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讲解·第13课
2022年8月25日
第23节·对教言需断除怀疑
世亲论师曾说:“守戒具足闻思慧,极为精勤而修行。”
这是《俱舍论》里的偈颂。作为修行人,一生中需要具备四点:基础是持戒,然后要有闻和思的智慧,继而精进修行。
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至少要守住自己的根本戒。没有戒律的基础,一切都是空谈,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光是自己不杀生或者不喝酒,这也算一种持戒,但层次比较低,所以一定要受持正式的戒律。出家人要守好出家的戒律,在家人要守好在家的戒律。
首先,我们需要有清净的戒律。打个比方,如果没有大地,那么所有的草木林苑都不会存在。同样,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你就不可能产生闻思修的任何功德。
就如《亲友书》云:“戒如动静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有了大地,万物才有生长的机会。同样的道理,有了戒律的基础,才可以谈得上闻思修行。有些人以破戒的缘故,闻思修行也不能救护,最后堕入地狱当中,感受无量的痛苦。
法王如意宝当初建立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时候,明确了三个宗旨:修道的基础是清净戒律,修道的核心是闻思修行,修道的结果是自他二利。所以我们学院一直把清净戒律、闻思修行、利益众生作为原则,这也是我们修行人初、中、后各阶段的主要目标。
然后,你需要真正去闻思。
有了持戒的基础,接下来就需要真正去闻思。如果戒律不清净,很难在一个清净的道场里待下去,心也不会放在闻思修行和利益众生上面,甚至连基本的道德规范都做不到。世间人也同样,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连基本的德行都没有,那他再有学问也没用,更谈不上给社会带来真正的帮助。
即使不能广闻博学,也必须闻思你所实修的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法,做到深究到底、无有怀疑。
作为修行人,最好能广闻博学,至少要把五部大论全部学完。但如果实在没有学习能力,也必须把你要修的法学懂。像我们宁玛巴行人,大圆满修得比较多;噶举派的话,大手印修得比较多;如果是格鲁派,主要是修大中观;等等。不论你修哪一种,一定要把自己一生当中所修之法彻底探究究竟,做到无有怀疑。
真正修行的时候,不需要带一些经书法本给一位老上师询问。当你住在静处的时候,不需要上师,也不需要反复阅读教言,只需要祈祷就能够修行。
到了实修的阶段,还带一大堆书去找上师请教,这是不行的,闻思的时候就应该断除怀疑。我以前发过一条微博,大概的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世间的生活要能自理;上师在世的时候,出世间的修行要能自理。有的人之前没有闻思到位,真正要开始实修的时候,又抱着法本去请教上师该怎么修行,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确实经过多年的认真闻思,断除了所有怀疑,那时候就可以独自去闭关了。不过我们现代人记性都不太好,到了闭关之处,可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所以我建议,最后还是带一些修行方面的书籍,比如关于大圆满的法本,或是《前行引导文》,包括修上师瑜伽的引导。要是什么法本都不带,可能记不清修法方式。以前很多修行人都不用法本,我去过一些修行人家里,他们白天晚上都在打坐,除了一个转经轮之外什么也没有。真正修到一定程度时是这样的,一本书都不用看,该祈祷就祈祷,该安住就安住,该念咒就念咒。光会念咒的话,这只算是基础的修行,都不用到寂静之处,在家里也可以念;只有真正能安住,这才是修行。
先要做到戒律清净、闻思究竟,然后再去修行,法王在这里把这种次第的重要性讲得非常清楚。
第24节·活佛应闻思
年轻的活佛们,好好安住下来,真正地精进闻思修行。
当时学院里有一些年轻的活佛,现在好像不多了。藏传佛教的活佛确实是个争议较多的话题,真正弘扬佛法的活佛,可能只是凤毛麟角。以前有些老活佛真的很了不起。就像我们朵芒寺前几年圆寂的扬唐活佛,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去一所寺院连续念了5个月零13天的《大藏经》传承。传承念完不久,就进入了民主改革的动荡时期。昨天那个寺院的一位老人给我讲了那段回忆,那时候扬唐活佛如此年轻,就能坚持念这么久的传承,确实不一般。我觉得,二十多岁的人有这样的耐心,还是很了不起的。现在有些二十几岁的年轻活佛能不能这样,也不好说。以前很多活佛确实很有功德,现在应该也有很多了不起的活佛,但是有的年纪尚轻,闻思还没有究竟,暂时还没有弘法利生的能力。
如果你们闻思修行,将会成为佛法之源,否则,如果到处跑来跑去,连戒律都很难保得住。
在闻思的过程中,没有必要时不要跑来跑去,不管你是活佛、堪布,还是普通的闻思者,人格稳重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学《二规教言论》时,先讲了稳重,然后才讲到智慧。从一个人身上可以看得出来是否稳重,不稳重的人,稍有一点小事,就今天往这里跑,明天往那里跑。有些人在喇荣沟里很多年都没有出去过,一直在好好地闻思修行;有些人随时嗅着有没有放假的气味,提前做好了外出的准备。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条件好了;但另一方面,我觉得现在上至某些上师,下至普通求学者,都不如前人稳重。以前的修行人十几二十年都不随便外出,而现在很多人虽然闻思修行也很努力,但有时候心态飘得厉害,我们也要看看该怎么办。
一开始,当你获得不同程度的功德时,就需要利他。达到《普贤行愿品》中所说“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那样时,就不应该只想着自己快快乐乐,还要像文殊菩萨发愿“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一样,乃至虚空存在之际一直利益有情。
等我们真正获得一定的功德时,就应该按照《普贤行愿品》和《入菩萨行论》里的发愿去行持利他。
(堪布展示照片)
这张照片是在五台山拍的,法王坐在上面,齐美仁真堪布应该是在念道歌。记得当时我好像坐在后面。
第25节·实修三主要道
三主要道是什么呢?
是意识到整个轮回都是痛苦的自性而想从中解脱的无伪出离心;想把一切有情都安置于佛果的菩提心;不住任何边的无二慧。
如来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归纳起来,都包括在这里面。它也是一个修行人真实圆满成佛的完整无误之道。相当于宗喀巴大师所有言教的究竟精华,唯一是这三主要道。我的《胜利道歌》从以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为核心的角度看,与此也是相同的。
《三主要道论》讲了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这三个主要的道。法王在《胜利道歌》中以大圆满来讲无二慧,后面还补充了人格贤善和往生极乐世界,总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讲这个法,有非常殊胜的必要性。原因我之前跟你们说过,在我的境界中,曾经显现宗喀巴大师给我传授菩提道的三主要道,他无欺地承诺道:“如果你和你的弟子将来能为别人传讲,并守持八关斋戒,当你们要转生时,死去会立即往生到兜率天的欢喜持法宫。当我(宗喀巴大师)成为狮吼如来时,你们会降生于此赡部洲,受用大乘法。”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法王如意宝的清净境界和光明梦结合,现见了宗喀巴大师对他进行授记。
以前我们佛学院的所有弟子都背诵了《三主要道论》,我也广讲过这个法,直接间接鼓励大家守八关斋戒近一亿次。
法王在1986年走访了康区的很多寺院。道孚有一座嘎达寺,是格鲁派的寺院,第七世达赖喇嘛就降生在那里。当时法王带了二十五位堪布随行,让大家在嘎达寺僧众面前背诵《三主要道论》作为法供养。我们本来都是能背的,但是担心到时背不流利,所以头天晚上一直复习,结果第二天背得还不错。以前法王说过,《佛子行》《三主要道论》《修心八颂》这几部论是必须背诵的,这是对学院每一个人的要求。
特别是,作为宁玛派的代表,我去了班禅大师仁波切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虽然当时讲的是《定解宝灯论》,但在此之前,因为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和班禅大师有一次特别的会面。当时我对他说:“每次传法的开头,我通常会讲《三主要道论》。这一次,我也想在传讲引导法之初讲一下……”我还向他汇报了宣讲这个法的特殊缘起和曾经的梦境等。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北京,1988年,法王受第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之邀,去那里讲课。班禅大师在1986年就来过我们佛学院下面的洛若乡。当时这边还没有公路,班禅大师就跟色达县政府说:“这里要修条公路,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来。”当时班禅大师如此约定过,然而他在1989年突然圆寂,没有再来这里。
当时他说:“非常吉祥!如果你能背诵《三主要道论》,请给我一个传承。”于是我也给他供养了传承。
法王和班禅大师二人有过好几次会晤。第一次是1986年在色达;第二次是1987年法王去五台山之前,在北京见过班禅大师;第三次就是法王到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讲《定解宝灯论》的时候。法王在北京讲法期间,也给班禅大师念过《三主要道论》传承。后来两位尊者还约定一起去了扎什伦布寺。当时法王先行离开。不久之后,班禅大师就在那里示现圆寂了。
这个《三主要道论》,不仅是宗喀巴大师在梦里传过,我也多次在许多上师面前接受过引导法和传承。
我们大家应该重视《三主要道论》,一是因为从近传和远传的方面来看,我们所得的传承都非常特殊,二是因为此法本身确实特别重要。
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叫查果阿旺扎巴,他当初离开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大师给了他一串念珠,共有108颗,于是阿旺扎巴就发愿在藏地修建108座寺院,后来全部实现了。他建的很多寺院都在阿坝州的马尔康附近。这样一位大德,凭一己之力修了108座寺院,真是了不起!
我一生的实修法非此莫属,你们也没有比这更殊胜的实修法了。因此,大家应该坚持不懈地认真实修此法。
以此缘起,我今晚就给大家念一个《三主要道论》的传承。
(堪布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