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40课
2022年10月14日
(堪布展示照片)
这张照片好像是一个跳金刚舞的现场,可能是在丹坚神山下面,觉姆们正在给法王献哈达。那边站着一位汉族僧人,不知道是谁。
这应该是早期法王院子里的照片,那时候法王还没有搬到大经堂上面。
第66节·做事平等
比如给僧众供斋时,有人说:“因为某某是我们那里的堪布、活佛,所以不能让他们做事。”谁也不能这样说啊。
这一点以后要注意,活佛也好,堪布、堪姆也好,大家做任何劳动,都应该把他们安排在里面。平时有活要干的时候,“堪布、堪姆肯定不用做。”不管卸货还是做其他事,总给他们搞特殊待遇,“您是最尊贵的,怎么能干这个!”他们自己也习惯了,听说有些堪姆住公寓里面,都不打扫公共卫生,因为值日都不安排她们。现在这个现象似乎比较严重,今天讲了以后,大家要改过来。
没有“堪布活佛不能去积资净障”的说法吧?不要搞特殊化!
法王说不要搞特殊化,这方面确实应该注意。一旦有人搞特殊的话,对学院非常不好。法王以前讲过,为了显示法的珍贵,堪布堪姆们讲经说法的时候,有必要给他们设置一个法座。堪布、堪姆来上课时,大家应该起立,迎送的时候都要这样。但除此之外,大家做事应该人人平等。除非有些堪布、堪姆身体特别不好,那可以开许不参加劳动。佛陀也允许身体不好或者年老体衰的人受特殊照顾,但也仅限于此。大家都是为僧众服务,正如法王所讲,这实际上就是积资净障,谁都不能免去。阿底峡尊者即使出行在外,也随时都在积资净障,所以谁也不能搞特殊化。
如果他们没有来做事,就必须遵循僧众内部的规定来执行。
如果他们不来做事,那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惩罚的要惩罚,该罚款的要罚款,一切要按规定处理。
有些不明事理的人说:“他们是非常尊贵的,不能让他们供灯供水。这些事情要由调皮的小僧人们来承担。”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很多寺院供灯、供水、扫地之类的杂务都是沙弥来做,而活佛、堪布是很尊贵的,什么都不用做。但依照法王的教言,有些规矩在我们这里改了。拿分念经钱来说,有些寺院的惯例是这样:给最大的上师发1000块,给重要的人物发500块,其他人发200块。这种情况在我们学院从来没有,我们这里一视同仁,你念了经就有一份念经钱,没念的话,即使你是活佛、堪布,也不能分钱。
但我听说有些班级分会供品时,经常给堪布、堪姆多分一点,其实这有很大的过失。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僧众的财物,任何人都只能得一份,没有多分的资格。只有会供的主法者有一种特殊情况,当仪轨念到“喇嘛华沃钦波恭色所(上师大勇士垂念)”的时候,会做一个小食子,给他分一点点,有这样的规矩。除此之外,分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能偏待,“这是我们的堪姆,给她分三颗糖,其他僧人分一颗”——这样其实会犯戒。堪布堪姆们也不缺这一点点,但你这么做过失很大,会造下严重的恶业。你如果给谁特殊对待,其他人也会说:“这是我们的堪布,我们的堪姆,要多供养一些。”有的人分发会供品的时候,对关系好的人,“来,这个给你两份”,如果对方真的接受了,也会受很严重的果报。
你用自己的东西供养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僧众的财产,绝不能因为身份高一点、关系好一点,就分配不均。戒律中讲过,僧众的财产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哪怕一针一线都必须平等分配。自己私人的财产,分给别人也可以,供养法师也可以,但僧众的财产,不管是谁,都不能搞特殊化。
所以,不论做事还是分配,一定要人人平等。堪布堪姆们本身是给大众讲经说法的人,自己也该懂道理,不要用特权随心所欲,“独揽大权”,这样肯定不行。所以希望大家做事的时候,给堪布、堪姆也同样安排任务。如果给他们搞特殊,那跟世间人有什么区别?世间很多人都是因为有点官位、有点权力,就毫无顾忌,为所欲为,最后变成了腐败分子。
所以我认为佛教团体中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稍有权力和地位的人,更要低调谦虚,任何特殊化都不该有。大家都知道,我们学院向来是处处平等的。法王在世时,不论来了什么样的大德,都和大众一样,座位一样,收入一样。除了僧团安排的发心负责人以外,大家的权力也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这里与一般社会团体不同的地方。希望大家以后注意这一点。
第12章 细辨善恶
第67节·业果甚深
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百业经》主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意思是,众生所造的业,纵使过了百劫也不会毁灭,一旦因缘具足,果报就一定会成熟。
所谓众生,就是具足业和烦恼依他起的身蕴者。即使他们造了一个小小的善业、不善业,过了千劫也不会虚耗。在没有真正感受到那个业果之前,由于因果不虚而不会灭尽。
众生就是如此,所生的善心、恶心,所做的善行、恶行,比如杀生或者是放生,所有这些善恶业,即使过了千劫也不会虚耗,并不会过一段时间就自己消散。每一个人必然要感受自己造业的果报,感果之前,业力是不会突然耗尽的。
如果有人问:“谁能了知业果的细微密要呢?”
只有遍知出有坏佛陀才能知道。除了佛陀,没有人能用分析智慧来了知业因果的细微奥秘。当今时代,在这个世界上被公认的智者可能对它略知一二,但只有获得了遍知佛陀的果位,才能真正被称为“遍知”。
业因果的真正奥秘,唯有佛陀才能完全了知。世间有些智者可能稍微明白一二。他们虽然不信仰佛教,但是也认为业因果很有道理,所以相信因果。我在外面交流时经常遇到这样的人,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但他们对业因果也有所了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见解。
大智者们也是根据出有坏佛陀和住地菩萨所说的来宣讲业因果。
业因果的真正道理,像龙猛菩萨、月称菩萨这些得地菩萨,或是功德光尊者、释迦光尊者这些大律师、大智者,也是依靠佛陀的遍知智慧所抉择的道理来宣说的。
怙主龙树也说过:“以理分析能解空性义,极难了悟因果甚深法。”
这个教证的意思是说,如果想要理解空性,可以学《中观四百论》《中观根本慧论》等论著,依靠理证分析就能了悟,不是很难。但是因果甚深法极难了悟,只有佛陀如来的境界才能了知。所以我们一般讲到戒律中的因果之理时,是无法用比量来推理的,只能用教证说明。因为佛陀是量士夫、是遍知,所以我们要相信佛陀说的道理,否则,很难用推理来证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某种意义上讲,因果法比空性法还要深,不能像空性那样能以理了达,但是大家一定要相信业因果,因为这是遍知佛陀所说。
只要相信因果,所有修行都会很容易成功。如果不信因果,那你表面上出家也好,修行也好,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所以,学习佛法的核心,就是在相续中对因果法理产生甚深的信解。有了这种不可动摇的信解,才算真正成为一名佛教徒。
有的人表面上做得很如法,但实际上心里对业因果并不相信。现在世间人大多都是这样,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半信半疑,没找到相信因果的理由。甚至有些出家人,也经常怀疑行善造恶到底会不会有果报。我们要对因果之理形成定解,应该多学习一些佛陀关于业因果的教言,这样自相续中的因果正见就会越来越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