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25课
2022年9月26日
第45节·邪见断善根
邪见有很多分类,比如对果起邪见、对因起邪见、对人起邪见等。其中,对业因果的邪见是指,比如你认为造善因而无有乐果、造不善因而无有苦果。
有的人对果有邪见,认为不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的人对因有邪见,认为因不会引起什么后果,比如造下恶业也不会有苦果;有的人对人有邪见,比如对某位上师、某位高僧大德生邪见,或是对身边的金刚道友生邪见。
当然,只是觉得“造不善因真的会有苦果吗”的合理怀疑,或者觉得“实际上不会有苦果吧”的非理怀疑,并不能斩断善根。但如果生起“一定没有”的想法,则会断绝善根。
《俱舍论》中也说“唯以邪见断善根”——强烈的、决定性的邪见,会断送我们的善根,非常危险。所以一旦产生邪见,就要尽量忏悔,不要任其延续下去。邪见是很可怕的,很多人受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和观念影响,很容易产生邪见。相较而言,藏族人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会小一些,因为我们自小成长于一个有信仰的环境中,身边的父母亲人全都是相信因果的,所以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与其他地方的人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大家要注意,如果对上师、对道友、对佛法产生了邪见,马上要忏悔,否则你相续中的善根和戒律都会被毁坏的。
(堪布展示照片)
这张照片是法王在美国传金刚橛灌顶的时候照的。
第46节·还俗者莫对三宝生嗔
如今,一些僧人还俗变成在家人后,似乎并不认为是自己迷失了,完全舍弃了世出世法,相反,他们认为是上师三宝抛弃了自己。从此,他们对三宝怀恨在心,甚至用刀捅大慈大悲的佛像、在经论上面跨过去,也一点都不在乎,有这样的嗔恨心。
有些出家人还了俗,不仅没有惭愧心,反倒得意扬扬。前几天我就遇到一个这样的人,本来他以前对学院还是有过一些贡献的,但后来还俗了,还总是跑回来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我对他说:“你还来这里干什么?以后不要再来了。”
有些出家人因为业力现前,不得已而还俗,他们虽然舍了戒,但还是继续行持善法,根本不会参与诸如杀生、破坏三宝所依之类的恶行。但有的人还俗之后,就像法王讲的一样,认为是上师三宝抛弃了自己,对三宝怀恨在心,或者把当初出家视为一段失败的经历。这种情况可能汉地也有极少数。有的人去寺庙剃度出家,然后又选择还俗,还俗之后还要到处宣扬,说自己当时是受人蛊惑才出的家。其实说出这样的话,就是最为愚痴的一种表现。你当初既已选择了这条路,后来又反悔而去找另一条路,在有识之士看来,这说明你是一个人云亦云、极不稳重的人,不管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能被人一眼看透。
事实上,正是他自己被贪嗔痴所牵,毁了生生世世的永久大计,断了缘分。伤害他的不是三宝。
这样的人,应该对三宝更有信心,对自己更感惭愧。
第47节·受想之害
从无始三有轮回以来,我们就一直被受蕴、想蕴所毁坏。
世亲论师亲口说过:“成为争论之根源,轮回之因次第因,是故一切心所中,受想单独立为蕴。”五十一种心所不会那么有害,所有在家人都只是因为乐受、苦受(受蕴)而争吵,漂泊轮回;我们所有出家人,都只是因为想蕴,说“你的宗派、我的宗派”“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而辩来辩去。
《俱舍论》中说,我们的心所本来有五十一个,其中受和想单独列在五蕴当中。为什么这两个可以立为蕴,其他心所没有这个资格呢?世亲论师讲了,因为其他心所不会那么有害。由于受蕴,人和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快乐和痛苦而纷争不断。由于想蕴,许多出家人依靠分别念的种种思想,整天因为你的宗派、我的宗派,你的观点、我的观点而争执不休。包括辩论的时候也在动用分别念,“不是这样的”“这不合理”。所以,许多在家人和出家人,各因受蕴和想蕴而漂泊轮回。但现在有时也反过来,在家人因想蕴而辩,出家人因苦乐而争,也有这样颠倒的现象。
《胜乐续王略续》中说:“宣说甚深法,设若无信解,切莫作诋毁,法性不可思。”如果别人能宣讲甚深的法理,即使你没有信解,也要认为是对的,最好不要生邪见。因此,我们对其他教派和其他持教大德万万不可诽谤,生起邪见。
对甚深的佛法,即使实在生不起信心,也不要去诋毁。应该这样想:法性不可思议,我虽然现在没办法接受,但以后会接受的。
这个教证和我以前的翻译稍稍有点不同,我在《365个钻石》当中也引用过:“众生意乐不思议,佛陀游舞不思议,虽与自宗不相同,不可诋毁而舍弃,发愿一朝能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