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32课
2022年10月5日
第56节·出家人衣服的颜色
出家人不要穿黑色的衣服,那是鬼神的穿着。
我们佛学院出家人穿的僧裙、披单、衣服,都不能带有黑色,偏黑的深红色也不允许。现在学院僧众的衣着基本上都是合规的。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黑色是魔鬼的衣服。
据说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能量。这不仅是佛教中的习惯,在世间我们也能看到,不论东方西方,影视里天人、天使的形象,一般都是白色,代表正面力量,而恶魔、恶龙常常是黑色的。现在那些热门电视剧里,反派角色大多穿黑色的衣服。在家人穿什么颜色本来不应限制,毕竟有些人天生喜欢黑色,有些人天生喜欢白色。但一般来讲,穿黑色的衣服不是太好,尤其是出家人,黑色是不允许穿的,这是鬼神的衣服。
当人世间到处都是鬼神的时候,如果我们也穿上鬼神的衣服,鬼神就会来制造违缘。紫色中的紫黑色也基本是黑色。
那些鬼神如果被招来,不一定会帮你,它们更喜欢制造违缘,这才是它们的专业。如果鬼神看到你穿黑色衣服,会想:“这里有个跟我衣服同样的人,我要待在他的衣服里面。”于是就会经常给你制造违缘。也有这种说法。
此外,白色是在家人的衣服。我们出家人本来已经舍弃了在家相,如果再穿白色的衣服,那就是舍弃了中间出家戒。当你已经舍弃了中间出家戒,智者谁也很难承认你还理所当然地被称为比丘、沙弥。因此,出家人不应该穿白色。
佛典中以白衣一词指代在家人。作为出家人,如果再穿白色的衣服,那就等于舍弃了中间出家戒。所谓中间出家戒,就是在家居士即将受出家戒之前的一个专门的中间阶段。这个中间戒在有些寺院里有,有些没有。这个阶段戒条比较简单,主要是三种更换——名字要换,衣服要换,头发也要剃掉。这其实是受沙弥戒和沙弥尼戒的基础。以前印度有受中间出家戒的传统,现在有些地方也还在如此实行。这时如果再穿白色衣服,就等于舍弃了中间戒。中间戒是出家戒前面的基础,一旦舍弃,也就不能再称作比丘和沙弥了。
但在泰国等南传佛教地区,很多预备僧也穿一种特殊的白色衣服。因为在真正受出家戒之前,要求换掉在家衣服,这是为了表示区别。
法王这里的意思是,穿白色衣服就像在家人。前几天我也批评过,有些人衣服上有很明显的白色,虽然你穿在里面基本看不见,但这样穿很不庄严,出家人就不应该穿白色。
蓝色,虽然根据以往的律典,它属于可用的三种颜色之一,但是藏族的持戒大德们说,因为它接近汉地服装的颜色,所以藏族的出家人不可以穿蓝色僧衣。
这里主要是针对过去汉地的服装而言。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唐宋以来,汉地在家人中比较流行蓝色布料。另外,也为了避免跟汉传的蓝色僧衣混淆,所以藏地出家人一般不穿蓝色。其实印度很多高僧都穿蓝色,我们在二圣六庄严的唐卡上也能看到,他们的僧衣里经常穿着蓝绿色的背心。但在藏地,主要是苯波教会在一些“多嘎”上面用蓝色。所以,一般而言,藏传佛教僧人没有在外面明显穿蓝色的习惯。
大红和大黄也不可以,因为它们属于八种非理色之一。因此,如果你穿着大红大黄,就会犯堕罪,要尽力忏悔才能还净。年轻人几乎都不愿意穿淡红、淡黄、淡蓝等浅色的粪扫衣。
戒律里专门有八种不合理的颜色。现在有个别人,尤其是刚刚出家的时候,特别喜欢穿一些大红大黄的衣服。你在里面穿不要紧,但外面穿大黄色是活佛的穿法。不过现在好像活佛们也不流行这样穿了。以前宗教政策刚开放的时候,很多活佛都穿明黄色。
我们金刚降魔洲原来有一位出家人叫智能,她经常穿黄色的衣服,而且是很亮的明黄色。那时候汉族僧人不多,她的衣服又很显眼,于是藏族人都叫她“亚木赛吉”,意思是黄颜色的汉族尼姑,其实不太好听。我批评过她好多次:“你的衣服太显眼了。”可是她不肯听,当着我的面稍微穿淡一点,但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又穿上亮黄的。
我们应该身穿红黄色的内衣、红紫色的披单和外裙。现在我的眼睛模糊了,只能大概看到一点点,但环顾四周,你们的衣装都很好。
我们学院僧众的穿着是比较得体的。人们常常这样说:“这个人衣着很整齐,应该是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所以法王如意宝也赞许,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家应该都穿得比较好。我以前经常给大家讲着装问题,现在堪布、堪姆讲得比我以前好多了。我常常在路上观察,大家基本上都很不错。作为出家人,穿着还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穿好僧衣,这样很多人看见以后,自然而然会生起信心。
所以,在著装上,可以清楚地知道常住者和新来者的区别。
常住者的衣着通常比较文雅、整齐,颜色合规,威仪也比较如法,而新来的人常常穿得不伦不类,行为也颠颠倒倒。所以我们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新来的,因为他在穿着等很多方面都不太合规矩。
在印度,因为天气太热,除了掩腋衣、丝绸布料的夏衣等很薄的衣服以外,其他都不可以穿。
掩腋衣相当于我们的内衫。印度当时的出家人,除了这样的衣服,其他上衣都不穿。泰国也同样,男性僧侣除了外面的袈裟,上身基本什么都不穿,最多在里面穿一件类似背心的衣服。我们学院的管家有一些着装参照图,哪些可以穿,哪些不能穿,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就像通过帽子推断鞋子的说法一样,藏地也有些人不穿嘎让(不带袖子的长袍),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传统。
法王对不能穿“嘎让”的说法不是很接受。以前我们学院很多人都穿嘎让,我去五台山、印度等很多地方时,都穿着一件长长的嘎让。这是一种不带袖子的长袍,有些带有立领,有冬天穿的人造毛嘎让,也有夏天穿的薄嘎让。嘎让是藏语,指一种长长的僧袍,不知道怎么翻译合适。如果只有上身的部分,这种衣服在藏语里叫多嘎。
法王说,就像世间的一种说法:用帽子来推断鞋子,肯定不合理。帽子有帽子的形状,是头上戴的,鞋子有鞋子的样式,是脚上穿的,二者不必非要一致。不能因为帽子是黄色的,就要求鞋子也必须是黄色。印度天气炎热,所以僧人不穿外套。但藏地有些人非要装成印度僧人,连嘎让都不许穿,所以法王对此有些不满——在寒冷的雪域高原,如果连嘎让都不穿,可能不太合理。所以,法王的态度是,嘎让可以穿。以前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学院的僧人全都穿着嘎让。
例如,世尊不开许在印度中部使用皮革,但在多坚(地名)等山区、冰雪覆盖的地带也开许适当使用皮革。
释迦牟尼佛不开许印度中部的僧侣使用皮革,包括皮衣、皮鞋,因为那里很热。但佛陀对于多坚这个冰雪覆盖的山区,是开许僧侣用皮革的。像多坚那样的寒冷之地,僧人穿皮袄、皮鞋,这都是佛陀在戒律中开许的。以此类推,藏地出家人穿有袖子的外衣,这应该也能开许。
再者,《毗奈耶经》说不能穿有袖子的衣服,所以有些人不穿内衣。但是如果你穿外面有袖子的上衣,两者也就没有任何差别了。
《毗奈耶经》里说,出家人不穿有袖子的衣服。所以有些人不穿内衣,这里说的内衣是指有袖子的内衫,不是里面贴身的内衣。有袖子和没有袖子的我们统称“囊拉”。法王这里的意思是,有些出家人一直不肯穿有袖子的内衣,但外面如果穿了有袖子的外套,那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我以前去五台山的时候,里面常穿有袖子的衣服,从90年代开始,就只穿无袖的,现在也已经习惯了。你们不用怕,有袖子的也可以穿,没事的。尤其是女众,穿有袖子的囊拉更好一点。虽然戒律里说不要穿有袖子的,但你即便里面不穿,冬天外面还是照样要穿长袖。
一般来说,外裙为了表示三学、三藏,正面和两侧有两折三平,
这是以前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说法。我们出家人下裙的穿法是两折三平,两折就是左右两边各折一次,三平就是左边、右边、身后都是平的,这表示戒定慧三学。现在我们很多人的穿法都是这样的。
所以,如何穿裙要不违背论中所说“裙不齐圆过高下,裙边上翻如象鼻,如香囊与蛇头状,上衣不圆高低十”的七条法要。
这是《三戒论》中的偈颂,我以前讲过,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穿僧裙的时候,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尤其不能像象鼻那样下面突出来一块。如果学过《三戒论》中出家戒的内容,应该对此很清楚。
(堪布展示照片)
这张照片是1988年法王去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时照的,后面有一个老寿星。那时候是冬天,我没有跟着法王去,但法王的照片我基本都知道是在哪里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