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19课
2022年9月19日
第36节·戒律清净的功德
《亲友书》中说:“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所有善妙功德的基础,就是戒律,三世诸佛也是依靠清净戒律而成佛的。如(《俱舍论》)云:“守戒具足闻思慧,极为精勤而修行。”
这些都是说明戒律重要性的教证,经常被引用。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解脱者,必须先有受戒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有闻思的智慧,然后要极其精进地去修行,这就是《俱舍论》中所说的道次第。
如果没有清净戒律的基础,就不会有真正听闻的功德;如果没有听闻,就不会有思维的对境;如果没有思维,就不知道修行的道理。因此,戒律是一切增上生、决定胜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律,世间人也有世间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比如杀盗淫妄,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合规的,因为突破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更要重视守持戒律。如果没有戒律,听闻的功德就不会产生。那些成日里行为散漫不良的人,不可能有听闻的智慧。没有听闻,就不会有思维的对境,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掌握修行的要点,这是一层一层递进而上的。
所谓佛法住不住世,也主要取决于别解脱戒有没有隐没,而不是密宗续部有没有隐没。即使密法续部在这个世界上隐没了,但空行境和清净刹土等处的密法,又怎么可能从根本上隐没呢?
一般来讲,密法即便隐没,也只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但在空行境和清净刹土等处还会继续存在。但是别解脱戒如果隐没,佛法也就隐没了。所以,别解脱戒是一切戒的根本。
因此,如果我们珍惜佛法,就必须重视别解脱戒。世尊曾说:“我灭度后,以戒为师。”经藏、论藏也是佛法,但佛没有说它们是本师。只有律藏,既是本师也是佛法,这是出有坏佛陀亲口说的。
“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佛陀说,我涅槃之后,戒律就是你们的上师。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律藏才既是本师也是佛法,是我们后来者的依靠。正因如此,我们出家人的戒牒中也以这个教言为始。
以上讲的是戒律的功德。确实,我们每个人只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就有解脱的机会。
第37节·昼夜受戒的功德
所谓的“昼夜戒”,虽然以前各个地方都没有这么叫,但晚上要入睡前,刷牙、漱口、洗净五肢,想着守八关斋戒而躺下,恐怕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善根也非常大。
这里说的“昼夜戒”,就是仅在白天或夜晚受八关斋戒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方法以前在别的地方没有讲过,但这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受持戒律的方法。
如果问:“这个传统的出处是哪里呢?”
现今雪域的上师谁也没有宣说这种法规。然而,根据昼辛吉尊者的故事,一个屠夫发誓晚上不杀生,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功德;一个妓女发誓白天不邪淫,感得白天享受不可思议的安乐,晚上遭受邪淫的果报而感受痛苦。
珠辛吉(昼辛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亿耳”,他降生之时,耳朵上便有一个耳环,可值亿钱,所以又名“亿耳”。当时珠辛吉尊者遇到一位天子,白天他身边有四位美女承侍,嬉戏享乐,可一到晚上,天宫就变成地狱,四位美女变成恶狗咬噬他的身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果报呢?因为此人前世是一个屠夫,但他只在白天杀生,晚上持不杀戒。
虽然《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说,只在昼间或夜间受持,不能成为真正的八关斋戒,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修行方式。就像我们发愿:我不杀狮子,不杀野牛,不杀恐龙。这样发愿也有戒杀的功德。所谓戒,其实就如《入菩萨行论》中的解释,是一种禁止恶行的心态。所以,如果我们能在半天之内防非止恶,也会有很大的功德。
当然,法王在这里是针对在家人这么讲,至于出家人,有出家人自己守戒的标准。因为有些在家人习气深重,杀盗淫妄一样都戒不掉,这样的人,也可以单独找一个做得到的时间或方式来守戒。有些人想受居士五戒,但又担心无法做到终身守持,那也可以在某段时间内守戒。还有些人很难全天一直受八关斋戒,那么只在白天或者晚上守半天戒也可以。总之,只要自己在佛前发愿不做恶行,就会得到相应的功德。其实这种方式对某些不能彻底持戒的在家人来说,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方便方法。
如果能推行这种受戒方式,那是最好不过的。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清洗五肢,随念佛陀,观想无量光佛在前方的虚空中来受八关斋戒,想必再没有如此简单易行、有大功德的善法了。
我们受八关斋戒时一般是观想观世音菩萨,法王在这里说,也可以观想阿弥陀佛。亿耳的公案中说的是受五戒,但以这种方式受八关斋戒应该也可以。在家人如果做不到一直守居士五戒,那在每个月的初八、十五等殊胜日守八关斋戒也很好。只要第一次在一位上师那里真正得受八关斋戒,之后到了每个月的那一天,就可以自己受持。事续中的大乘八关斋戒出家人也可以受。关于八关斋戒的功德,以前我也翻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