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55课
2022年11月1日
第85节·心要善良
这是《不凡》的最后一堂课。当初我们建议,这本书主要面向在家人,让他们从中得到利益,所以这次编辑组也非常用心,其中许多道理比较易于接受,对于在家人也不难做到,以后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给他们讲一讲。
全书最后的落脚点是什么呢?我们要追求往生极乐,而往生极乐世界,至少也要得到人身,所以基本的要求是守一条不杀生戒;而一切的基础,是有贤善的人格。就如《胜利道歌》的次第,法王留给我们的最终窍诀就是: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
当然,这些道理说来简单,但不一定能真正做到。一个人的心是善是恶,一定程度上与他旷劫以来的习气有关。多生累世都很善良的人,遇事一般不容易动摇。但如果生生世世中恶的习气很重,遇到一点小事,本性就可能暴露无遗。改变习气是很难的,但是遇到佛法以后,很多人也能彻底脱胎换骨。就像奔公甲格西,以前是个恶名昭彰的大盗,但后来依止了善知识,以勇猛坚毅之力对战自己的恶习气,最后终成一代大德。我们这里也有些这样的修行人,他们对比自己昔日的劣迹,发现通过闻思修行,心态有了极大的改善,也不由地为自己赞叹。
所以,人分这么几种:有些人无论怎样都改不了恶习;有些人与生俱来心地善良;而更多人,通过依止上师和修行窍诀,获得了根本的改变。
无论是胜是劣、是上是下,每个人都要尽力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绝不会有心不善而是好人的现象。
世上之人形形色色,有优秀的也有差劲的,有高贵的也有卑下的,但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要尽力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这才是根本。一个人满心恶念,却能当好人,绝无这种可能。不过,现在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变化很大——我们认为的善人,在主流评价中也许饱受非议;我们认为的恶人,在大众观念里却备受追捧。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
所谓的心善,可以说完全包含在信心和悲心之中。
对上者——三宝、上师,要有信心;对下者——可怜众生,要有悲心。这非常重要。
世人常说:“某某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对大大小小的众生都很仁慈。”
人们总喜欢评价他人:“这个人真不错,从来没对谁发过脾气。”“这个人不太行,刚开始和谁都很好,后来全部反目成仇。”“这个人有些地方还可以,但也有很多毛病。”我以前说过,评价是最好的镜子。有的人整天到处观察,对人评头论足,但其实自身也有很多问题——当他沉迷于当裁判时,也许别人也正在评论他的不是。
行为善良就是不伤害他众,比如不偷盗、不杀生等,警惕罪业,努力做到心地善良……这其中没有不包括的善法。
所有的善法,实际上都可以归纳在法王的这个最终窍诀里。我们都应该自省,虽然已经穿上了这身僧衣,但是自己的心有没有随之变换?心如果不换,衣服再怎么换也没有用。头发能剃掉,但内在的嗔恨心、嫉妒心有没有去除?如果恶心一直不改,即使剃掉头皮也没有用。
有的人以前在社会上风评还可以,但出家以后反而性格恶劣。佛教团体里也有各式各样的人,有时候看上去是一个庄严的僧团,但和有些僧人逐一接触下来,会发现这个烦恼也很重,那个痛苦也很多。就像羊毛乍一看很白,但如果细致察看每一根毛,有的结了脓,有的长了虱子,藏着各种污垢。所以,我们的僧团如果只是整体看来让人生信心,但私下里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不行的。
真正善良的人,与他人相处应该和谐。所以,人际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人际关系不好,想发心也不太可行。以我多年的经验,一个心理脆弱、生性懒惰、与他人相处不了的人,即使有再专业的技术,再顶尖的文凭,也什么都干不了。这种人不论在哪种环境里,基本上都寸步难行。相反,有的人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为人踏实,做事可靠,内心不会特别敏感、计较,这样的人慢慢沉淀下来,不管是闻思修行,还是做世间法,都很有前途。
大家在这方面为人如何,应该自己观察自己,不要等别人来评价。人是很复杂的,有的人看起来人五人六,但只要几个人一起做件事,彼此的性格、脾气、习性、智慧,就会全部暴露无遗。只需一阵子的相处,就会落下一辈子的印象:“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的。”外表可以伪装,但人内在的习气通过行为和语言引发的时候,谁都能看得出来。所以,多和他人相处,有时候也很重要。
我建议一些闭关修行的人,如果认为自己修得比较好,可以来跟大家一起发发心,哪怕洗个碗、扫个地也行。当你接触到不同的人,有的侮辱你,有的诽谤你,有的赞叹你,这个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的修行境界究竟如何。如果一年发心下来,没有生嗔恨心、傲慢心,那就可以继续禅修。如果做不到这样,即便你闭关时好像已到达四禅的境界,可一旦走进社会,各种痛苦又会被激发,那说明修行还差得远。
简而言之,我在这里讲三条:
下面法王说了三条要点: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杀生,以及贤善的人格。
第一,哪怕只念一句观音心咒,也要回向“愿自他所有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把阿弥陀佛作为日常的本尊,祈祷往生极乐世界。
我希望大家每个人在天降月尽力念诵阿弥陀佛心咒,尽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然万一哪天死亡突然降临也未可知。我自己不管再忙,都在尽力完成每年咒语的念修量,所以大家应该努力。
第二,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清净的戒律,都要守护。假设守护不了很多,也要尽可能守护“不杀生”这一条戒。
关于“不杀生”这一条戒律,最基本的是不杀人,当然,如果能够做到,最好任何众生也不要杀——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点杀,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时时刻刻要努力做到心地善良。
真正做到心地善良,也就有了所谓的贤善人格。
除了这三条,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个你们很容易理解。请大家记在心中。
愿万事顺遂,心想事成,善妙光芒遍布三界。吉祥如意!
这三条就是法王最后的教诫,希望大家牢记于心。
以上算是把《不凡》讲解圆满了。在一部法传讲圆满时,我们要一起做个会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