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末善语讲解·第4课
《初中末善语》,前面讲了皈依、发心、忏悔、修古萨里(即断法),今天讲上师瑜伽。实际上,五十万加行也可以通过同时念诵观音心咒的方式来完成。
28
诸佛体性上师尊,
恩德犹胜诸佛之怙主,
请生起上师与观世音无分别之,
强烈信心而持诵六字明。
十方三世诸佛的体性即是上师,但从恩德方面,上师胜过一切佛菩萨。了知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请于对此生起强烈信心的境界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胜过十方诸佛菩萨呢?因为依靠上师的教言摄受,自己在浊世当中有取舍因果的智慧,有这么一个殊胜的机会。
这样的怙主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比如,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不同上师的传记中也会说这位上师是这尊佛、那尊菩萨的化身。其实,在法界当中,诸佛都是一味一体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十方诸佛跟自己的上师无二无别——对此生起猛烈的信心,在这样的境界中持诵观音心咒。
这是上师瑜伽和观音心咒结合的念诵方法,以了知观世音菩萨跟自己的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方式来修持。其实,不管修任何本尊、念任何心咒,以这种方式念诵非常关键,是非常殊胜的窍诀。
有些人平时喜欢念观音心咒,有些喜欢念金刚萨埵心咒,有些喜欢念文殊心咒,有些喜欢念阿弥陀佛心咒等等。很多人会问:“这到底怎么修啊?您一定要给我讲一个生起次第的修法。”在修生起次第的过程中,能够一直圆满专注当然很好,但有时候可能没办法。我看见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在念诵的过程中,经常什么都不观想,光是嘴里念着“嗡玛呢巴美吽”“嗡班匝儿萨埵吽”,或者是在散乱中念诵,这样念诵的功德不大。其实,有时候可以安住在皈依的境界当中,有时候是发心的境界当中,有时候是忏悔的境界当中,有时候是上师瑜伽的境界当中……
这几天,可能很多人要开始念观音心咒了,最多持续十五天。十五天以后,等我们开始讲另一个法时,这些人又会变,因为人心就是一直随着外境转。前段时间讲《窍诀宝藏论》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些大圆满的境界和窍诀,都修得很有效果;后来,我们学习格鲁派的《山法宝鬘论》和《开启修心门扉》的时候,大家在看破今世、生起厌离心方面还是不错的,但平时若没有经常强调,可能就慢慢消退了。当然,这是凡夫共同的习气,也不是个人的业障现前。实际上,每个人都容易受外境影响。
因此,这次讲完以后,我还是希望大家尽量每天诵持一些有意义的、加持功德相当大的心咒,像金刚萨埵心咒、观音心咒等,这样也不会耽误其他事情。我不敢规定,因为规定太多、要求太多也不好,像以前要求大家每天念一遍《系解脱》《金刚经》,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坚持。
可能是根基不同的原因吧,有些人每天念的心咒特别多,观修、背诵也都可以;有些人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整天浑浑噩噩,一天三顿饭没有问题,如果睡懒觉的时间比较长,那就一天两顿,除此之外,一天中没有什么作为,这样不好。作为修行人,应该以强烈的信心来念诵观音心咒。
29
净障、修道能现前四身,
四灌顶之自性上师观世音,
了知自心为上师即圆满四灌顶,
请于自灌自得中持诵六字明。
遣除烦恼障和所知障,修行圣道以及现前法报化、自性四身,必须要获得四种灌顶,此四种灌顶的自性就是金刚上师观世音菩萨。了知自心为观世音菩萨,即圆满四灌顶,请在自灌自得的境界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此颂中讲到的四种灌顶,是以断除四种障碍、获得四种功德、现前四种身而安立的。实际上这是密法的内容,比较深,需要灌顶才可以听。
不管是白玉派还是宁提派,上师瑜伽的最后就是四灌顶的修法。灌顶包括基灌顶、道灌顶和果灌顶。其中,果灌顶是最后获得果位时的灌顶。而道灌顶有两种方式,最深的就是认识自心本性跟观世音菩萨或者文殊菩萨无二无别而圆满灌顶:另一种是自己对自己灌顶,灌顶者是自己,接受灌顶的法器也是自己,灌顶的物品是自心的一种妙用,通过自己领受,比如观想上师在自己面前,自己在上师面前祈祷,接受四灌顶。
这里是说认识自己的心跟观世音无二无别,在这样的本性中安住念诵观音心咒,即是同时具足四灌顶的一种念诵方法,也就是在自己灌顶、自己获得的境界中持诵观音心咒。
30
轮回仅自相,此外无他,
了知万物为本尊即圆满利他,
净相四灌顶同时给予众生,
请于根除轮回中持诵六字明。
轮回只是自心的显现,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如果了知一切万物全是自己的心、心就是本尊,即已圆满了利他的事业。当通达证悟时,可以同时把净相四灌顶给予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这是根除轮回的一种观想法,请于这种境界中安住并持诵六字真言。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轮回是自心的显现,根本不存在外境,《大幻化网》中也是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要想入于密宗灌顶,首先要有清净观,这是究竟获得四种灌顶的必要条件。清净观是什么呢?万法唯心,心离一切戏论,跟本尊无二无别。在密宗生起次第的前面,也就是四种灌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31
生起次第种种品类,以心无法纳受,
修一佛即诸佛的境界,
何相显现均为大悲身,
请于显空佛身中持诵六字明。
生起次第的种类非常繁多,以心无法全部领纳。唯一关键的生起次第,就是修一佛即修诸佛的境界。任何显现都观为大悲观世音菩萨。请于这样现空无二的境界中安住,念诵观音心咒。
修生起次第时,每个本尊都有其不同的修法,单是普巴金刚就有多种身相,一一观想每一身相的颜色、相貌等,对一般凡夫众生来讲非常复杂。唯一关键的要点是什么呢?就是修一佛即修诸佛的境界。比如,修金刚萨埵或者观世音菩萨,观想十方世界诸佛都包括在这位本尊当中,这一点相当重要。同样,所有浩瀚寂猛本尊和佛陀无余摄于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当中。因此,我们每天念一遍释迦牟尼佛的仪轨,就相当于修了一遍时轮金刚、普巴金刚等所有本尊。当然,这是在观想的基础上。如果光是口念“阿,杰美东巴涅当定炯格……”,心里什么观想都没有,什么境界都没有,不一定有这样的功效。
万法皆为心造,心是本尊的幻化,诸佛菩萨在智慧境界中无二无别。生起这样的定解,则修一尊佛就可以圆满所有生起次第的修法。
其实,这种生起次第的修法需要灌顶后才能听闻。一佛即是诸佛,这是密宗当中最深的一个窍诀,除此再无其他。
将每位本尊都观一遍来修生起次第,恐怕有点困难,但若知道观世音菩萨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总集,就可观想一切显现是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在这样现空无二自性的佛陀境界中念诵六字真言。修文殊菩萨、修上师瑜伽等等,也是如此。
32
讽诵念修仅事业咒之戏论,
六字明能当一切咒即法音,
声响与佛语无聚散,
请于了达声空即咒而持诵六字明。
讽诵、念修本尊、佛陀等事业咒语,就是各种不同事业的一种戏论和广修。如果归纳,所有本尊及诸佛菩萨的心咒,都可以包括在六字大明咒当中。六字大明咒的法音,与诸佛的语言、心咒无二无别,从来没有聚合,也从来没有分离。请于了达声空即是咒语的境界中持诵六字明。
我们现在只不过是不认识,不认识的时候,不同众生喜欢念诵不同咒语;如果真正了达观音心咒的本体跟所有佛菩萨的本体无二无别,就能通达声空咒语无二的境界,即所有声音都是空性,空性也是咒语,咒语也是圣尊。
有些人认为:“嗡玛呢巴美吽”是一种声音,而按照《俱舍论》的观点,观世音菩萨属于色法,在某一个清净刹土当中有一尊非常庄严的四臂观音,我们念诵心咒就是表达“观世音菩萨,您来喝茶”的意思,缘于此,观世音菩萨就会到来。也就是说,我们口里念诵观音心咒,就类似于邀请函,是迎请观世音菩萨的一种方式,好比我们喊“札西顿珠”,这边声音一出,那边就出来一个胖胖的人——人和名号在我们分别念当中可以分别显现。
但是,这只是初学者、根基低劣者的一种想法而已。实际上,声音和色法无二无别,我们口里念诵“嗡玛呢巴美吽”,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语言和智慧。所谓的观世音菩萨,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相状,一切万法的本体就是观世音菩萨,这种本体通过咒语以无二无别的方式来了达,这就真正通达了观世音菩萨的真相。
若未通达此理,就会认为观世音菩萨是一种色法,是手里拿着念珠的一种形象,而我们口里念诵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就是在呼唤:“观世音菩萨,您快来,您快来!”很多人认为口中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语言属于声有表色,不是非常殊胜,觉得真正的阿弥陀佛只在西方国土,特别庄严、特别富裕。但这只不过是我们的分别念,没有真正通达如来的本来面目。
所以,这里说应该通达声空无二的境界,在声空咒语无二的境界中念诵观音心咒。这是一种生起次第的念诵方法,境界非常深。
下面讲四种事业。
33
消尽二障妄念则证悟增长,
制伏自相则降服魔障,
能赐此生胜共成就观世音,
请于四种事业任运中持诵六字明。
四种事业中,消尽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妄念、痛苦等,这是息业;证悟的境界、智慧、名声、财产等越来越增长,这是增业;降服自己的心、降服外面的敌人、降服魔障等,这是诛业;即生中获得共同和不共同的成就,这是怀业——这息增怀诛四大事业的根本就是观世音菩萨。请于四种事业任运自成的境界中念诵六字明。
我们念观音心咒可以成办息增怀诛四大事业,比如想消除痛苦、烦恼、病魔,修息业,念“嗡玛呢巴美吽”可以起作用;有些人希望自己发财、长寿或者拥有很多眷属,念观音心咒也起作用;有些人遭遇敌人或者出现魔障,要想降服他们,也可以祈祷观世音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是四大事业的主尊,不管修哪个事业,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念观世音菩萨的“嗡玛呢巴美吽”,功德相当大。
以前松赞干布专门造论讲述观音心咒的功德,让人看后确实很生信心,很想念观音心咒。关于念诵观音心咒和文殊心咒的功德,在诸多经论中描述得最多。
34
何现皆食子回向于现解脱之宾客,
显空的擦擦打模于任何所现地,
无二圣礼心性之怙主,
请于法行圆满中持诵六字明。
任何显现的食子,都回向于自现解脱的宾客;显现而空的擦擦,放在一切显现自解脱的地方;以无二的信心顶礼自己心的本性。请于这样法行圆满的心性中持诵六字明。
华智仁波切在这里用了几个比喻,讲得比较深,词句上稍微难懂一点。
任何所现之食子——平时我们做食子,一般会扔给那些外魔、宾客,同时回向给他们,让他们心满意足,从此不造任何违缘;此处将我们的分别念、各种显现等所现的这些全部用食子来比喻,同时将食子回向给空性的、自现解脱的这些宾客。
显空之擦擦——擦擦就是小泥塔,阿底峡尊者很喜欢做小泥塔;显空的擦擦放在一切自然所显现的地方,就像我们做了一个擦擦,把它放在不容易淋水的地方。
无二之顶礼——相似的顶礼,是在自己有信心的如来、上师、佛像等面前顶礼,这些都是不了义的;真正了义的,就是我们心的本性,无二的顶礼即是顶礼自心的本性。在这样的境界中安住并念诵六字大明咒。
很多人刚来的时候特别喜欢顶礼,“上师,我向您顶礼!向您顶礼!”让他不要顶礼也非要顶礼,而且还要磕长头,头一直在地板上叩叩叩,认为叩得越响,说明他的证悟或信心越大,可过了几年以后,甚至连见到佛陀也不想顶礼了。
这里的比喻跟断法稍微有点关系。有些修行人在山洞里修顶礼时,会做些小擦擦泥塔放在干净的地方,中午做一点食子回向给魔众。华智仁波切把这些全部比喻为分别念,在分别念中,有些是自解脱的食子,有些是自解脱的宾客,有些是显空无二的食子,有些是现而无自性的处所,用这种方式做比喻。
35
嗔恨的敌人请以慈心的武器降伏,
六道的亲眷请以悲心的方便养育,
信心的田地上请种植证悟的庄稼,
请于圆满此生事业中持诵六字明。
这也是一种比喻:嗔恨的敌人,请以慈心的武器降伏;六道的亲眷,请以悲心的方便养育;信心的田地上,请种下证悟的庄稼。请于圆满此生事业的境界中持诵六字大明咒。
若没有慈心,敌人没办法降服;若没有悲心,六道众生没办法抚养;若没有信心的田地,证悟的庄稼没办法种植。因此,应该用慈心、悲心、信心来修行。即生中若具足了信心、悲心、慈心,那所有修行都得以圆满,在这种境界中,也就是对敌人观慈心、对众生观悲心、对上师三宝或者证悟有信心的境界中安住并念诵六字真言。
下面也是一个比喻:
36
实执的老尸体请以无执的火烧尽,
此世景象的七期请以心要正法驱逐,
以亡者饮食积资请焦烟回向于世世代代,
请于圆满亡者善根中持诵六字明。
执著的大尸体,请以无执的火焰把它烧尽;俗务的七期,请以心要正法驱逐;积资的丧事饮食,请以焦烟回向于世世代代。请于圆满亡者善根的境界中持诵六字明。
一般人死了以后,需要为其念七七四十九天的观音心咒、烧烟烟,以及处理亡人的尸体。那么,如何解决这三大问题呢?
执著的大尸体,最好用无执的火把它烧了。
俗务的七期,亡人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最好在正法中度过,光是跟着无意义地哭泣没有什么用。藏地普遍有这个传统,某个亲戚、朋友死了,为其念十万遍观音心咒;如果家里人死了,在四十九天当中,家里每人念四五十万遍观音心咒。这对亡人而言是最好的礼物,也是最好的处理后事的办法。念观音心咒对亡人来讲非常重要。有一种说法:一句观音心咒的加持,对死人而言就如同一匹马的价值。因此,俗务的七期,以心要正法来圆满。
积资的丧事饮食,最好用烧烟烟的方式来回向,回向给他的生生世世。像这样在圆满亡者的善根当中安住念诵观音心咒。
在藏地,当人死了以后,一定要念观音心咒;提起谁死了,也要先念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嗡玛呢巴美吽,听说昨天在宾馆里有个人被杀了”“嗡玛呢巴美吽、嗡玛呢巴美吽,听说前几天马尔康发生车祸,有一个人差点死了”……
37
信心的子孙请进入修行正法之门,
此世景象的家请留下厌离的女婿,
悲心的女儿请给予三界的女婿,
请于圆满生者生路中持诵六字明。
信心的子孙请进入修行正法之门;世俗的家中请留下厌离的女婿;悲心的女儿请交给三界的女婿。请于圆满此生者生路中持诵六字明。
信心的子孙,最好让他住在修行的法门当中,不要让他乱跑——信心非常难得,这些信心的“小孩”天天往外面跑的话,不太好,一定要让他在修行当中安住;现今世俗的家中,应该经常有厌离心的女婿,否则,这个家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因此,出离心、厌离心的女婿,应该让其经常待在家里;悲心的女儿要交给三界众生的女婿,因为观悲心的时候,是以三界所有众生作为我们的观修对镜。要想圆满今世,就在这三种心态中安住并念诵观音心咒。
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离开信心、出离心、悲心,有时候让自己信心的“孩子”不要在外面乱跑,在修法当中度日;有时候在厌离心中安住念诵观音心咒;有时候对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观无量的悲心,这让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
有些人说祝愿吉祥需要念一些祝福经、吉祥经,实际上,在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当中,这些全部已经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