身相,执著为有质碍的,这就是束缚在轮回的因。古人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之所以有大的过患,是因为我有身体。我们为了这个身体经常造各种业,所以在轮回当中始终得不到解脱。
事实上,这样的身相在观察时是空性的,将现和空了知为圣尊观世音菩萨,那么除此之外没有卡夏巴讷。“卡夏巴讷”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种异名,我在《梦尘回忆录》里面也讲过,有些大德一直保存“卡夏巴讷”,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像,是观世音菩萨尊者。现空无二其实是圣尊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在这样的境界中诵六字。
无论是看到众生的身相,还是看到自己的身相,或是其他任何身相,应该观作观世音菩萨。清净的、干净的、庄严的身相,比较容易观作观世音菩萨,如果非常丑恶的、容易引发烦恼的、特别丑陋的相,想要观成观世音菩萨,可能在我们的习惯上有点难,比如猪狗的身相,或者看到特别难看的身相,观成观世音菩萨有点难,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很庄严的本尊。但这只是我们的习惯而已,实际上用智慧观察时,不管是丑恶的相、美丽的相,还是清净、不清净的相,在本体中并不成立,不成立的现而无自性的身相,就像是彩虹身一样,这可以称为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身相是清净身,所谓的清净是指,观世音菩萨不像我们人的身体一样由血肉组成,也不像唐卡、铜铁做的身相一样有质碍,应该是显而无自性的,看起来所有的庄严无不齐全,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实质,这样的圣尊相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菩萨。
其实这种身相在心里的浮现,归根结底也是我们的觉性。我们在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时,最后观想本尊的身相融入自心,自己的心也融入于无缘的法界中,这种修炼很重要。如果白天你一直这样修,晚上也会得到一些清净梦的感应。
以前有一个人跟我说,他有一次梦到了一位观音菩萨的化身,带他去拜见了卡夏巴讷,即观音圣尊,旁边还有莲花生大士的像。他是非常有智慧的人,不会说妄语。所以,白天经常念观音心咒、经常观修的话,在觉受中或在梦中有很多观世音菩萨的景象出现。
我们看到任何身相时,经常这个也看不惯,那个也看不惯,那个是坏蛋,这个是笨蛋,周围的人全都是提婆达多。然后自己的身体有疾病、有各种染污,特别恨自己的身体。其实这很不好,应该观清净心,不管是他人的身体、自己的身体,都观成像彩虹一般现而无自性的本尊身体,在这样的状态中念六字真言。
下面是语相:
语相思声迷乱因,闻空知咒观世音,
别无圣者狮吼尊,声响知咒诵六字。
应该思维,发出来的任何语言的相,例如听到别人诽谤的声音或一些评价的声音,这些都是迷乱的因。有些人的心很容易被他人转,本来自己心态好好的,被别人说几句,或是听到一些挑拨离间的语言等各种语言后,心里就开始不舒服,然后就成为一种迷乱的因。
如果你听到这些声相后不去执著它,观察它的本体,像《方广大庄严经》中所说:“犹如谷响,声不可得。”所有的声音跟空谷声没有什么差别,根本得不到,听到的声音当体即空,将发出来的各种声音了知为本尊的咒语,“嗡玛呢巴美吽”就是真实的观世音菩萨。
别人赞叹或挖苦你的声音、诵经声、汽车喇叭声、下雨声,所有的这些声相,如果你知道跟“嗡玛呢巴美吽”没有任何差别的话,实际上这就是狮吼观音,没有别的圣者狮吼观音。
所以,我们应该在将所有的声相了知为观音本尊的境界中诵六字真言,不要让别人的声音一直刺激自己的身心。
我发现有些年轻人,不要说把这种声音观成观世音的心咒了,而是将它当作刺激自己唯一的声音。当然,中年人和老年人中也有玻璃心的,心特别脆弱。但主要是有些年轻人,你根本不知道给他说了什么话,他的心就破碎了,失望了,失去信心了。尤其是像我们年龄比较高的老年人,在对一些年轻人说话时非常注意,但即使有时特别注意,还是会伤透别人的心。所以,他们的心不需要真正有一个特别刺激的尖锐语言,你稍微有一点言辞不当,或者说他们的过失,还没有说完他就开始哭了,可能要选择自杀也不知道。
我们接触的这个时代的有些人真的特别可怜,是什么原因我不太清楚,但确实一代不如一代。其实有时觉得所说的语言一般人根本不需要伤心,根本不需要在乎。尤其现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看起来工作体面、仪表堂堂、着装得体,可是你根本不知道这样的外表下包裹着什么样的身体和什么样的心。
所以,将一切声音了知为观世音菩萨,对这些人来说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不可能实现。一切声音不当作刺伤自心的最尖锐的武器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如果能做到将一切声相与“嗡玛呢巴美吽”观为无二无别,在显空无自性或闻空无自性的境界中念诵,那非常好。比如你住在路边的宾馆里,旁边车的声音、人的声音,各种声音,你都当作观世音菩萨的声相,“嗡玛呢巴美吽”;或者你跟别人一起,听到打呼噜的声音或是特别烦的时候,你就观作观世音菩萨,“嗡玛呢巴美吽”。别人烦你一次,就观想观世音菩萨亲自现身给你加持一次。
嗡玛呢巴美吽,“嗡”,有五种智慧的意思,也是祈求的意思,奇哉的意思,呼唤的意思,有很多层意思;“玛尼”,是宝珠、如意宝的意思,四臂观音一般两只手都持着如意宝;“巴美”就是莲花,莲花表示清净,因为观音菩萨也持着莲花,莲宝尊;“吽”,祈祷您加持我,赐予我悉地。“嗡玛呢巴美吽”的意思很简单——观世音菩萨您加持我啊!大概可以引申出这样的意思。
当然,如果只是说“观音菩萨您过来加持我”,不一定得到很大加持,真正有加持的就这个咒语,这个咒语相当于是一个人的名字,你一直呼唤他。所以,如果念“嗡玛呢巴美吽”,那观世音菩萨一定会亲自来加持你、保护你。
观世音菩萨虽然依靠一种缘起力存在,但这种存在的方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实有的、需要吃饭的人,需要骑马的、坐车的人,或者有任何实质性。本尊的存在方式,在相关密续中有详细记载。
总之,当我们听到悦意和不悦意的声相时,在闻空无二无别的本尊的境界中诵六字真言。
接下来是讲我们这颗心:
心相执碍迷转因,离念住性观世音,
别无心性休息尊,心性法身诵六字。
若是将心前显现的各种相执著为实有,那就是让我们迷乱的因,是一直流转于轮回的主要因。不必跟随分别念,就安住在自己本来具有的自性当中,不管你显现什么样的心就安住,就像禅修时一样。前面也是不跟随贪心、不跟随嗔心、不跟随痴心,观它的本面,在这时,你就能见到真正观世音的本面。
《大宝积经》中有比较相同的教证:“凡夫迷惑随心转,多劫轮回诸有中,若知法性皆无性,是名真实不思议。”如果凡夫迷惑地随着心转,将多生累劫都在轮回中无法解脱;若是知道自己心的本来面目没有实体,那就真正名为不可思议。
这是真正的观世音菩萨,了义观世音菩萨实际上就是他,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心性休息尊者。“心性休息尊”不是“大圆满心性休息”,而是观世音菩萨的异名,观世音菩萨也叫“圣者心性休息尊”。《大圆满前行》里也说:“如是化身伏藏大师层出不穷,其中持明无畏洲是圣者心性休息亲自化现为善知识形象。”
总之,如果没有心的各种散乱、分别念,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平时产生任何分别念时不要跟随它,认识到贪嗔痴就是法身,在此心性法性中安住,诵六字真言“嗡玛呢巴美吽”。
有些佛教徒也许会想:“我皈依这么多年了,什么本尊也看不到,贪嗔痴不断涌现,烦恼不断产生,扰乱自己,该怎么办呢?”
其实你也不用这么痛苦,如果产生烦恼,那就边观烦恼的本面边念六字真言;如果心情不好,在心情不好的状态中也可以念;或者你个人的生活、工作、感情,很多方面遇到各种不顺时也可以念;如果你各方面都非常成功、顺利,样样齐全时也不用得意,也可以念观世音心咒。在任何境界、任何状态中都可以念观音心咒。在座有些多年修学、各方面都非常好的人也需要这样的修法。
在藏传佛教中,有很多大德造过观音菩萨的仪轨或撰写过观音菩萨的功德,格鲁派有,萨迦派也有,噶举派和觉囊派的大德们都有一些语录,讲过一些修法。尤其是有一位伏藏大师酿Ra瓦坚,在他的伏藏品当中,多次提到念观音心咒的功德,我记得有一句是这样说的:如果每天都念一百遍“嗡玛呢巴美吽”,根本不会堕三恶道,即使只念诵七遍或二十一遍,也有很大功德。有些人每天都念一万遍,这非常好。
以前刚开始弘扬观世音菩萨法门时,很多人发愿念一亿遍,有个别人真的念了,有些人只是发愿,今天有个什么加持品要念一亿遍,“好的好的,我拿走了”,但不要说一亿遍,一万遍都不念;这个加持品要念一万遍地藏菩萨的名号,“好好好,我拿走了”,拿走以后又忘完了,像鱼只有七秒的记忆一样,这样可能不好。已经发了愿的最好能完成,不能完成的话,心里不断地想,不断地念,这很重要。
希望今天听了这节课的人,都要经常在行住坐卧中念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哪怕是你去提水的路上,拿着念珠念观音心咒,过去的时候念一百遍,过来的时候一百遍,这样很好。你上洗手间的路上也可以念。现在有些人是习惯性的,哪怕跟别人聊天也念。有人说这样没有功德,一定要禁语念,这也不是,实际上在任何一个状态中念诵都有功德,这是金刚语。
我们并非只赞叹念诵咒语,而其他禅修、闻思等都一概否认,我们不是这一派;也并非只赞叹禅修,认为其他念咒、转绕等都是戏论,我们也不是那一派。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说过:“如果一边没有成功的话,另一边还有保障。”这是很重要的教言。这在上师的教言中用马鞍来比喻,如果你的两只脚都踩在马鞍的马镫上,即使一边脱掉了,另一边还有依靠。
所以,念咒语、禅修、闻思,都要努力。
众生的根基不同,有些人念咒语很厉害,但禅修很差;有些人禅修很不错,但念咒语很差;有些人闻思还可以,但禅修和念咒语都不行;有些人念咒语也可以,课诵也可以,禅修也可以,闻思也可以,发心也可以,吃饭也可以,什么都可以,这种人值得赞叹。虽然吃得多一点,但这很好,也不是饥荒年代,他能吃两三个人的饭,也能做两三个人的事;有些人吃两三个人的饭,一个人的工作都不能做,那就不行;有些人做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的饭也吃不了。可能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同吧!
现有本净法身性,面见法身观世音,
别无圣尊世自在,清净无边诵六字。
现有轮回的一切法都是法身的本性,如果面见了这样的法身,实际上这就是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没有圣尊观自在。如果真正懂得了现有一切万法本来清净或自心本来清净的道理,那就没有其他不清净的法了,在这样清净无边的状态中诵六字。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果以不清净的身体或声音求如来,并不能见到真正的如来,那如来是什么呢?《金刚经》中后面也讲:“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这一句在有些版本中有,有些版本中没有。意思是说,应该将佛观为法性,即导师的法身,法性并不能以分别心见到,分别心无法了达真正的法性。真正的观世音菩萨实际上是一种清净的本性,所以,要在本来清净的见解中诵六字真言。
今天的最后一个颂词:
观音一尊集诸佛,六字一咒集诸咒,
觉心一法集生圆,知一普解诵六字。
这个偈颂很重要,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让大家念观音心咒或是观修观世音菩萨时经常引用。
意思就是,观世音菩萨一个本尊集聚了所有的浩瀚本尊——忿怒的本尊、寂静的本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所有的菩萨;以及药师佛、宝髻佛等十方恒河沙数所有的佛。
有些人可能这么想:观世音菩萨只是菩萨,佛不是比他更高一层吗?菩萨不是佛的弟子吗?那怎么佛都“装”到观世音菩萨当中?
在我们的娑婆世界,观世音菩萨示现的是菩萨相,按照一些大乘了义经典的说法,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我前面引用过的《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说:释迦牟尼佛说,记得很早以前,观世音菩萨就已经证悟佛果,名号叫正法明如来,而且具有十种名号,当时我在他面前发心,做苦行弟子等等。
这部经应该是在唐朝时期翻译的,这里面也讲了,我们要想成就什么,就要修什么观世音菩萨等等。所以,你们不能小看观世音菩萨,认为他是个小菩萨,其实不是,就像有些经典中说文殊菩萨也早已成佛一样,观世音菩萨其实也早已成佛。
而且,诸佛的本体是无二的,如果修观音菩萨,所有的上师也跟他无二无别,所有的佛也跟他无二无别,所有浩瀚如海的寂猛三根本护法空行都跟观音菩萨无二无别,是非常合理的。
“嗡玛呢巴美吽”这一个咒语,其实能收集所有的咒语。咒语浩瀚无边,各种各样,比如文殊心咒、莲师心咒、释迦牟尼佛心咒、药师长咒、大悲咒等非常多,所有的这些咒语都可以包括在六字真言当中。
这里的“觉心”就是菩提心,在菩提心中能圆满所有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如果我们像观世音菩萨那样,以大慈大悲的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修,在这颗心当中,密宗讲到的所有生圆次第的本尊修法全部都具足。
不过,以前阿底峡尊者说:“我们印度人信心很足,只修一个本尊就能成就;你们藏地人分别念很重,修一百个本尊也不成功。”其实藏地相对而言比较淳朴一点,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可能心更复杂,本尊再多也不一定成就。
因此,我们要懂得此处的要点:所有的本尊在法界海中是一味一体的,就像水是一味一体一样。学过《大幻化网·光明藏论》基本上知道,所有的本尊在法界当中是一体的,咒语也是一样,生圆次第也与究竟的菩提心无二无别。如果这样修的话,“知一普解”,知道一个法一切都已经了解了,一切都已经通达了,这很重要。
希望这次学了《初中末善语》以后,大家要依止观世音菩萨。当然,如果你以前依止莲花生大士也没关系,一天念好多本尊都可以。有些人拿一大堆念珠,“这是我念莲师心咒的念珠,在桑耶买的;这是念文殊心咒的念珠,在五台山买的;念观音心咒的念珠是在普陀山买的;念普贤菩萨的念珠是峨眉山买的……”各种不同的念珠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背都背不动,这样也可以。
往昔阿底峡尊者初来藏地时与宝贤译师交流佛法,译师似乎对显密的一切教法无所不知。阿底峡尊者称赞地说:“早知道藏地有您这样的大译师,我就不用来了!”再过一会儿又问:“这些法您如何修持呢?”宝贤译师回答说:“我早上在下面的殿堂修声闻法,中午在中间的殿堂修大乘法,下午到最高的楼层修密法。”阿底峡尊者这才恍然大悟,说:“看来我还是有必要来,所有的显密教法应该在一座上修。”
修本尊也是一样,以前也讲过很多次,比如,在念“嗡玛呢巴美吽”时,虽然念的是观音菩萨的心咒,但实际上所有本尊的心咒都可以包括。法王如意宝曾经讲过,若是发愿念一千万文殊心咒和一千万观音心咒,如果观想能力比较好,在念观音心咒的同时也观想文殊心咒的话,你只念一千万的咒,两个一千万都已经圆满了,因为你知道两个咒语的本尊是一体的,咒语也是一体的,以这样的清净观来念诵非常好。
这个偈颂法王经常引用,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也引用过,我们今生遇到本尊观世音菩萨和六字真言确实非常幸运。我们那边的一些居士林,每个老居士都不管世间各种事情,只需要自己拿个转经轮念“嗡玛呢巴美吽”。我觉得他们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的晚年全部都在念六字真言。
我们中学的一位老师,他二十年前发生车祸,导致身体半残废,至今他念了六千多万遍观音心咒。他说:“现在看来,如果二十年前没有出车祸,我可能还不会念观音心咒。后来,我念了好多好多咒语。”
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法很重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上师很重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咒语念一辈子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每天念一点“嗡玛呢巴美吽”。可能有些人的功课比较多,每次讲一个咒语都很有信心,讲一个就增加一个,“这个我要每天都念,那个我要每天都念……”
这次在这样的环境中劝大家念观音心咒,希望每个人对观音菩萨生起前所未有的信心,在以后的修行中,一定要念观音心咒。
也许有人认为:“现在只要念观音心咒就可以了,不管是躺着也好,坐着也好,就念‘嗡玛呢巴美吽’,不懂其他修行也可以。这样的话,我就有希望了。不然,以前觉得这个不会修,那个也不会修,大圆满太深了,前行太浅了,菩提心要把敌人当作父母太难了,怎么办呢?我修行肯定不成功,还是听流行歌吧。”
很多人在晚年时,有些修行不一定能想得起来,越来越糊涂,在这时要么念阿弥陀佛,要么念观音心咒,天天拿着一个转经轮,然后念观音心咒的话,其他什么都不做,也一定会得到解脱的。
这次讲课的内容虽然不多,可能还有两三节课,但也许给很多人的晚年带来一种信心,觉得解脱有把握,学了藏传佛教以后修行不会失败,一定会往生,遇到这么深的法,应该有希望。
我发自内心也是这样想的,前面也讲过,幼年放牛时天天都念观音心咒,现在看到这些山的时候觉得很不错,自己给自己点赞,我的童年跟很多城市里吃鱼、吃虾的人的童年有点不同,我在那个时代拿着一个黑转经轮,用一个柏树果的粗糙的念珠,天天光脚在山上走,没有怎么造业,天天都祈祷观世音菩萨。
不管怎么样,多念观音心咒吧!
今天不多讲,可能大家也很累了,但为了求法累一点也可以,为了造恶业多快乐也没有用,喝美酒、造恶业没有意义,如果为了求法,累一点、冷一点,疲倦或者痛苦,能清净无始以来的罪障。
今晚本来没有课也可以,但我想把这些法尽快地讲完,这部法讲完以后,下个礼拜我想讲《殊胜赞》,看看能否帮助大家对观世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产生不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