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53课
2022年10月29日
这部分内容都在讲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每年的极乐法会,就是最好的发愿机会。你们来到喇荣求法,我有两点期望:一是内心要对空性法门有一些认识;二是要好好念诵《普贤行愿品》,这是我们这个传承的特点。藏传佛教中有很多发愿文,比如弥勒愿文、龙猛菩萨愿文、《入菩萨行论》中的发愿文、《极乐愿文》、《普贤王如来愿文》等等,但法王如意宝最重视的,还是《普贤行愿品》。
你们不可能永远留在这个喇荣沟里,我希望每个人学成归去的时候,都是满载而归,至少也要得到一些真正的窍诀。所谓窍诀,不是把法本背下来就行,而是从内心深处,对这些法产生一种深度的感应;即使达不到,自己也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这里求学时没有真正深入,等你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可能一开始还会学一点法、念一点咒,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身边的人事物吞没。如果修行无法自理,很容易落到这种可怜的下场。
你们有些人已经在这里学习了很多年,看看前辈高僧大德,他们外出求学其实大多只有短短几年,但还乡以后完全可以开展弘法利生的事业。有的人尽管在喇荣待了很久,可相比当初刚来的时候,好像没有太大长进。虽然听了很多甚深法理,相续中种下了一些善根,但这仅仅是自利而已,作为大乘行人,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为众生带来更多利益。
大家每天共同闻思研讨,这样是很好的。不管你是有疑惑还是想倾诉,都可以在有智慧的金刚道友面前畅所欲言,这样一来,一些想当然的见解和自以为是的怀疑,当下就会被粉碎。所以,这种形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每个人在这段求学过程中,都应该在内心获得一种信念:“我曾经在喇荣学法时,传承上师们非常重视《普贤行愿品》,所以,哪怕只能劝动一两个人,我也要劝他们每天念诵。”“我们喇荣五明佛学院非常重视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也要让身边的人都发愿。”如果你们经过这段求学历程,能拥有这样的信念,那法王如意宝当初创建这所佛学院的用意也就实现了,你们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求法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相信你们来到喇荣苦行求学,都是为了将来弘法利生。很多事情以我们的智慧虽能做到,但外在的因缘不一定具足,因缘顺遂固然很好,若是没有因缘,也只能如此。但如果外在条件具备了,可你内在没做好准备,那就要怪你自己了。如果求学期间天天睡懒觉、说闲话,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那么应该感到惭愧。有的人非但不好好闻思,还在僧团中搞种种破坏,身穿出家人的衣服,但所作所为却有损出家人的庄严,这就太遗憾了。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在这样庞大的僧团中,有千分之一的人心术不正,也是难免的。所以我们为了学院的管理,不得不制定一些纪律、定夺一些事情。我知道这里绝大多数人,都在精进求法,你们都非常不容易,正因如此,每个人都应该端正心态,重视所学。
接下来是动机。如《宝鬘论》中说:“众生界无量,欲利彼如是。”如果你不只是想着自己,而是带着“愿普天下一切有情在今生命终时,立即往生到怙主无量光佛足下”的意乐来念佛,那么为利益无量众生而行善的功德利益也是巨大的。
往生极乐世界的动机是什么呢?就是发菩提心。众生界无量无边,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利益众生,功德也无量无边。所以,念阿弥陀佛心咒也好,念《极乐愿文》也好,念佛号也好,真正的发心应该是为了利益无量众生。
很多人最初来到这里只是为求自利,求法也是为了自己而求,修行也是为了自己而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日濡月染,就会明白,原来为自己不如为所有众生。所以,要知道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内心,改变人类,改变生活,甚至改变整个世界。人在未经教育时,往往很自私,通过学习大乘佛法,才会懂得这个道理:原来我们闻思修行,是为了利益众生;发愿往生,也是为了利益众生。
所以,我们念佛时应该怀着这样的意念:愿普天下一切众生,命终之时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为了利益无量众生而行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这只需我们稍微调整心态而已,比如以这种心态来回向:“我今天的所有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不论听法、发愿,或是做任何善法,都要如此作意,一天至少这样观想几次,这很重要。
平时我们要经常思考:怙主无量光佛与往生极乐世界的大愿、极乐世界容易往生、如果往生则何处都不会有比这更大的功德利益。如云:“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及八十一佛刹,庄严功德合为一,超胜诸刹最无上,祈祷往生极乐国。”
平时要多忆念阿弥陀佛,要经常发往生极乐的愿,要思维极乐世界非常容易往生,而且功德利益比其他任何刹土都大。就如《极乐愿文》所讲:百千俱胝那由他的佛刹,全部功德都集聚于无量光佛的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虔心祈祷往生极乐世界。
念诵《极乐愿文》的时候,要念得非常悦耳,尤其是在极乐法会上,大家同时以真诚的信心和悦耳的音调来念诵,这是极其殊胜的。乔美仁波切所造的这篇《极乐愿文》,在藏地连不识字的人都能倒背如流,是非常有加持力的。
怙主无量光在因地是菩萨时,曾发愿:“百千俱胝那由他刹土的所有功德合而为一,愿我未来成佛时,于如是刹土中成佛。”如今,他的大愿已经实现了。
怙主无量光佛在因地身为法藏比丘时,曾经这样发愿:愿我将来成佛时,所有如来刹土的功德,全部具足于我的刹土当中。如今他的大愿已经实现了,所以我们要往生清净刹土,首选就是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不像五台山、普陀山等在不清净所化众生前显现的刹土。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时,只有快乐,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生老病死等痛苦,甚至连痛苦的名字都听不到。
一个连痛苦的名字都听不到的地方,真是让人羡慕。我们闭关的时候,关掉手机,隔绝外界,一个人安然静坐,确实不会被痛苦所扰。除非自寻烦恼、自我折磨,一般闭关静修的人也算得上连痛苦的名字都听不到。但这只是暂时的安宁,不能解决长远的痛苦。只有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才能永远断绝一切痛苦。
就阿弥陀佛的寿量而言,如云:“彼刹阿弥陀佛尊,住无数劫不涅槃。”所谓“无数劫”,是无法用人间几亿年来衡量的。
《极乐愿文》中如此说道:阿弥陀佛住世无数劫而不涅槃。所谓无数劫,是指无法用人间千万亿年的概念来衡量。最后阿弥陀佛还是会示现圆寂,到那时候,观世音菩萨会继续护持这个刹土。
有句话说“菩萨们要重新修行自己的刹土”,但我们不需要修行刹土。怙主无量光佛在很多阿僧祇劫中积资净障,已经修成了这样的净土。我们只需要像儿子回父亲家一样去那里就可以了。
《现观庄严论》中讲过,菩萨到了八地以上,要修行清净刹土,就像建设自己的国土一样。但是我们不需如此,因为阿弥陀佛在多生累劫中积累资粮、净除障碍,已经修成了这样的刹土,我们只需要像儿子回父亲家一样,直接去那里享受各种圆满快乐就可以了。
释迦牟尼佛和怙主阿弥陀佛在学道期间,多次受生为国王、王子等,他们二位总是在一起。因此,凡是入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中的行人,如果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能往生。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在学道时多次互相作过国王、王子,他们多生累劫中经常在一起,关系十分要好。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人祈祷阿弥陀佛,会得到更多的照顾,“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来的吧。我这里有来自各个世界的有情,但释迦牟尼佛是我的好朋友,我一定要给你安排一个好住处。”(众笑)
所以,你们都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全心全意地持诵阿弥陀佛圣号。
每年的极乐法会,大家不管在不在学院,都应该全心全意持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或心咒。法王如意宝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如此殊胜的窍诀,只要每年年初萨迦月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忏悔罪障,年底天降月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最后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问题。为什么要念金刚萨埵心咒?如果没有清净所造的罪业,不一定能顺利往生。作为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弟子,我们应该认真修持这些法门。
大家这次能在学院念阿弥陀佛,僧众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应该认识到这种机缘非常难得。确实,论修持善法,学院算是最理想的地方,自己在外面修行,无法依靠集体的力量和共修的威力,还要对抗环境的散乱。但即便如此,已经毕业了、离开了的道友,自己每年还是要坚持念修这些心咒,我觉得对你们而言应该不难,希望大家认真行持。按照常理,求法者从一位上师那里获得了窍诀,应该让所得之法永远跟随自己,这才算是拥有真正恒常不变的信心。而现在有的人今天依止这位上师修一个法,明天又去那个道场念一个仪轨,到头来连一个真正的所依之处都没有,只能像个孤儿一样漂泊,非常可怜。
我们现在依止同一位上师,住在同一个道场,是非常难得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因缘,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生活方式、业与烦恼的力量,都各不相同。但我们现在共聚此处,依止具德上师,共同修持能永远饶益众生、利益自己的佛法,这一点,凡是意志坚定、信心稳固的人,应该都做得到。
《不凡》的后部分,收录了很多与我们修行有关的法王教言。就如我之前所讲,即使法王本人亲自在这里开示,讲的也是这些道理。他老人家当面的加持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但除此之外,言教方面也不外如是。虽然很多道友没有亲自面见过法王,没有亲耳聆听过他的金刚语,但是法王留下了这些教言,结集成文字,其实就是无嗔阿阇黎——没有嗔恨心的上师,随时向他请教,就随时给你直接讲窍诀。如果能这样想,你们肯定会有一些内在的转变。
所以,希望大家遵照法王的教言,在这个殊胜的天降月,跟随僧众好好发愿,认真完成该念的心咒数。我们本来应该在这个时候举办极乐法会,喇荣寺这边前段时间也递交了申请,但是因为疫情,法会是不能开了,不过你们自己念不念,那是你们的事情。我对这些管理制度没有什么意见,但我非常希望大家,每年都能按照学院的传统好好念修金刚萨埵和阿弥陀佛心咒,这是我们作为修行人的本分。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特别重视这些殊胜节日和重要法会的相关修行。大菩萨的语言与我们一般凡夫人不同,具有特殊的威力,所以法王的倡导能让很多人心中产生不一样的触动。而我只能反反复复苦口相劝,你们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除了这样,我也没有其他办法。
总之,这一章中关于往生极乐的窍诀和教言,都是法王的金刚语,大家要好好记住,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