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21课
2022年9月21日
第39节·回向的功德
(回向的时候)需要观想:就像文殊童子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发愿“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一样,
这是《入菩萨行论》回向品的偈颂,以前法王经常在不同的窍诀里用到这个发愿。我们每个人都要发这样的愿:只要虚空存在,众生也会存在,只要众生存在,业和烦恼就会存在,在这一切存在的期间,我要一直住于世间,遣除众生的痛苦。并不是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我要舒服地住在世间,天天好吃懒做,吃众生的血肉。这不是我们的追求。
自己也应该如此观想:乃至虚空未空之际,众生不空;乃至众生不空之际,业和烦恼不空;乃至业和烦恼不空之际,痛苦也不会穷尽。一切众生的痛苦之因,就是集谛——业和烦恼,在这一切没有灭尽之前,我愿意一直成办众生的利益,我所做的一切善根都回向给所有众生。
这样的发心确实很重要。为什么我们这次要专门讲解《不凡》呢?很多人都没有亲自见过法王功德庄严的色身,但大家可以学习他老人家的金刚语,这与法王真正亲自给大家讲授并无区别。所以我觉得大家每天学习一点《不凡》,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伟大的一位菩萨曾在这个山谷里住锡过,有些人福报不够未能亲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们又极有福报,能在这里学习法王如意宝的教言。
就如《前译教法兴盛之愿文》中说的“空行加持暖气未消散”,这本《不凡》是法王圆寂不久后传下来的,也可以说法王加持的暖气并未消散。这样一种温暖的教言此刻呈现在大家面前,某种意义上讲,你们确实是非常有福报的。所以,你们应该这样想:法王老人家亲自在这里给我们讲了这些话语,我们也依教奉行,这其实就跟直接依止法王一样。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他们也没有亲自见过某位上师,但通过上师智慧身的加持,与直接依止一样,得到了上师的密意。
“回向”,基本上就是布施的意思。比如你有100块钱,那么“给别人”和“回向别人”是一样的。我所做的所有善根,也需要回向给由集谛之因所生的一切有情。
集谛就是烦恼,我们要把所有善根回向给以此因所产生的一切众生。
如果善根被回向了,就不会被未回向、颠倒回向、向别人炫耀、生嗔恨心这灭尽善根四种因的任何一种所摧毁。
我们经常强调,做了善根以后要马上回向,这样才不会被毁坏。在我们藏地,人们转坛城、转佛塔的时候,跟人碰面说话之前常说:“你稍微等一下,我先做个回向再跟你聊。”因为担心等会儿说话时万一吵起来,自己转绕的善根就没了,所以要等做完了回向再聊。这其实是一种很有智慧的做法。
否则,未回向的话,千劫积累的布施、持戒等一切善根也会灭尽。如《入行论》云:“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善根若是被回向了,它就不会穷尽,《慧海请问经》说:“犹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尽彼不尽,回向菩提之善根,未得菩提前不尽。”如果为获得佛果而作回向,那么乃至没有成佛之前,善根都不会穷尽。与之相同,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根也不会穷尽。
所以,我们回向时,要以乃至佛果之间的期限来发愿。大家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心里要这样想:我今天所做的听法等一切善根,要像龙猛菩萨、寂天菩萨,或者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那样,他们如何回向,我也如何回向。菩萨们肯定是以乃至获得佛果之前不会穷尽的方式摄持而回向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这种方式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