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22课
2022年9月22日
第7章 诸恶莫作
第40节·贩卖佛像、佛经、佛塔的罪过
塔波仁波切的一个修行者弟子,为了谋生,卖了很多佛经。想到这件事,他对至尊说:“我卖了很多这样的法本,造下了罪业,清净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尊者说:“最好把那些法本买回来。”
法王引用了达波瓦尊者的公案。尊者的一个弟子造下了贩卖佛经的恶业,达波瓦尊者说,清净这种恶业最好方法,就是把那些法本买回来。造了这样的罪业,应该做与此等同的,或者更大的善法来忏悔。比如:有人毁坏了一尊佛像,就应该重新造一尊更大的佛像;毁坏了一本法本,就应该印同样的或更多的法本。
佛经中也有宣说,对于佛陀和正法,如果通过提供同类的东西来忏悔,则可得以清净。如果你毁坏过三宝所依,就要造出同类的东西(来忏悔);或者卖过(三宝所依),就要把它买回来进行忏悔,这样才能彻底清净。
佛经当中也有同样的教证。如果有人毁坏了佛像、毁坏了佛法,想要酬补忏悔的话,应该造同样的佛像、印同样的佛经,罪业才能得以清净。
靠卖佛经赚来的钱,一定要非常谨慎。一方面,在当今时代,佛陀的事业是以佛像利益众生,虽然广泛而普遍地传播法本和金佛像等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另一方面,贩卖它的人也需要深思,否则不知道这会成为善业还是罪业。
对于能否售卖佛经佛像,法王在这里没有彻底下定论,但在后面讲了这方面的严重过失。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也专门分析过。按照以前一些高僧大德和上师们的开示,售卖佛像佛经确实有一定的过失,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佛经当中也没有找到特别确切的依据。
在过去的时代,主要是从遮止过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但今天我想讲讲我的个人看法,卖佛像也好,卖经书也好,卖唐卡也好,到底是不是完全在造罪呢?我觉得也不一定。
有些人完全靠这门生意来为自己牟利,这当然有一定的罪业。但从某种意义来讲,佛经当中经常提到,这部经非常殊胜,一定要读诵、受持、缮写、流通等等。佛陀一直要求弟子对佛法广为传播,可是如果全以免费的方式给别人传播,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的佛像、佛经、佛塔,如果没有进入市场中流通,以后在世间存续的机会恐怕会越来越渺茫。尤其是未来的时代,不一定人人都能靠虔诚的信仰,分文不收,全部无偿地给别人提供三宝所依,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从长远来看,以销售的形式来流通佛像、佛经、佛塔,实际上是有必要性的。
我的这种观点跟过去的说法有些不同,以前对这个问题是以遮止为主,但现在为了让我们的佛法僧三宝所依能在这个世间长久留存下去,我认为需要进入消费市场,否则以后流通的空间会逐渐消失。比如说,一个人想为大家提供佛经,那他自己至少也要得到一些成本费和辛苦费。有些上师以前也说过,对于现成的佛像、佛经,如果进行倒卖,是有过失的,但如果你是靠自己造出来,比如原来没有这种佛像,现在你造了一千尊对外售卖,只要价格合理,不欺诈牟利,这也不一定有过失。
每位上师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也许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从实际来进行观察。如果特别绝对地去强调佛像、佛经全都不能买卖,那也不一定很合理。现在我们学院有一些堪布取舍因果比较谨慎,连杯子上印了一个种子字都不允许,“这样的话有贩卖佛经的过失,要注意哦!”当然,如果一些印有佛像、佛经的产品被用于肮脏不净、易被踩踏的地方,那肯定是不行的,但只要避开这类情况,设计一些用于清净场合的三宝相关的产品,也是可以的。比如一尊精美的大鹏金翅鸟像,能被人请回去,放在清净的地方,那也很好。
当然,设计这方面的产品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佛经、佛像等元素最好不要放到容易被踩踏、破坏的产品上面。但是我们也没必要稍稍沾了一点“三宝”就战战兢兢,就连学院的纪念品上印了个佛像都害怕有过失。大家都能看到,现在学院里那些外来人开的商铺,天天都在卖佛像,而我们自己的商店却连一点点三宝元素都不敢涉及,因为害怕造罪。一方面,谨慎取舍因果是很有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其实别人把佛像买回去也是为了供奉,不会随意丢弃践踏。推出这类商品,购买者通过消费,能与三宝结缘;售卖者通过设计制作,能让这件产品在世上从无到有,让众生看到、接触到,这应该也是一种功德。
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前辈大德的说法是针对过去的时代背景而言,然而当下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就像父辈的价值观跟年轻人的价值观肯定有差异,再过几个时代后,区别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弘扬佛法也要随顺时代,随顺众生的根基。要是完全照搬过去的规则,这也怕过失,那也怕过失,把这个时代的新机遇全都遮止了,那说不定也有过失。所以大家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判断,是应如理取舍因果,但如果过分顾虑,任何行动都畏首畏尾,这也没有必要。
如今市场上有很多人买卖唐卡,按以前的观念,我们藏族人是不能画唐卡卖的,很多说法都认为,以卖唐卡为生的人罪业非常严重。但现在从实际作用上看,绘制唐卡传播佛教文化的人,应该也是有一定功德的吧。同样的道理,制造佛像售卖的人,也为市场提供了许多佛像,这些佛像存在于世间的各个角落,多少都有利益众生的意义。在这个社会上,任何佛教徒也不可能一直给你无偿提供、免费赠送,这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
关于能否买卖三宝物的问题,我也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早期我在一些法本中也引用了很多教证和公案来遮止过,但后来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也确实很感谢一些商家售卖佛经、佛像,如果没有他们,我就请不到想要的佛经、佛像了。要是所有人都害怕过失,不敢碰这类产品,那可能《大藏经》都很难请到了,因为即使有人想请,市面上也找不到。正是因为有商家提供了这些产品,我们才有机会得到,才有机会结缘给更多的人。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所有售卖佛经、佛像、佛塔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也要仔细思考分辨。从我们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利益众生;要利益更多众生,最好能有更多佛像、佛经流布于世界,与众生结缘,因为见闻接触三宝所依都能获益。有的人花高价请一尊佛像,那也可以说明这个人对佛有一定的尊重心、恭敬心,同时也证明佛像是有价值的。在这个社会上,只有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永远流传下去;如果没有价值,最后难免从这个世界中消亡。
在这方面,我并不是说法王的教言不合理,法王是根据以前达波瓦尊者等很多修行人的观点,担心以买卖三宝所依来为自己牟利会有过失,因此加以告诫。但在现今的环境下,如果出发点是为了弘扬佛法,同时自己也能获得一点必要的收入,这样做应该也是可以开许的。现在很多佛教徒就靠这些生活,一边维持自己的生计,一边也为别人提供了很多方便。当然,这在过去是一些老上师们坚决反对的,“你如果卖佛像、卖佛经,那你就不是我的弟子!”但从实际来讲,我们可能真的要感谢制作售卖佛像的人们。比如尼泊尔、印度等地的很多能工巧匠,他们虽然没有佛教信仰,但他们造像的工艺确实很好。现在我们经堂里供奉的很多佛像都是从这些地方请的,确实非常精美。从这方面来看,他们的功德也是很大的。
贩卖佛像、佛经、佛塔后,用赚来的钱去做杀生买卖,或者积累财物等,这叫享用法宝财,罪业极其严重。卖佛经养活自己,说明佛教已经到了末日。用佛经来养家糊口,用佛经来造罪经商,那他最大的悲哀,就是享用法宝财。
这是比较严厉的说法,过去很多传统的老上师们确实会这样遮止,因为他们特别重视因果。但着眼未来,如果我们把所有三宝所依的流通都遮止的话,将来这个世界上,其他琳琅满目的商品越来越多,而与三宝相关的东西却越来越少,这也是非常可惜的事。
所以我经常想,佛像也好,唐卡也好,佛经也好,这些三宝所依,以后应该合理地商品化。比如,将一些大德的著作编辑出版,变成精美的书籍;将一些人们熟知、具有加持力的佛像大量制造,与大众结缘。这样的产品,最好以成本价销售,或是稍加一点利润,所得收入专款专用,或是自己周转,这样应该不会有过失。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考虑过很长时间,参考过许多经论,找到了一些教证依据,以后方便时再给大家讲。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总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以我们大乘佛教的精神来讲,自己丝毫不染罪业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佛法在世间长久流传。我们该怎样让佛法更好地延续下去,令佛法越来越兴盛,弘传越来越广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