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性论讲解·第32课
2021年7月9日
《宝性论》现在讲到第三品——功德品,主要讲如来法身的三十二种离系功德,色身利他方面有三十二种异熟功德。昨天已经讲完了离系的三十二种功德——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今天开始讲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功德。
如来三十二相
如来色身的三十二种功德,在不同的经典当中都有宣说,基本上“三十二”这个数字是相同的,但是三十二相的因——往昔所造的善业方面有所不同。在《大集经》当中有一个“宝女品”,有一个单独的小册子,这里面三十二相的次第、因缘与《宝性论》当中所讲的比较接近。《菩萨善戒经》《百福庄严相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当中也讲过三十二相,前几天学习的《圣大解脱经》当中也讲了三十二相,内容大体相同,但是每个相的名称略有不同。
很多佛经的说法虽然有所不同,但不能认为“这部经典是对的,那部经典是错的”,或者“这部论典是正确的,那部论典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经典都有各自的意义和密意。所以,我们以后看到不同经典的时候,不能像个别学者那样,马上一取一舍,这样不合理。其实人类历史上的很多观点,也有不同版本、解释、依据。
今天这里讲的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是非常庄严美妙的相。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不是很好看吧,为什么是这样呢?可能会有这样的怀疑。《大智度论》中也说,佛陀的相好,主要是以当时天竺国的审美来安立的,就像亚洲人觉得亚洲人好看的,非洲人觉得非洲人好看的。佛陀降生在迦毗罗卫国,当时印度的人们觉得,佛陀的长相在当地人当中是最富有、最庄严的。
转轮王也有这些相好,比如金转轮王、银转轮王、铜转轮王,但是不像佛陀那样特别完整、圆满。我们学到《俱舍论》的时候也提过,在这里不多说。
佛陀的三十二相,每个人都比较精通吧。
辛二(广说他利世俗色身具有之异熟果功德)分二:一、宣说所表相分类;二、对应能诠比喻归纳。
壬一、宣说所表相分类:
善住及轮相,广足踝不露,
指趾皆纤长,手足网缦相,
皮肤柔嫩妙,身体七处高,
腨肉如鹿王,密藏如大象。
一、“善住”,脚上的相。佛陀因地的时候修任何法坚定誓言,不会退转,不会今天发一个愿、明天又退了。还有些经典里讲,佛陀因地的时候守持清净的戒律,以此原因最后获得色身的时候,双足善住。双足前后丰满,如龟腹一般平整。当然现在人们不一定觉得特别好看,但是当时是这样的。
二、“轮相”,佛陀因地的时候,以各种资具、财物进行布施,以此原因,佛陀的手掌、脚掌都具有千辐轮图案的庄严。
本来想给大家看一下释迦牟尼佛的脚印,是以前法王去印度带回来的。结果我给忘了,现在才想起来。没事,以后再说吧,大家也应该看过。现在印度金刚座有佛陀的脚印,这个脚印看不出来千辐轮相,但实际上脚掌当中有,手掌当中也有。佛陀踩在地上也能看出来。
《毗奈耶经》中有十七事,有一个叫破僧事。往昔未生怨王想当国王,提婆达多想当佛陀。由于佛陀的福报所显现,他的手掌和脚掌都有千福轮相。未生怨王说:“你肯定不能当佛陀,你没有千辐轮相,佛陀有。”提婆达多无比嫉妒,“我一定要在脚上弄千辐轮相。”他找了一个匠师,问他:“你可不可以在我的脚上弄个千辐轮?”匠师答应了:“没问题。”
但匠师有点担心,因为提婆达多力气很大,做的过程当中万一弄不好,可能会被踢死。他想出一个办法,跟提婆达多说:“你要做的话,坐在房子里,把脚伸出来,我关上门给你做。”提婆达多答应了。当时也没什么麻醉药,把铁烧得红红的,直接在脚上烫。提婆达多痛得不得了,一直在惨叫。不管怎么样,匠师还是在他的脚上弄出了一个千辐轮。很多比丘们在外面笑:为什么他哭得那么大声?后来佛陀也知道了这个情况。
佛陀的千福轮是以福报自然现前的。
三、“广足踝不露”,佛陀以前不轻毁任何一个人,有些经典里面说不欺负任何人,以此原因感得足跟广大,踝骨不外露,很圆满。
讲八十随好的时候,也会讲到踝骨,但这两个一个是内、一个是外。
四、“指趾皆纤长”,佛陀先前依靠正法救护很多众生。《方便报恩经》当中说,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恭敬自己的父母、师长,以此原因他的手指和脚趾纤长、非常庄严美妙。现在很多人也有这样的审美观,脚趾、手指细长大家都觉得特别好看。
五、“手足网缦相”,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不会以各种方式来离间别人,不说离间语,不会挑拨离间。《佛报恩经》当中说佛陀以四摄来利益众生,以此原因,佛陀的手指和脚趾之间有一种金网。
这里所谓的金网并不是像鹅一样中间是以皮肤连着的肉网,佛的手指和脚趾可以戴戒指,中间连着的是金色的光网,并不是肉体。
六、“皮肤柔嫩妙”,佛陀因地经常给别人布施供养各种各样的妙衣,包括鞋子、帽子,以此原因他的皮肤特别柔软、细腻,很光滑。
台湾海涛法师经常说:“你们都好好布施,这样的话,皮肤细嫩,特别光滑……”现在很多人都希望皮肤比较好,如果前世多做一些功德,或者今生多做些衣服到处去布施,下一世你的皮肤是很好的。但有些人可能等不及了,不如花点钱弄一弄会更快。
七、“身体七处高”,佛陀因为先前布施饮食,以这个原因,佛陀的双足背、双手背、双肩背、后脑勺,这七处高隆丰满。
一般有福报的人有这些相,有些世间人也是,不管是他的眼睛、皮肤,还是身体的整个轮廓,一看,“哇,这个人肯定是很有福报。”以前上师如意宝在成百上千的人当中,一看就特别庄严、高大。
如果没有福报,可能各方面都不行。这从凡夫人群当中,也确实看得出来。一个人的整体长相,身体各个部位,都和大家不太一样。
八、“腨肉如鹿王”,腨,腿的意思。佛陀因为先前经常受持佛法,有些经典里面讲经常听法、接受佛法,以这个原因,大腿、小腿像鹿王一样非常圆润,特别结实、匀称。
九、“密藏如大象”,佛陀因为以前在因地的时候护持秘密,守护秘密的语言,该保密的不会泄露,还有断除不净行,《大集经》当中讲隐藏他人的过失,以这样的原因,密处如大象或骏马那样隐藏不露,或者叫马阴藏相。
上身如狮子,肩膊无间丰,
肩头圆手柔,圆润无高下,
臂长洁净身,具足光环相,
喉如无垢螺,颌轮如兽王。
十、“上身如狮子”,佛陀在因地时逐渐行持广大的善业,以这个原因,佛陀的上身像狮子一样特别庄严、丰满。
十一、“肩膊无间丰”,佛陀因为先前修持各种真实的善法,以这个原因,佛陀的双肩和胳膊中间没有空间。有些特别瘦的人,锁骨很明显,空空的,但佛陀的很丰满,很庄严。
有些说腋下隆满——两腋窝饱满,藏传佛教的很多相关论典当中不多见,但汉文的有些注疏中有腋下隆满的说法。不过,这里指锁骨那里没有凹凸不平。
十二、“肩头圆”,这是因为佛陀以前对众生做过很多无畏布施、赐予安慰,比如放生。
现在很多人对未来恐惧、害怕,没有信心,不知道怎么走下去,特别没有安全感。其实不要怕,自己应该多做无畏布施。有些人很善于安慰别人,比如别人失恋了、失业了,或者身体不好,心里特别脆弱、焦虑,这个时候,“没事,你不要怕,会有办法的。”佛经当中也有“汝不畏”,这样的词也是无畏布施的表现。
现实当中真的很需要这样。有些出家人生活无忧无虑,很快乐,但有些在家人不是这样,好像根本没办法走下去,非常艰难。比如经济上没办法、感情上没办法、生活上没办法、身体生病也没办法……有些人是心理上的问题,本来没有那么严重,没有达到走不下去的地步,实际上还有很多条路,但他觉得世界上只有一条路,这条路被堵死的话就万念俱灰,不敢见人,不敢面对一切。这时候,如果旁边有些人给他提供一本书,或者给他介绍一位善知识,或者用一个简单方法安慰安慰他,这叫无畏布施。
无畏布施有各种各样的。因地时因为做无畏布施,佛陀肩膀结实、圆满、美妙。
十三、“手柔,圆润无高下,臂长”,佛陀因地的时候特别喜欢帮助别人,成为他人的助伴。有些人真的很乐于帮助人,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别人遇到困难,他马上伸出援手帮忙。以这个原因,他的双手特别细柔,形状圆润,没有粗细高低。
佛有双手过膝相,不弯腰手能够接触膝盖。我们一般人不弯腰肯定不行,双手没办法接触膝盖。从有些佛陀的站像当中,也能看出来佛的庄严身相。
十四、“洁净身,具足光环相”,佛陀以前行持十善不厌足,以此感得清净无垢的身体,而且具有光环。释迦牟尼佛的光环大概一尺高,其他佛也有不同的光环,每位佛都具有这样的功德。
十五、“喉如无垢螺”,佛陀在因地时经常给病人布施药物,经常帮助他们,成佛以后,脖颈如三纹的海螺一样,即清净如螺。
佛像在脖颈处有三条线,像三条海螺纹一样很庄严。当然,这个相在有些经典当中不明显,有些经典中用不同的名称来说。这里的三十二相,不一定每部经典的说法都一样,但是要懂得不同说法的解释方式。
十六、“颌轮如兽王”,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因为圆满各种各样的身语意的善行,以此原因他的颌轮——上下脸颊特别丰满,就像兽王狮子。狮子这里还是很好看的,不是一直突出来,或者鼓出来,现在很多人做整容手术也喜欢这样做,佛陀以前不用做这些,自然而然会这样庄严。
下面讲牙齿方面的相。
齿四十平等,纯净齿齐密,
清净齿平整,四牙最鲜白,
舌广无边际,无思最上味,
自然梵音声,迦陵频伽音。
十七、“齿四十平等”,佛陀因为以前对众生完全一视同仁,以平等心对待,对罗睺罗和提婆达多没有什么差别,以这个原因,佛陀上面有二十颗,下面有二十颗,总共有四十颗牙齿。
佛陀跟其他人不同,一般人只有三十颗。有些人老了以后没有牙齿,只有一颗在前面,说话的时候舌头从两边出来。我母亲原来也是这样,有一段时间,牙齿慢慢都没有了。有些小孩刚换牙的时候也是,我们小时候也很在意别人说“你老了”,一直闭着嘴,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没有牙齿。
我们一般人是三十颗牙,但有些特别乱,这里长一颗、那里长一颗,不该长的地方长出来了、该长的地方不长,上下不平整。我们如果牙齿不好,说明对众生不平等的原因导致的。但佛陀因为对众生特别平等,齿四十平等。
十八、“纯净齿齐密”,佛陀以前因为调解不和睦和一些争论的事情,感得牙齿非常纯净,中间没有间隙。
有些人牙齿与牙齿之间的缝很大。以前我们牙科当中有一个医生,他给一个堪布做牙齿,他的牙缝很大,后来弄好了。有一次我跟另外一个堪布在外面,他就给那个堪布打电话,说学院里是不是有一个牙科医生。那个堪布说,是有一个。他说,“我看到电视里面有一个人牙齿不是很好,能不能请他帮忙做一下?”他问:“是谁呀?我跟医生说一下,应该可以,他挺好的。”他开玩笑地说:“前任国家主席。”(众笑)有些人的牙齿有这样的,但佛陀没有,中间非常齐密。
十九、“清净齿平整”,佛陀牙齿平整,因为以前特别喜欢将如意宝、宝珠供养、布施给众生,后来牙齿也是清净、无有长短粗细,非常平整。
二十、“四牙最鲜白”,佛陀以前不染污三门的罪业,以这个原因,牙齿如极品海螺般非常洁白、鲜白。
臼齿,医学上指嘴里嚼东西的大齿,这里的臼齿是整个牙齿的意思,在八十随好里面也出现过。我对照了好几个版本的藏文,有些把它翻译成四牙洁白,有些是二牙洁白,实际上佛陀的整个牙齿全部都非常洁白。前一个相好是牙齿平整、没有缝隙,是从这个角度讲的,这个相好指牙齿的颜色非常洁白。这里的臼齿是牙齿的通称,跟医学的说法有点不同。
二十一、“舌广无边际”,佛陀因地的时候护持真实语言,不说妄语,以这个原因感得舌相广长、细薄,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覆盖三千大千世界,一般来讲可以覆盖面部,所以舌头长是比较好的相。
二十二、“无思最上味”,佛陀因地的时候因为给众生赐予悦意的、美味的食物,成佛后感受到无量无边的香味、不可思议的最上味。也就是说佛陀食用任何东西,不像我们一样,这个不好吃、那个很难吃,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佛陀食用腐烂的马麦也变成了上味、最殊胜的妙味。
二十三、“自然梵音声,迦陵频迦音。”因为断除了粗语,不观待自己的分别念,佛自然发出的声音,所说的所有语言,就像迦陵频迦的声音或者梵王的声音,听起来特别柔和、悦耳、欢喜。
这里面有些是关于声音和味道方面的,但这也是与佛陀身体有关的相。
绀目牛王睫,面严净白毫,
头顶髻净薄,众尊肤金色。
二十四、“绀目”,佛陀因为以前慈爱其他众生,他的眼睛像青莲花一样,黑白分别、炯炯有神,特别庄严。
二十五、“牛王睫”,佛陀以前对求菩提方面的意乐没有动摇,以这个原因,睫毛如牛王的睫毛一样,特别浓密、油黑、不杂乱。
现在其他相没有,但是睫毛如牛王的相,很多美女都能做到。现在有好多技术,比如做双眼皮,很短的时间就能做出来,暂时一段时间里红红的、有点肿,慢慢过一段时间就正常了,看不出来了。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整容,不整的话好像不自在。原来觉得整容的人怪怪的,现在则认为不整容的也有点怪,所以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界限不清了。也是可以吧,佛陀教我们要随顺世间,入乡随俗。
我们活在世间当中有各种审美观。原来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染头发特别没必要,出家人肯定不会做这些,但现在看来,在家人只要不太过分也可以,否则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染也有点不合群。
我刚开始思想比较狭隘,觉得这个也不如法、那个也不合理,为什么这样啊?但现在看到白头发、红头发都能接受,“哦,他喜欢这样的。”有些人做鼻子、做脸颊,做这边、做那边,有时候我有点担心,因为有钱的时候做了,需要一直打针,后来没有钱了,打针的费用也比较高,那维持这张脸可能比较麻烦。即使难看一点,但跟以前一样的话,是不是也安全一点?(众笑)
我都能接受,不像以前,以前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现在来看作为佛教徒作为修行人,我觉得只要别太过分也可以,但如果天天想这些,那求解脱的时间都没有了。但一般世间人活在这个世间当中可能只有随顺世间,周围的人怎么做的话,我们也要看情况。
二十六、“面严净白毫”,白毫相。佛陀因为以前赞叹别人,感得庄严无垢的眉间白毫,拉出来大概有一尺,返回去的时候以右旋的方式住在双眉间。
有些论典当中讲,像一朵小小的银子做成的花一样。现在印度大自在派的人,在眉间有个红点,有些年轻人经常也用白色的东西贴在这里,但拉出来可能就没有了。而佛陀眉间的白毫拉出来很长,这是他以前该赞叹的去赞叹,以这个功德所感的。
其实,赞叹别人是很好的。但《增一阿含经》里说,该赞叹的不赞叹,不该赞叹的去赞叹,这有很大的罪过。有些人因为智慧不足,该赞叹的有些功德从来不赞叹,不该赞叹的去赞叹,这个有过失的。所以该赞叹还是不该赞叹,主要看自己的智慧,能抉择对方真有功德,也值得赞叹。
二十七、“头顶髻”,顶髻或者肉髻。以前他恭敬顶礼自己的上师,有些经典当中讲顶礼师长、父母,以这样的原因头上有顶髻,一切众生对此观而不厌,一直想看。
二十八、“净薄,众尊肤金色”,皮肤金色相。因为以前他赐予众生各种床垫、卧具,佛陀整个肤色是金色的,特别清净、净薄、庄严、柔软,也可以说“如金色”。
《毗奈耶经》中也讲,当时佛陀有金色的身相,提婆达多自己没有,又去找金匠,问他有没有办法在身体上贴金。金匠说可以,但是有点痛,要先涂热油,然后在上面涂抹金箔。现在有些人整容的时候,医生给他做些小手术,他也愿意;有些人为了好看,脸上割一点也是愿意的;有些人为了身体苗条,切一块肉也是愿意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痛一点也没问题。提婆达多的目的不同,他要跟佛竞争,后来金匠在他身上开始涂热油,特别特别痛,他又哇哇叫。
汗毛善妙细而柔,一一右旋皆上靡,
发如无垢蓝宝石,犹如涅珠大树轮,
普贤无喻大仙人,坚身具无爱子力,
不可思议三十二,此说本师人王相。
二十九、“汗毛善妙细而柔,一一右旋皆上靡”,身毛上靡相。佛陀以前断除愦闹,弘扬善法,受持亲教师、规范师的教言,以这个原因,身上的汗毛特别细柔。一般人毛孔比较杂乱,汗毛也是杂乱的,但佛陀一个一个毛孔的汗毛长得特别庄严,右旋而上。
三十、“发如无垢蓝宝石”,因为佛陀以前断除了殴打、接触兵器等各种损害他人的事,所以他的头发像无垢的蓝宝石一样,蓝色当中带有黑色,有些地方说稍微带有赤红色。现在的一些佛像发髻部分也有深蓝色的,也有这样的。
三十一、“犹如涅珠大树轮”,佛陀前世修自他平等的等持,以这样的原因感得身体犹如“涅珠达树”,有些说是“尼拘陀树”,这种树上下特别平整、圆满,看起来特别好。佛陀的身体并不是头很小、身体很高大,或者身体特别细长,而是整个上下的轮廓非常庄严、圆满,就像涅珠达树一样。
三十二、“普贤无喻大仙人,坚身具无爱子力”,这是无爱子力相。佛陀因为先前经常造佛像、佛塔,安慰众生,以这个原因,叫“普贤无喻的大仙”,大仙就是佛陀的意思。他的身体具有无爱子力。“无爱子”是那罗延,和他的力一样,身体坚韧,非常完美。
“不可思议三十二,此说本师人王相。”以上的各种因缘不可思议,这样的不可思议、灿然的三十二种功德,在佛经当中说这是天、人之导师佛陀的妙相。
壬二、对应能表比喻归纳:
以比喻说明。
无云之月色,秋碧湖中见,
佛子遍主色,佛坛城中见。
没有云的天空当中,秋天的月色特别好看。一般诗学家经常用秋天的虚空、秋天的白云、秋天的月色、秋天澄清的水,因为秋天没有垢染,不像春天和夏天,所以对诗学家来说,“如秋云”“如秋月”“如秋湖”,是很好的一种比喻。你们到了秋季的时候就知道了。夏天三个月,按藏历算第二个月今天就已经结束了,还只剩下一个月就到秋天了。佛经当中经常讲秋天的天空,秋天的清水,秋天的月色,到时候你们看看,秋天的月亮是什么样、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
秋天的月亮在碧蓝澄清的湖当中显得特别清楚,同样的道理,在十地菩萨的境界当中,在佛坛城当中能看得到遍主佛陀的报身,如同看天空中的月亮。其他地方,如仁达瓦大师说一地以上能见得到报身。
十地菩萨看到真正报身的形象,如天空当中的月亮;一般世间有善根的普通众生看到佛陀的化身,如同在湖水里看到月亮一样。
庚三、由说彼等圣教证悟之理:
六十四功德,此等各具因,
如依宝女经,了知斯次第。
佛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是法身离系的三十二种功德,三十二相是色身异熟的三十二种功德,这六十四种功德是佛的法身和色身次第具有的。如果我们想详细地了解,可以参阅《大乘窍诀宝女请问经》。
藏文当中没有“女”字,但从意义上讲应该是宝女。《大集经》的“宝女品”当中有,《大方便佛报恩经》《圣大解脱经》《涅槃经》中也有。这里的次第、因缘与《大集经》非常接近,在《涅槃经》《菩萨善戒经》《优婆塞戒经》当中讲到了不同的因缘,有些名相也有所不同。
不管怎么样,我们也已经了解了佛陀特别庄严的三十二种妙相,这对每个人来讲也是非常好的,我们每个人要追求最美的、最好看的佛果。
按照印度的传统和说法,上面所讲到的三十二相是很好看的,大多数人现在也是不具有的,大家都在朝佛的方向努力,不管是自己的牙齿也好,嘴唇也好,各方面也在努力当中。这样的话,不仅是佛具有三十二种妙相,我们个人也具足其中个别的相,这样也是很好的。
我们遇到大乘佛法,而且确实我们有这样的福德来了解佛陀的身相也是很好的。实际上这是在部分众生面前显现的,而佛陀的身相是无量无边的,《华严经》当中也说:“佛身无有量,能示有量身。”佛身是无有量的,但是众生面前能示现有量的身相。所以前面讲的三十二种相,我们看起来这是有量的、有数的,但实际上佛陀在每个众生面前所显现的身相不可思议。
每个佛教徒既要知道基本理论,也要知道甚深的因缘和道理,不要认为你觉得对就是对,除此之外一点空间都没有,那可能变成了孤陋寡闻者。佛教的有些思想、有些内容非常深奥难测,因此我们自己以分别念抉择“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是不合理的。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慢慢认识佛的甚深密意,那个时候你的相续当中也会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心,你学什么法、修什么法应该是容易成就的,一定会成就,而且不但成就,也能利益众生。我们的学习最后变成利益众生的话,那这对大乘修行人来讲是最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