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深义密要讲解·第2课
2024年10月23日
我们继续讲《禅修深义密要》。
整个窍诀分为四个阶段:最初,分别妄念十分凶猛,就像怨敌一样纷纷起现;第二阶段,分别妄念势力逐渐减弱;第三阶段,分别妄念不但对你没有损害,反而变成了好朋友;第四阶段,分别妄念自己解脱。
麦彭仁波切在这个教言当中,没有具体讲述禅修的方法。该用禅宗的修法、大圆满的修法,还是大手印的修法,这些没有特别明确的指定。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修行过程中会经历的四个阶段。大家要记清这四个阶段,否则如果初期遇到问题,很有可能就不敢再修下去了。当然,对于根本不修的人,讲解这些也没有意义。就像一个人如果从没学过开车,对过程中的体验自然毫无感觉。世间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有多高的水平、多大的名气,只要没有实修过,对于这些境界肯定也一无所知。如果你自认为是佛教徒、是修行人,就该想想自己有没有进入这个过程,以这些教言反观自心。我在翻译或讲课的时候,也一直在对自己进行反观。大家学这些道理,不是用来讲给别人听的,而应该对照观察自己。麦彭仁波切的金刚语没有任何欺惑,这些教言提醒我们反思,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修行人?如果是的话,自己的修行到了哪个阶段?分别念的势力是强是弱?是否成为了自己的友伴?当然,妄念自解脱的境界,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遥远,但是大家也可以判别自己处于前三个阶段中的哪一个。
如果你从来没有观过心,即使已经学了二三十年佛,恐怕对这些阶段也不会有什么体验。但如果你实际去修,过程中遇到这些现象,就能对照把握自己的火候。有些人可能有前世修行的宿缘,一开始不需经历多少痛苦,甚至有人在孩提时代就能安住禅修,但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对于大多数人,刚开始禅修时往往妄念顽固,很难调伏。所以,修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昨天讲了第一阶段,很多道友可能正在经历“百敌同起当坚忍”这一关——烦恼现前、身体不适、家中也不顺利,就像一百个敌人同时出来作对一样。学院的闭关就快开始了,如果你们在闭关时出现一些违缘,不要有各种怀疑和恐惧,这些现象对每个修行人来说都是正常的。多看一些高僧大德的传记就会知道,其实大多数得道者起初也是普通人,全因勤奋修行,才逐渐踏上了解脱之道,最后获得了超凡的境界。
就像这里很多道友,刚来喇荣时也普普通通,后来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如今再去看看当初山下的同修,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依靠上师三宝的法恩,你一旦对心性有所领悟,这时候一定会对上师和法生起如佛般的信心。玛尔巴译师曾对米拉日巴尊者说过:“当你的修行达到一定境界,那个时候你会对我有对佛般的不退信心。刚刚认识心性时还需要修持,你要到山洞里修行一段时间,到时候就会知道,来自根本上师的口诀有多么殊胜。”最深的俱生大乐智慧如何生起?萨绕哈巴尊者在道歌中说:“彼依师口诀”。生起大乐智慧必须依靠上师的口诀。谁掌握了上师的教言,就如手中持有如意宝一样。我们经常顶礼自心如意宝,为什么自心是如意宝呢?只要你对心性真正有所体认,它就像如意宝一样,可以满足你的任何所需。但如果对心性毫无认识,甚至用这颗心造各种恶业,那就会累世多劫沉陷于轮回痛苦中无法解脱。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下面讲第二阶段。
2.妄念力衰
(堪布念传承)
翻译这些颂词的时候,这几个阶段的划分不是太好表达,暂时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所以我用了“第一”“第二”这些序词来表示每个阶段。翻译过程中到底该如何选字用词,才能既方便大家理解,又精准表达原义,这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第二妄念力衰时,虽似动荡能忍耐,
如冬风吹无强力,较前力弱知妄念。
不同于第一阶段妄念成敌,第二阶段妄念的力量逐渐转为衰弱。刚开始禅修的时候分别念特别严重,无法控制,贪心、嗔恨、嫉妒、傲慢各种烦恼同时起现,就像惊涛翻涌、波浪四起。而随着禅修的深入,这些烦恼开始与之前不同,虽然还是纷纷涌现、动荡不息,但已经可以忍耐了。
修行是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消灭所有烦恼执著,要断除烦恼,必须达到很高的证悟境界,在此之前你都要与它共处。在第二阶段,虽然烦恼仍然存在,但它会渐渐变得可以忍耐,不再像前面那样粗大猛烈,伴随着种种违缘和动荡的情绪,令人难以承受。这个阶段的分别妄念用比喻来说,就如同冬天的风。这个比喻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冬天的风没有春天和秋天那么大,虽然在吹,但力量不是特别强;二是随着冬天向春天转变,冬风的势力也在减弱。分别妄念到了这个阶段,力量已经弱下去了,这个时候你就能清晰了知它的状态。
分别妄念在禅修初期特别厉害,正如前面讲的“妄念脱缰行者苦”。但瑜伽行人只要度过了这个最难受的时期,到了第二阶段,基本上就会了解妄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跟你的分别念打交道以后,会明白它并没有那么严重。如果念头不断产生,那就让它产生,或者让它安住,这样你就会越来越了解它。就像我们一开始觉得某个人不好,但慢慢接触下来,会发现他虽然有时脾气大,但其实人还不错。有些世间夫妻刚结婚的时候完全受不了对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了解了彼此的性格、习惯、优缺点,会发现日子也能一起过下去。同样的道理,我们以前如果从来没有观过自己的心,当然对它很陌生。有些佛教徒虽然学佛多年,念了无数佛号、心咒,甚至出家现了僧相,但是从来没有观过自心,整天只盯着他人和外境。
麦彭仁波切在其他教言中说过:“外观百法,不如内观一心。”外在当然可以观,善法当然也要做,但最关键的是向内修心、令心调柔,这是所有修行中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前期努力把心调好了,就不必在每次修行时经历一番艰难痛苦。心真正堪能以后,不论修什么法都有了基础,修生起次第也好,圆满次第也好,都不用重头炼心。就像一匹马最初虽然野性难驯,但只要下功夫把它训练好了,以后就可以随时乘骑。
有些道友一开始修加行时会现前很多违缘,感到比较困难,但这个时候如果有好的上师指点,令你的心趋入正道,今后你的修行就会比较顺利。所以,大家要有突破这个艰难阶段的觉悟,否则就算学佛再长时间,心也不一定堪能。当然,有些情况是修行的关系,而有些是自身性格的关系。前几年在工程上有一位发心人员,他非常专业,但脾气很大。我当时把他推荐给一位堪布,堪布说,虽然他很能干,但是看他发脾气的样子,就知道修行不是很好。如果一个人在学院待了很长时间,还是心浮气躁,那他的修行水平确实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可以依此判断自己修得到底怎样。有些人可能连第一阶段都没触及,有些人可能正在第一阶段挣扎,还有些人可能已经度过了前面的瓶颈期,告别了烦恼炽盛或者性格恶劣的阶段,内心变得平和无争。很多事情并不是奋斗争取而来的,应该学会随缘而安。如果一心非要得到什么不可,也许越努力反而离目标越遥远。如果内心放松下来,许多追求反而会自然而然实现。所以,修行成功与否的标准,实际上应该看分别妄念是否按各个阶段逐渐被驯服,这非常重要。
稍生欲修极重要,以吽啪怒降百鬼,
诅咒诛杀百种魔,不如降伏永乐敌,
第二个阶段妄念之力逐渐衰弱,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起一种想要修心的意乐。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对修心产生了兴趣,妄念便不再可怕。禅修变得像喝咖啡一样有些上瘾,每天要是不修一下,好像这一天都活得没有价值。我们的心需要通过禅修来不断清洗和提升,否则就会积累很多垃圾。就像手机和电脑用一段时间就要清理、升级,我们如果不对自己的心进行升级,让心相续被各种垃圾一直污染,人生的系统也会变得难以运转。
对修心产生意乐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修行人,以“吽”“啪的”这种忿怒法来降临百个鬼神,或者用降伏法来咒杀百种鬼魔,这些都不如降伏我们自己永恒的敌人——自相续的我执之魔,这才是最重要。当你真正对修心生起意乐,其收获会远远超过各种各样的世间修法。
《大圆满前行》中讲过,有些修行人认为外境到处都是实有的怨敌鬼魔,以粗暴的心念修各种降伏法,最后不仅修法不会成功,自己的相续也会被魔控制。修行过程中要是对外相实执,觉得这个也是敌人,那个也是魔鬼,最后自己的整个境相都会变成魔的境界。其实,你的修行到底修得怎样,自己应该清楚,不用去问上师或道友。如果修行中感到舒心自在,不管对谁都能看得惯,对所修的法也充满信心和兴趣,这就说明修得不错。要是看外在处处不顺眼,到处都是怨敌或非人,甚至觉得自己置身之处就是一片魔境,充满了粗暴恐怖的现象,这就是修行不成功的一种表现。即使认为外境有个别人事物令你仇视,那都说明你的修行还差得远。只有当一切对境都成了你修行的助伴,这个时候才算修得稍有进步。所以,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标志,因为修行主要就是调伏自心,这远比念修各种忿怒仪轨、做各种降伏法事要有意义得多。
前阵子我们学院居士林的堪布病了,一些居士到处打卦,给他专门念了一个特别隆重的忿怒大修仪轨。修完了他们带着一些悉地去医院探望堪布,堪布听到此事,很不开心,还把他们狠狠批评了一顿:“我一辈子修心,你们却为我念这些忿怒仪轨,实在太愚痴了!”我也是同样的,如果我生病时有人到处打卦念经,我一点都不会赞叹,这是发自内心之言。作为修行人,从小修到现在,一直在调自心,如果还要依靠一些卜算问卦、降伏鬼魔的手段,那说明对自心毫无把握,自己和弟子的修行确实不太成功。我们遇到病痛或者其他违缘时,应该安住在自己的心性之中,如果实在不能安住,也可以念念释迦牟尼佛心咒、莲师心咒等咒语。
有的人哪怕是手烫到一下,也要去找活佛、空行母打个卦。我们这里有些本来不是活佛的人,不知怎么被你们认定为活佛,不会打卦的人,你们也总去找他打卦、请他说神通,你们可真会“培养人才”。来到藏地,该学的不学,不该学的你们倒是很热衷。有些所谓佛弟子确实很愚痴,完全不知道佛法的重点在哪里。佛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调心、调心、自调心,除此以外没有他法,这是一切显密佛法最究竟的精华。
即是自心分别念,勿勤伏敌摧魔事,
怨敌根本心魔王,莫视真敌自安住。
刚才说到,降伏永恒的敌人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永恒的敌人就是自心的分别念。我们的用功之处应该在这里,而不是在外面勤作降伏怨敌、摧毁魔众等事。当然,自己念一念忿怒莲师心咒是可以的,但不必一门心思降服外魔。藏地有很多大修的遣魔仪轨,有修七天的、修九天的,但在法王如意宝的道场,并不将此放在首位,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把重心放在这类修法上面。根本的怨敌其实是我们自心的魔王,所以不要把外境当做真正的怨敌和魔障。降伏外魔不如降服自己的心魔。所以,一切的关键在于认识自心。虽然在禅修初期,分别妄念像敌军怨魔一样凶猛,但随着你认识到它的本性,令它安住下来,自己放松,这个时候,分别念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我们反观自己就会知道,一旦被情绪控制,比如生起强烈嗔心的当下,简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感觉特别糟糕,但是过段时间再看自己的心,当时那个嗔心的来源、住处、去处根本找不到,它的心本体完全不成立。不论用显宗还是密宗的观察方式,都会知道,虽然自己嗔心猛烈时就像疯子一样,但这个嗔心其实跟龟毛、兔角、石女儿并无差别,所以被它控制的自己真是个可怜的愚者。认识到这点,你就战胜了一个魔王,这非常重要。
世间千千万万的魔,其实都不如自己的心魔,如果能调伏心魔,一切都可调伏。《法集要颂经》云:“千千而为敌,一夫能胜之,莫若自伏心,便为战中胜。”意思是,一人能战胜成千外敌,不如能调伏自心,如果调伏了自心,那就是所有战争中最了不起的一种胜利。这不是理论上说说而已,实际上真正内观的时候,会明白一切的根本都是心。就如《妙臂菩萨所问经》中说:“一切诸法,心为根本。”
希望大家也看看自己学佛这些年来,真正观心的时间有多长。学院的道友又要背诵、又要考试、又要发心、又要听课,一天二十四小时中,真正能观心的时间可能确实不多。但有些情况也可能是自己不争气,否则总能抽出一些时间,一天至少观心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应该问题不大。很多人的时间都浪费在了闲聊或者其他琐事当中。拿我自己来说,虽然不算特别精进,但我总觉得时间宝贵,所以每天都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精细。我每天睡三到五个小时,早上很早就起,以傲慢心来自我评价,我一年下来做的事确实比很多人要多一点。我的时间多数花在翻译上,每天大概七八个小时。虽然惭愧修行上用的时间不多,但我一直在下功夫,并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记得1986年法王去道孚传法时给我们讲解《六中阴》,那个时候我发愿每天都要坚持禅修,虽然有时因为太累或没空,也偶尔中断过,但这些年来基本上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
所以我希望各位道友把修心重视起来。如果你对自己的心从来没有观过,甚至连这个意识都没有,那可能会自己活成一台机器。我们最宝贵的东西都在这颗心里,包括你学的法、你做的事,一切都储存在这小小的心中,就像把所有资料拷在一个硬盘里一样。如果不把这么珍贵的心运用起来,整天只知吃喝拉撒,那你就连人生十万分之一的价值都没活出来。
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安住下来,而不是把外面的世界作为对抗的怨敌。只要认识了分别念的真相,其实它没那么可怕,在自己的分别心中安住下来,修行就可以成功。一般而言,一个调心阶段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度过,但经过一两年的努力肯定是可以的。我们朵芒寺有二十来个修行人常年闭关,刚开始他们也有很多不好的状态,但后来有一位堪布给他们做了引导,我再去看的时候,这些人修行的效果都很不错。那位堪布本身很有修行,在学院和其他地方都闭关禅修过,但后来圆寂了。今年另一位对心性很有证悟的旺德喇嘛也圆寂了,我以前在他面前听过很多传承。不知是不是众生福报不够,这些很好的修行人、开悟者都纷纷圆寂。现在要找到认识心性的上师很难,要发现认识心性的弟子、道友也很难。其实这样的人也有,我们学院一些法师,境界多高我不敢说,但确实在法王或其他上师面前得过直指。不管怎样,一个修行人如果对自己的心性毫无了解,那确实有点失败。有些人外在虽然事业成功、名声远扬、眷属无数、财富圆满,可内心境界跟寻常凡夫一模一样,那最后也只有个空壳而已。
藏传佛教的修行最重视的就是有没有认识心性。当然,有些人对自己的境界隐藏不漏,但也有些人的境界,从他的语言行为中也可以判断一二。比如跟他接触一段时间后,会感到他方方面面都非常调柔,跟一般刚强难化的人截然不同。他在任何时候都十分放松,安住于自己的心性。我认识一些法王时代的老堪布,他们一直内观心性,不管在哪里都是乐呵呵的,从来没有丝毫烦恼、痛苦、纷争。相比之下,不认识心性的人,就算成为万众领袖,活得也很难受。大家看看泽连斯基和普京,再看看内塔尼亚胡,终日只能用各种武器将自他缠缚在痛苦的深渊之中。
我们在人世间遇到了珍贵的佛法,要是对自己的心性没有一点认识,那实际上就等于白来一趟。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许其他人不这样认为。总而言之,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心性。认识心性要靠自己,别人没办法代替。即使是法王这样如佛一样的上师,也只是在大众中指点窍诀,不可能单独给你验证。但如果你们把法王所讲的道理真正融入内心,然后自己依此努力禅修,相信每个人都会得到自己的境界,这是毫无疑问的。
生亦自生融自融,认识真相自然住,
了知自息自消要,行者稍得心休息。
在禅修的第二阶段,分别念虽然依旧产生,但就像云于空中产生,最终又消失于空中一样,分别念自己产生,也会自己融入心性法界之中。认识到这个真相后,就可以在这样的境界中自然安住。以这种方式安住,让心念自己产生,自己息灭,自然消失,懂得了这个要点,修行人的心就能稍微得到休息。
此前“妄念脱缰行者苦”的阶段比较难熬,有时令人自我怀疑:“怎么修了那么长时间,还是一点进步都没有?”开始苦恼、抓狂、灰心丧气。而在第二阶段,分别念产生后慢慢自行消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对心的样子开始有所体会。一旦认识了自心本面,哪怕面对一百个智者、一千个成就者的质疑,自己的境界也不会动摇,因为此时已经有一种明了的确信,有了这种确信,心就可以安住下来。
现在一些禅修课经常强调觉知,比如南传佛教的禅修引导会告诉你,要处于一种明清的觉知当中。这种修法虽然没有大圆满和大手印那么高的境界,只是要求你在行住坐卧中保持这种明觉的状态,但也是一种可取的观心方式。平时散步也好、吃饭也好、跟人聊天也好,都可以用这颗心来观察心的状态。这也是我们的心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最大特点——它可以观察自己。其他事物无法自作用,只能作用于他者,就像刀不能自己割自己。但心能知道自己现在处于状态,是在起心动念,还是安住于明清的境界之中。所以,当我们知道,其实心会自己产生,也会自己消失,只需让它自行平息即可,这个时候,修行者便开始尝到甜头了。
我们以前讲过《大圆满三大休息》,可惜人很难一听就开悟,否则讲了那么多的开悟之法,现在你们早就应该开悟了。很多人虽然听过《三大休息》,但是直到现在心还没有得到休息。无垢光尊者在里面每一品结尾都写了一句“疲劳心性当休息”,我在讲《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时候说过,如果你们没办法背诵整部论的话,至少也要把这一句背下来。我们的心无始以来漂泊动荡,疲劳不堪,如今应该通过修行让心性得以休息,然而很多人对此置之不顾,还是一直在外境上追逐不休。
就像用石头打狗,狗会去追咬石头;而用石头打狮子,狮子会直接攻击扔石头的人。大多数凡庸之人,一有机会就攀缘外境,总想从外面的世界抓住什么关键。其实往外找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答案,尤其是生死的答案。我相信,如果大家时时能依靠上师们的窍诀去真正观察自心,应该会有所开悟。尤其应按照密法的要求,一边祈祷上师三宝、忏悔罪障,一边自然放松、内观自心。不要过于紧张、激进,越是着急越难以证悟。应该把自己的心当成一瓶水,只要把它静置一处,慢慢就会自然澄清下来;如果你一再摇动它,它是不可能澄清的。大家应该掌握这种方法。
总而言之,修行人到了这个阶段,应该知道分别妄念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就像我们遇到难事时,越是着急,情况就越难掌控,不如把事情看淡,顺其自然。明白跟世界上诸多大事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心一放松,种种问题和麻烦就会瞬间消失无余。修行时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越是急于追逐,离成功反而越远。不如把心放松下来,观一观念头的本面,这个时候它就会像小偷被人发现一样羞愧难当,自己乖乖离开。
思维动念实固执,妄念无始串习力,
难止波动是幻军,终无力量如阳焰。
这是描述第二阶段的最后一个偈颂。
我们观察自心的时候,种种思维、起心动念,似乎非常坚固。这些顽固的执著、坚牢的妄念,实际上是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串习力。就如第一阶段分别念难以阻挡,因为众生的种种业力,要彻底制止这些波动的妄念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我们去观察它的本质,会发现其实这些念头只是幻化的敌军,完全不用害怕。最终它的力量会衰竭,就如虚空中的阳焰一样。
这些句子有很深的意义,希望大家认真思维。要了解妄念,用不着别人来教,因为妄念人人都有。但为什么有些人能成功认识它的本质,从而证悟心性,修行成功,而有些人则越修越不堪能?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关键。妄念跟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有关,而每个人的习气业力各不相同。唐密的根本经典《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中列举了六十种心,如农夫心、罗刹心、人心、河心、狗心等等。众生的心就是如此千变万状,有的像猴子一样,一刹那都安住不了,有的像天人一样,总想随心所欲……种种复杂深幽的心态,想要一修行就立即调伏,也不太实际。我们大家都在禅修,有些人很快就有收获,而有些人一直突破不了瓶颈,这确实跟前世的业力和串习力有关。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有的坚强稳重,有的优柔摇摆,有的悲观消沉,不管你属于哪一种,只要方法用对,早晚一定能认识心的本性。
《坛经》中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先对自心有所认识,然后真正现量见到心性本面,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叫做大丈夫、天人师、佛。我以前讲这部经时,曾让你们把这句话记下来。这个教言不是说给别人听的,大家应该时常思维,观照自心。当然,虽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但也不是一点利益都得不到。华智仁波切在《前行引导文》里说,顶礼时如果思想涣散,除了自己的身体白白受累以外没有任何实义。很多上师对此解释说,并不是一点实义都没有,即使在散乱中顶礼也是有一些功德的,只是意义比较少。不管怎样,如果我们此生直到临死还不认识自心,那学法确实不算成功,尤其是那些得过大圆满直指法的人。即使有这么殊胜的机缘,但自己要是没调好心,也未必能开悟。所以,大家最好一边忏悔业障,一边努力认识自己的心,这相当重要。
放着自己的心不去观,整天在外在形式上用功,那已经远离佛法八万四千里,确实有点可惜。人身如此难得,修行如此不易,大家应该在关键的地方努力。很多道友每天拼命发心、拼命闻思,非常辛苦,我看着也很心疼。离家求学不容易,在这里待下来也不容易,克服种种困难更不容易,既然这所有不易你们都能战胜,更要反观自己的心,依靠所得的窍诀,在心性上有所认识。
认识心性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共同乘的方法、中观的方法、大圆满和大手印的方法……不论用哪一种,一定要在这上面努力。如果对心有了认识,往后就能顺利地修行下去。否则就跟外面一些比较飘的佛教徒一样,想学想修,但又抓不到重点。我并不是说我讲的才是重点,但至少我在上师面前学过那么长时间,自己也看过那么多书,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这点我还是能分辨的。就像一个文玩商人,哪颗是假的天珠,哪颗是真的天珠,这点应该是知道的。所以,我希望各位佛教徒,不要把形象上的法视为最究竟,而对最究竟的法置之不理,甚至一无所知,这就太可惜了。
到此第二阶段就讲完了。
3.妄念为友
第三妄念现为友,显现利害取舍小,
妄念内摄心平静,放去置住如良仆。
随着妄念力量逐渐减弱,到了第三阶段,妄念就从之前的敌人变成了好友。世间不共戴天的仇敌,有时候因缘到了,也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妄念在你不认识它的时候,确实对你危害很大,但现在你们已经认识了,就可以像好友一样相处。这个时候一切显现的利害取舍,跟前面比起来已经小了很多。当你将念头往内收摄,它们就会慢慢平息,心就能平静下来。这个阶段分别念就比较听话了,你怎么指挥它都可以。不论你让它观佛像、念咒语、观空性、修大悲、观生圆次第,它都会乖乖听从。你把心放出去,去哪里它都可以;把心摄回来,安住一处,它也特别乖顺。这时候心就像一个很好的仆人一样,主人稍微吩咐,它就立刻听命。这种修行是很重要的。
这里的修心主要是修寂止。去年我们讲过两节麦彭仁波切的寂止修法。如果要想让心真正得到调伏,依靠上师们的教言修行寂止十分重要。只要心能调伏,世间一切取舍、利害、黑白、对错都不会让你再生计较。这个时代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很多人都非常较真,一定要争个是非对错,结果越争越自讨苦吃。其实只要和分别妄念做了朋友,你就可以自然观察五毒烦恼,它们也没什么害怕的。在《孔雀灭毒》一论中,贪嗔痴慢嫉全部可以转为道用,并不需要完全舍弃,比如对于嗔心猛烈者,我们可以利用现似的嗔心来修忿怒本尊,作为一种以毒攻毒的对治方式。
虽然在禅修的第一阶段,妄念非常可怕,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面对妄念就不会再怕了,特别是当你认识到它的本质以后。我们以前讲过九住心,用来比喻心的大象,最开始是黑色的,随着修心过程慢慢变白,修到第九种住心的时候就完全变成白色了。我们的心刚开始就如一头野象,不管遇到会肆意践踏,但可以一点点驯服它。最后修到专注一处,获得一缘等持,这时候心就基本上调服好了。
修心的前三个阶段非常重要,这是认识分别念的过程——开始很可怕,中间它的力量转弱,到第三个阶段,就已变成了好友。到了这个时候,就像阿底峡尊者所说:一天产生一百个分别念,就是一百个法身智慧。汉传佛教的禅宗也强调这个道理。所以,这个阶段的修行者没有什么畏惧。
心王已得自在故,妄念所生苦痛刺,
如风不损于虚空,于此广大如病愈。
到了这个阶段,心王已经获得自在,可以自如驾驭。这个时候所有分别妄念产生的能扎痛你的刺,统统对你不再构成任何危害,全部消于虚空法界之中。就像空中生起再大的龙卷风,也不会损害虚空一样,对于真正修心成功、心得自在的人,所有利刺般的分别念都不会带来分毫损害。
分别妄念一直给我们造成种种痛苦,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是自己的得失。今年评选堪布堪姆的时候,有些人就因为没有评上而伤心失落。为什么会有种种争取、种种贪执,其实都是因为自己修行不好所致。如果你修得够好,不论遇到正面负面的事,都不会有太多执著,而是像面对花开花落一样自然。可惜很多修行人做不到这样。
心得到自在的时候,所有分别念的刺痛都会消失无余,就像是从一场大病中康复过来,从此之后再不复发。禅定有了一定功夫就应该如此,这是很多禅修者都有的状态。《大般涅槃经》中有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往昔在一棵树下坐禅,一直如如不动,当时一个有五百辆车的商队从面前路过,扬起的灰尘弄脏了他的衣服,而佛陀根本没有察觉。又有一次,佛陀在田间坐禅,当时天降惊雷,当场吓死了两个农民和四头牛。佛陀出定看见很多人在旁边大哭,一问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些人都很诧异,问佛陀刚才是入了灭尽定,还是睡着了,为什么对这么大的雷毫无知觉。佛陀回答他们,这两者都不是,只是入了一个初级的禅定。我们当然无法与佛陀相比,但有些厉害的修行人确实能进入很深的定境。我翻译的《藏密佛教史》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事迹。总之,真正心得自在时,世间的苦痛根本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
已知法性心实相,思前妄念极顽劣,
如仆较主高一筹,行者心中喜日升。
现在已经知晓了法性即心的实相,想想前面妄念特别顽皮恶劣的时候,就相当于仆人比主人高过了一头——原本该是主人地位更高,但是仆人反而占据了主人的位置,成了仆高主低的颠倒。这个比喻的意思是,我们的分别念本来虚妄不实,唯有心性才是真实的,所以心性才应该是拥有指挥权的主人,然而凡夫一直颠倒而行,主人的权力没有用上,反而让仆人驾驭起了主人。
这个教证我以前也讲过,大家应该有印象。世间人心中常乐我净的颠倒执著占据上风,代替了主人的位置。当我们真正了知心性的时候,才发现之前顽劣放肆的分别念只是假冒主人的奴仆而已,这多么可笑。世人一直倒行逆施、以仆作主,把主人的权力让给仆人,其实彻底错了。我们不能纵容虚假的分别念,让它有机会凌驾到主人头上,而应该认识真正的心性,还原它主人的地位。
认识到心的本性以后,修行者的心中自然会升起喜乐的太阳。一旦真正了知心性,主人回到了原位,仆人就被赶了下去。以前分别妄念一直作怪,贪嗔痴占据上风,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痛苦。现在无分别念的心性回归本位,其实它才是真正的主人。这个时候,修行者就能告别痛苦,获得安乐。
我觉得麦彭仁波切的这个比喻非常有意义。现实生活中,确实有无数人错把仆人当成了主人。只有极少数人能真正了悟心性,还原主人的位置。这个比喻非常巧妙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驾驭妄念怨敌时,三界无一未征服,
无敌无魔无大怖,瑜伽战胜得之最。
当心性回到主人的位置,驾驭了妄念的敌人,也就是心获得自在,不再让分别念肆意妄为,这时整个三界之中都没有任何你降伏不了的敌人。这个时候没有了怨敌、鬼魔、恐怖,瑜伽士就获得了最大的胜利和快乐。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世间一切痛苦、一切恐怖、一切魔扰,其实全部来源于我们的心。如果你通达自心本面,分别妄念就会被统统制服,这时候世界上哪里还会有不平。正如《心经》所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外面粗大的烦恼分别全部都会隐没。寂天菩萨还说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只要调伏了这颗心,一切能害之物都会消失;而若是不能调伏自心,在这个世间永远都难以获得胜利。世人总想战胜对立面,甚至金刚道友之间也会心怀不平,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不息。其实只要我们降服了自己的心,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
已得心要法觉受,多思多修徒劳因,
无论如何修行果,皆摄自心安住要。
这是第三阶段的最后一个颂词。
如果我们已经得到了最关键的心要,也就是说,在修心过程中有了觉受,知道了原来心是这个样子,这个时候安住观心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在其他法上多思、多修,这些都徒劳无益。
观心极为重要,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的学习,以后要学会观心。不要停留在口头禅上,要实际修行。这个道理我一再强调,但是对有些人不一定起作用,也有些人听过以后应该会有所转变。修行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前面,我们的人生非常短暂,一定要学会禅修。掌握了这个重点,其他外在的各类思维和修持,相对而言都不算重要。禅修的时候应如《上师心滴》所讲,要断除身语意外内密的九种琐事,包括身体的转绕、顶礼,语言的闲聊、念诵,心的思索、观修等等,这些全部都要放下来。对于修行人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在认识心性上下功夫。当然,其他行为也不是没有意义,磕头也好,做善事也好,都有一定的功德,但最关键的是要认识自己的心,因为只有这颗心才会生生世世一直跟随你。总之,只要得到了心的觉受,其他勤作都是徒劳无益的。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学会将你的修行全部摄于自心安住的要点之中。
有些人已经学佛很多年了,但连半个小时都不能安住,你在这个世间不知道还能活多少久,再这样下去,你今生的修行应该说是不成功的,只能发个愿下辈子好好修行。人生已经过半,如果现在还不去修,那以后就不好说了。如果你现在有了修行的兴趣,就要认真了解这三个阶段。
这次我们学习这部《禅修深义密要》,主要是为了掌握禅修各个阶段的状态,懂得这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