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6课
2022年8月15日
第9节·不曾违背上师心愿
根据大圆满的说法,传承必须像金线般未被破誓言的锈所染污。特别是所有与金刚上师阿阇黎有关的誓言,都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要如理如实地依教奉行。
与金刚阿阇黎有关的誓言,我们在学《事师五十颂》和十四条根本誓言的时候详细讲过。密法对我们的相续,尤其是斩断烦恼方面,有非常大的加持力,但密宗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与金刚上师的誓言要清净。守护誓言要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在短短的人生当中,千万不能跟金刚阿阇黎产生丝毫矛盾,或者缘上师做不如法的行为,要如理如实地依教奉行。
接下来,法王以一个自身的实例来讲解这个道理,就像西方很多人演讲的时候,也喜欢拿自己举例。
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我和上师相处只有那么几年,但正如我告诉你们的——有一次,我在托嘎如意宝面前发誓:“我保证不再去超度亡人,也不在大众中灌顶。”
法王刚到石渠求学的时候,没什么认识的人,大家对他也不怎么重视,但过了一段时间,法王的感召力渐渐展现,于是经常有人请他去做超度。
我们学院有一群人专门喜欢给人超度,有时是别人叫他们去,有时没人叫,自己也要天天去。我们金刚降魔洲好像还没有这种现象——即使去了,你们可能也念不来破瓦。(众笑)
当时法王不是不想度众生,因为超度时会有供养,法王担心接受供养像是贪执世间法,觉得不太好。同时,还有很多人请他去灌顶,法王觉得这样会让心不清净,可能沾染世间八法。于是,他就跑到上师跟前发愿不再去超度亡人,也不在大众中灌顶,谁知挨了上师的批评——看来法王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他老人家说:“如果你不想灌顶,不灌顶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发誓。”
虽然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似乎做了一件上师不欢喜的事。老实说,除此之外,我没有做过其他不合上师心意的事。
法王在整个依止上师的过程中,除了这件事之外,一次也没有做过令上师不高兴的事。
第二天,具德上师托嘎如意宝一边给我们一些人传讲引导法,一边开玩笑地说:“嘿,你们怎么看?我的小胖活佛昨天向我保证,他不再灌顶,也不超度亡人了。他这次是不是承诺不再行持他利了?哈哈,快过来,我们俩碰碰头。”他做了一个十分疼爱我的亲昵表示。当时是以一个玩笑开始的,后来我们碰头时,上师看起来很开心。
当时表面上看,托嘎如意宝并没有批评他,而是一边开玩笑,一边让他过来碰个头。碰头是一种很微妙的表示,换作我们,也许不一定能察觉上师的密意。其实这是法王一个伤心的时刻,法王直到晚年,还经常边哭边说,自己不该在上师面前说这些话,不管上师说什么,应该永远让上师欢喜才对,但当时说错了话,这是不应该的。
临近圆寂的时候,上师特意来到大众面前说:“也许别人会笑话我,但对我来说,我的小胖活佛比别人重要一百倍、一千倍。正因为如此,从今以后,我的小胖活佛怎么做,你们跟着这么做就可以了。我有点坐不住了,要回去了。”说完就上去了。
这是后来托嘎如意宝接近圆寂的时候,对大众所说的话。“小胖活佛”是他对法王的一种昵称,可能法王当时身相有些壮实。藏文里这个词是“嘉功玛”,一般是表示比较饱满、庄严的意思,所以我翻译为“小胖活佛”应该也是可以的。
这里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托嘎如意宝可能已经病重,所以讲了这些话后,就回了住处。托嘎如意宝住的位置可能在经堂的上方,所以说“上去了”,现在江玛佛学院也是这个布局。
平日里,上师总是这样关爱我、呵护我。就在他圆寂的前一天,上师在几个人的搀扶下走出了卧室,正好遇到了我。他说:“快过来。”我来到他跟前,上师说:“我的小活佛,去年你家乡的人来接你,那时候我舍不得让你走。今年,是我们父子俩离别的时候了。”说着给我碰头加持,口中似乎在发愿。那时候的我,不要说发愿,连一句话都回答不上来。
托嘎如意宝圆寂的前一天,正好遇到了法王。这个场景法王跟我们讲过很多次,每次回忆起来都会落泪。那时,托嘎如意宝已经知道离别的时候到了,于是给法王碰头加持。法王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接触上师的身体。当时上师口中似乎在发愿,可是法王连一句话都回答不出来。一般来讲,上师即将前往清净刹土之时,弟子发愿是很重要的。可能是因为上师突然如此示现,所以法王一时间又伤心,又害怕,又紧张,不但没有发愿,连话都说不出来。
第一次见到托嘎如意宝,他也显得格外欢喜。虽然我是和周巴一起去的,但是托嘎如意宝问:“你们两个当中,你更出色一些吗?”
我回答说:“我们没有什么好坏的差别,只是两个普通的僧人。”
托嘎如意宝又说:“很好很好。你们两个刚到,没有吃的吧?应该给你们一些食物,但我只有一点咸的糌粑。不过没关系,明天南晋活佛家将请僧人去念《甘珠尔》,如果你们两个去那里,可能会得到一点食物。如果这里分念经钱,我会让人给你们留着……”
接下来法王回忆了初次见到托嘎如意宝的情景。也许是随着他的情绪转变,场景也跳跃了,就像一些西方小说一样,镜头从上师圆寂前的场景突然转换到了最初来到江玛的时刻。
当时法王和周巴同行,在我以前写的《法王略传》里有一幅画像,画的就是他们二人背着包一同前往石渠。他们刚到的时候,没有吃的,托嘎如意宝给了他们一些咸的糌粑。在我们炉霍的农区,人们经常在糌粑里放一点盐,可能石渠也有这种习惯。对于当时的求学者来讲,只要有食物,不管是咸是甜都可以。托嘎如意宝也没有其他食物给他们,可能当时那里的条件也比较艰苦。
刚来喇荣的时候,法王如意宝也给了我们许多关照。对于新来的有缘弟子,上师们确实会给予重视。我也经常给大家讲,新来求学的人,在生活上、精神上,难免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一定要尽量关照他们,对没住处的要借个住宿,对没生活费的要给一点钱。我刚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法王的帮助,可能在这里待不下去。那个时候的喇荣可不像现在,整个山谷里什么资源都没有,买一袋面都要走几十里路到县城去。所以,对新来的人,要多给予他们照顾。就像法王当时刚到江玛,托嘎如意宝就安排他去念经。后来法王也经常关照我们金刚降魔洲的道友,常给大家送糌粑、酥油、奶渣之类物资。
我们去那家念了《甘珠尔》,结果得到了一些食物。当我们回来的时候,托嘎如意宝看起来非常开心。平日里他对我也是独一无二,说:“我的小胖活佛做了什么,我的小胖活佛是如何如何……”
他们念经回来,托嘎如意宝也非常开心。两个人念一遍《大藏经》,可能需要好长时间。当时他们刚到石渠,其实是很辛苦的,我们现在坐车去那里都要一天的时间,走路就更不知道要多久了。那里的条件现在也不是很好,更不用说那个年代。相比他们当初的求学经历,我们如今求学真是容易了太多。但现在也有一些新来的人没有生活费,我希望各位道友多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些发心的岗位,让他们有住的地方、吃的地方,这样一边闻思一边发心也是很好的。
刚到那里的时候,我的肺很疼,晕倒过几次。后来我到上师跟前,他开玩笑地说:“我的小胖活佛死而复生了。后世这个地方怎么样啊?”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法王那时候身体不太好,但后来肺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刚到江玛时,法王肺疼得晕过去好几次。托嘎如意宝开玩笑问他,后世的这个地方怎么样啊?因为人晕过去后再醒来,就像从中阴回来一样,所以托嘎如意宝这样逗他。
说起跟上师在一起的经历,我们很多人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亲身感受。我在《梦尘回忆录》里也写了一些和上师相处的片段,有些经历已经忘了,有些还清楚记得。
说起他对我的慈爱,即使是他真正亲生的儿子,好像也不会得到比我更胜一筹的关爱了,这一点他老人家也说过。我曾经想过:他老人家是不是太宠爱我了,还是显现上对我有一点信心呢?在初次见面、中间依止、最后别离的任何阶段,我都没有做过真正违背托嘎如意宝意愿的事情。虽然我是一个非常贪玩、调皮的人,但他从来不会对我表现出生气的样子。
大家也应该这样观察一下自己,我们在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最初见面的时候,中间依止的时候,最后离别的时候,这几个阶段里,是否从来没有违背过上师的意愿?法王年轻时确实比较贪玩调皮,但他在依止上师的整个过程是非常如理如法的。
华智活佛也说:“你生生世世的上师,就是托嘎如意宝。”确实如此。如来芽讲过,他从未做过任何让具德上师瞪他一眼的事。我之前讲的“发誓不做超度”那件事,不知道上师是怎么想的,除此之外,我真的没有做过什么让托嘎如意宝瞪我一眼的事。
这位华智活佛就是华智仁波切的转世,他说法王生生世世的上师就是托嘎如意宝。法王除了发誓不做超度那件事以外,没有做过任何让托嘎如意宝瞪一眼的事,这还是很难做到的。
托嘎如意宝终身修行的法,就是这部《赞戒论》。
这段文字应该是由法王讲《赞戒论》的一段音频整理而成的。
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件轻视清净戒律的事。你们也要好好祈祷托嘎如意宝。我的上师与众不同,他是真正的圆满佛陀。
总的来说,所有上师对我都很好,比如罗珠上师、札宗堪布、观音上师班玛斯德,显现上都十分喜欢我。堪布达吾偶尔会批评我几句,但他也是好心好意才那样对我,并不是因为憎恨我。我和邬金丹增、嘉花桑波等人在洛若寺学习时,他最器重的人就是我。后来我在石渠的时候,一是因为托嘎如意宝是他的上师,他也想去拜见,二是因为想见我,所以他才去的。可以看出,所有上师对我的欢喜心都是数一数二的。
显现上诸位上师们都非常欢喜法王如意宝,除了堪布达吾偶尔会批评几句,但那只是在法王很年轻的时候。这里提到的邬金丹增喇嘛,可能很多老道友都认识,他是觉姆们的堪布,就住在坛城下面,已经圆寂了。堪布达吾其实对法王很器重,有一次专门去石渠看望他。那时候去石渠可不像现在坐一天车这么简单,所以达吾堪布其实对法王非常好。
如果有人问:“你做了什么才令上师们欢喜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从来没有供养过财物,从来没有做过承侍,也从来没有真正通过修行来供养,大概是往昔的一种缘分吧。
以前我祈祷所有上师时,好像都是带着一种欢喜心祈祷和发愿。也许正因为如此,所有上师都以同样的欢喜心回应。
法王很谦虚,说自己并不知道做了什么才令上师们如此欢喜。要令上师欢喜,或是做事承侍,或是供养财物,或是闻思修行。法王在财物方面确实没什么可供养,但他说没有通过修行来供养,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法王的闻思修行非常好,这只是他的谦虚之辞。
法王最后解释道:因为自己以极大的欢喜心对上师们祈祷和发愿,所以上师们都以同样的欢喜心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