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38课
2022年10月12日
(堪布展示照片)
今天这一节里有一张特殊的照片。法王住在五台山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去了善财洞。当时我不在,法王身边的人说,那里突然来了七个孩子,他们都在法王面前恭敬合掌,法王也给他们传了一些法,过了一会儿,这些孩子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照片上可以看到,他们的衣服、表情,都很有意思。在藏地,可能会有这样的孩子集聚在一起听法,但一般来讲,汉地的孩子不会对佛法特别有信心,更何况他们还这么小,而且看起来年龄都差不多。那时候法王身边有一位名叫绕哲的警察,他和另外几个人都见到了这些孩子。没有见到这些孩子的人都觉得非常遗憾。所以这是一张很稀有的照片。
第63节·掏心掏肺的教言
总之,除了《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所讲的毕生实修法以外,我再没有什么可讲的。虽然文句上没有漂亮的词语,但意思基本上是遵循如来及其随行者的诸位智者的言教传授的。所以,我觉得不会有大的相违之处。
《胜利道歌·天鼓妙音》就是《胜利道歌》。时语的意思是胜利之时的语言、教言。我们现在每年开始讲课之前,都会把这篇《胜利道歌》念一遍。法王说,其中的意义是很殊胜的。等一会儿我给你们念一遍传承。
你们各位要对集三世诸佛本体于一身的上师善知识有信心,对光明大圆满有正确的定解,要有菩提心,至少要守持别解脱戒中“居士四根本戒加酒戒”这五戒,并根据自己的心力尽可能地修行。
对上师善知识要有信心,这是前面顶礼句的意思。《胜利道歌》中,前面首先顶礼了文殊菩萨。对光明大圆满要有正确的定解,这是《胜利道歌》的第一层意思。要有菩提心,这是第二层意思。然后是要守持别解脱戒当中“居士四根本戒加酒戒”这五戒——在家居士是守五戒;居士以上,出家人应该守出家人的戒律。
尤其是实修甚深法的时候,要和具梵净行的同行道友见行一致,人格善良,然后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接下来一层意思是,要人格善良。最后要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我以前讲《胜利道歌》的时候说过,此论内容在《三主要道论》的框架上又有不同。《三主要道论》讲了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慧,法王把无二慧诠释为大圆满,还讲了《三主要道论》中没有的内容,包括前面顶礼句中依止善知识,以及后面回向文中往生极乐世界的发愿。
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依止善知识,然后才能开始按次第修行。修大圆满需要有菩提心、出离心,还要以贤善人格为基础,有了这些,大圆满的高楼就能修成。最后再把一切善根回向,为往生极乐世界而发愿。
我们一生之中,所有的修行法要都包括在这六条里:先依止善知识,依教奉行;然后要有贤善的人格;守持清净戒律,居士守四根本戒加酒戒,出家人在这个基础上守好自己的出家戒;然后发菩提心;进而修大圆满;最后将所得到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
法王说,这篇《胜利道歌·天鼓妙音》是他的一生当中最深的教言。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正如这节的标题——都是法王掏心掏肺的教言。
在《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除了这些全面完整的要点,再没有其他什么了。我一生的实修法也是它。对于我这些掏心掏肺的教言,你们应该表里如一去修行。作为传授者的我,虽然是个具有一切束缚的凡夫人,但我所传授的法,就像是从不净堆里得到的纯金。
法王在这里非常谦虚,说自己是个凡夫,但实际上他所说的都是纯金般的重要教言。
我觉得在这个《胜利道歌·天鼓妙音》中,绝对不可能有障碍你们修行解脱和获得遍知的错误之义。正因如此,《胜利道歌·天鼓妙音》所讲的教言无需再增、不可再减,这就是所谓“完整无缺的教言”。请大家牢记于心。
一个人要修行成佛,不需更多,也不能缺少,就是要有刚才所说的这六条——依止善知识,修持大圆满,发菩提心,守持清净戒律,具足贤善人格,以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六条如若不具,就有缺失;如果具足,就很完整。所谓“完整无缺的教言”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一种缘起,我今天给大家再念一下这个传承。
(堪布念《胜利道歌》传承)
法王造《胜利道歌》的时间是1996年9月21日。法王说,他在近五千僧人中“即性而唱”。当时我们学院有五千多名僧众,现在这里合法常住的数字——喇嘛这边是一千五百人,觉姆那边是三千五百人,总共也是五千人。所以从1996年到现在,经历了几次整顿,有新增,也有清退,最后学院僧众的总体数字没减也没增,现在还是五千人,还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