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性论讲解·第26课
2021年6月4日
我们继续学《宝性论》,现在讲到趋入三身之理。
讲考的时候,有个别人讲的都是无关的、额外的内容,引用的教证也不是佛菩萨或传承上师的教言,自己想什么讲什么,这不太合理。讲考和演讲有一定的差别,讲考就是讲考,演讲可以自己发挥,也可以在中间讲一点自己的理证。我看到个别人在讲考时,讲的都是自己想的词,以前我们也有这样的小聪明,提前准备好自己比较熟悉的词语,不怎么看当天真正所学的内容,到时候以事先准备好的、相关的词来进行应付,这样的讲考是不太合理的,没有多大必要。大家在听的时候、在讲的时候都要认真对待。
癸三(化身之安立)分二: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之理;二、彼之作用次第引导所化之理。
一般来讲,佛有工巧化身、投生化身、殊胜化身等很多不同的化身,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乘经庄严论》等大乘论典中讲得很清楚。
佛陀十二相成道
这里首先讲佛的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之理。藏传佛教特别重视佛的十二相成道,很多大德们在讲佛陀化身功德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讲十二相成道。汉传佛教如天台宗等也有讲佛陀的生平,根据《大乘起信论》《佛本行集经》等讲八相成道。
在藏传佛教中有很多佛陀十二相礼赞文,平时我们在安居或者举行大法会的时候也会念这些。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等都会念,包括现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一起举行一些辩论或者研讨会的时候,大家也会共同念诵十二相礼赞文。
这里讲到的十二相成道很重要,大乘佛教当中,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经常引用《宝性论》的这个教证,在座的道友最好能背诵这个教证。如果要求大家背《宝性论》全论,可能有点困难,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作为一个学习《宝性论》的人来,应该要能背诵这里关于十二相成道的偈颂。以前我们在不同场合讲过相关内容,当时引用的教证也有不同的版本,因为当时的译作风格不同,以后编什么书、作大校对时,其中引用的教证如果能统一起来是最好的。
今天讲十二相成道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我想给大家讲得稍微清楚一点。以前1986年、1988年、1989年,我去过一些寺院跟他们一起安居,藏地有这样的传统:安居结束前的最后一晚上通宵说法,说法的内容就是佛陀十二相成道。当时我参考全知无垢光尊者《大幻化网》的注疏,当中有比较广一点的十二相成道的道理。
西方很多学者也很重视。2014年我在耶鲁大学有两场演讲,前面一场主要讲禅修九住心,后面一场演讲校方要求讲佛陀的生平,尤其是佛陀化身的生平。西方人也把释迦牟尼佛看成一个人,但对他的整个经历比较迷茫。应很多学生和老师的要求,当时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材料,就讲了十二相成道。当时讲得比较急,与时间也有关系,但我自己觉得,我基本上把每一个道理结合现在世间人比较关心的理念来宣讲,比如说入胎、出胎,佛陀是怎么样像普通人一样在众生面前显现的。当时我说:“如果你真正想了解释迦牟尼佛多生累劫对众生的慈悲心、智慧,最好阅读《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学过以后就会完全知道佛陀在生生世世当中如何发愿、如何发心的道理。
十二相成道按照历史学家所说的,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如一个普通人一样的真人真事: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候,某一对父母降生了什么样的孩子,然后他逐渐成长、结婚、立业,之后出家,展开他的事业,最后示现圆寂……佛陀在普通的人面前显现的十二相,对我们佛教徒来讲,在当今时代尤其重要。有些人认为佛陀是传说当中的释迦牟尼佛,到底有没有一个真正的人物来到这个世界广弘佛法?因为他们很多人不研究历史;有些人虽然研究,但他自己不承认;或者有些人把带有宗教色彩的都划为传说或者神话,这样肯定不合理。
作为佛教徒,我们一定要把佛陀的生平故事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自己一定要明白,似懂非懂、稀里糊涂的,肯定讲不清楚,自己有感受给别人讲才有感觉。所以,作为佛教徒,每个人都应该要明白这样的十二相。
佛的十二相成道在我翻译过的《藏密佛教史》中有,希望大家这次看一下。最近我没有时间,一直开会,今天一早就开始讨论学院的这些事情,刚刚前面的念诵都没有时间参加,所以我没有翻书的时间,但是毕竟以前翻译过,前面已经讲了十二相在共同的所化众生面前显现的经过。
按照大乘的说法:佛陀从发心经过三个阿僧祇劫修行,逐渐到最后成为一生补处的十地菩萨,变成了悉达多太子,示现成佛。按照密宗的说法:佛陀在尼连禅河苦行,获得了智慧身,将他的色身留在尼连禅河旁边,自己依靠神变到密严刹土示现成佛、转法轮,之后又进入他的色身,到印度金刚座再次示现成佛。所以,针对内外的不同所化都有不同的显现。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应该知道佛陀的成道具体是什么样的,包括历史上不同的年代,这些一定要去分析和研究。否则,我们只是自己念“嗡嘛尼贝美吽”“嗡班匝儿萨埵吽”,除此以外什么都不关心是不合理的。
我们问其他宗教的个别教徒关于他们教主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是“这个不可思议,这是不能说的,我也不知道……”我们作为佛教徒,至少要清楚自己的本师、导师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方面自己对佛陀能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同时可以遣除关于佛到底存不存在、有没有来过这个世界的疑惑和怀疑,这个很重要。
子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之理:
大悲知世间,照见诸世间,
法身不动中,以异化身性,
佛陀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显现这些相?根本因是对一切众生的大悲心。他有不可思议的、摄受无量无边众生的大悲心,这是最主要的因。佛陀示现在这个世间当中,在多生累劫中坚持,现在又以种种形相来利益众生,最主要的因就是大悲心。
还有一个因是智慧,智慧分两种:“尽所有智”,对整个世间当中万事万物的一切现相全部都如理如实地了知,同一时间照见一切;“如所有智”,照见一切万法胜义的实相,恒常处于入定的法身境界当中不动摇。所以佛陀能在世间如是显现最根本的因就是大悲心和智慧。有了这两种因,在众生界当中“以异化身性”,他在各种不同的六道众生面前以六能仁的显现利益众生。下面所讲到的十二相实际上也是以不同的形相来利益众生。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这里有些人虽然想利益众生,但是到一定时候就走不下去。走不下去的原因,一个是他的大悲心不够,就像昨天讲的一样,如果没有大悲心的等流,到了一定的时候走不下去,大悲心的“油”没有了,就像车开着开着没有油就走不下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智慧,在众生界当中很难走下去,因为众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在这样的众生当中,想要饶益他们肯定是很难的,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我们有了大悲心和智慧,不敢说像佛陀一样显现十二相,但至少利益众生的事业不会半途而废。
佛陀因为具有悲心和智慧,安住在法身境界不动摇的同时,在所化众生面前显现各种各样的形象。为什么不动摇呢?昨天讲了,自性身肯定不动摇,因为是具有五种特点和五种功德的本体;报身也没有化身那样的动摇,他在清净所化面前也具足五相,所以不动摇。而化身是我们凡夫能听到、能看到、能感触到的。佛陀会显现种种相,学完《宝性论》以后,很多人会明白菩提到底是什么样的。
佛陀在这个世间当中怎么样度化众生呢?下面讲十二相。
示现真投生,从兜率天降,
入胎及诞生,精通工巧明。
一、“示现真投生,从兜率天降”,按照大小乘所说,佛陀首先示现投生到兜率天变成一位叫白顶的天子。为了断除天界众生各种各样的散乱,给无量的天子宣说正法。然后以五种观照的方式准备降生到人间。
当时他准备降生人间的时候,很多天子特别伤心,希望白顶天子不要下去,因为人间是很野蛮、很恶劣的,“您离开了以后,我们整个天宫就空了,不要走。”他于此时给天子们宣说断除散乱的法门,并且将天子们交付与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贤劫第五尊佛,你们应该从弥勒菩萨那里获得正法。”
二、“入胎”,佛陀以六牙白象的形象而入胎,各方面的缘起很好。他在法性当中没有动摇,但是显现上需要入胎。
如《大般涅槃经》中云:“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佛陀自己与本性身、法身无二无别,但是为了随顺世间还是示现入胎。如果佛陀以其他的化生、湿生方式而降世,有人可能会诽谤说“这不是真正的人”,佛陀为了断除这些诽谤而以化身形象入胎。
有些论典,如《佛祖统纪》中说是四月初八入胎,但这样算下来佛陀入胎有一年的时间,一般来讲,佛陀在胎中是九个月二十三天。
入胎的时候,佛陀对整个胎宫作加持,为无量众生说法。有些注释将住胎安立为一个相,此处没有。菩萨在住胎的过程当中也为胎中的无量众生传授了正法。
三、“诞生”,佛陀诞生于萨嘎月,一般来讲大多数历算当中都承认是四月初八。
当时摩耶夫人正在回娘家的路上,看见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上开着很美的花。她正在摘花的时候,佛陀以示现神通的方式从右胁降到人间。这个过程在佛陀的传记或者一些电视剧里都能看得到。这跟我们一般普通人的胎生有一定差别,普通胎生的整个生产过程非常痛苦。
正在降生的时候,地上开了七朵莲花,佛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无量的天人来对他散花、沐浴、供养,整个世界出现震动等各种瑞相。
佛陀降生的地方现在属于尼泊尔,之前属于印度。佛陀降生时,印度的各个国家都出现瑞相。而且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当时汉地处于周朝周昭王二十四年,那里也出现了大地震动、江河湖水溢出、五彩彩虹直射西方等各种瑞相。周王感觉稀有,问太史,太史说有圣人生于西方,并说一千年以后,这位圣人的教法可以在中国兴盛。周昭王非常欢喜,要求把这些内容刻在石头上,埋在南郊的一个地方。
佛陀降生时间的不同说法
按照现在斯里兰卡等国家建立的佛历,佛陀降生的时间距离现在是两千五百多年。但是按照周昭王执政二十四年(公元前977年),与东汉时期汉明帝时,洛阳白马寺建造于公元68年计算,与释迦牟尼佛出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说法稍微有一点差别。其实,佛陀降生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有不同的算法,藏传佛教有时轮金刚派、普巴派,还有克珠杰的观点。戒律里个别宗派有些说是两千多年,有些说是三千多年,敦珠法王造的《藏密佛教史》中说是2843年。《藏密佛教史》造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接近三千年的说法。不管怎么样,历算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很多研究历史、研究年代的人,好像只知道一本书里的一种说法,却不知道不同书里面的不同说法,这肯定不合理,我们要广闻博学。不仅是佛陀,历史上各个国家很多伟大的人物也有不同的记载。
我们汉地佛教的开端,公认为是从汉明帝时期开始,但我觉得在这之前汉地已有了佛法,因为佛陀涅槃一百年后,阿育王出世,他依靠非人的神通,在全世界建造一百万座佛塔。中国也有很多阿育王所造的佛塔,这些佛塔应该是在汉明帝之前就有了。
还有一些资料说,在秦始皇之前,民间就有信佛、礼佛的历史。如果我们只知道一部分历史,对其他很多历史都不知道,就认为“与我知道的这本书相违,所以对方的说法不合理”,可能不行。
佛陀降生的时间,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有不同的观点,其实佛陀在不同众生面前可以有不同的示现。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讲述他们的伟大人物时,也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我们要知道有不同的说法,这是很重要的。
在藏传佛教很多大德的历算当中,有些说佛陀是属猴的,也有说是属羊的,不同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说法。如同我昨天晚上讲的一样,有过闻思修行的人看了很多历史书以后就知道这里是这样说的、那里是那样说的,显宗这样说、密宗那样说,并不矛盾,应该有很多解释方法。我们闻思越来越多的时候,心越来越开放,不会那么狭隘,不会那么计较。如果我们孤陋寡闻,那一个问题想不通的时候,认为什么都是矛盾的,就像《定解宝灯论》里所说,显现和空性,在凡夫人看来是相违的,但实际上并不相违,不但不相违而且有非常甚深的密意。
四、“精通工巧明”,佛陀从七岁到十几岁之间,按照印度的传统,显现上跟一般的普通人一样,学习世间的各种工巧明,比如射箭,还有声明学、医学,以及世间的骑象、骑马等,还跟着一个叫真哦够恰的婆罗门学习文字,还学习种种艺术、技艺。
《佛本行集经》中讲道:“于少日月学,胜他多年岁,所得诸技艺,成就悉过人。”佛陀年少的时候,他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胜过包括提婆达多在内的五百释迦族童子。比如射箭,其他释迦族的孩子只能穿过一两个铁锅,但佛陀一次可以射穿七个。如此等等,各种的技艺远远超过他们。
印度电视剧《佛陀》,我觉得比较不错,整个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十二相成道来演的,你们方便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对佛还是会产生信心的。确实,当年可能是这样的,虽然其中个别情节是后人故意加的,可能不一定符合实际。以前我看过他们演米拉日巴,我觉得他们表演出来的米拉日巴和我心中的米拉日巴差距比较大,确实,我们从书本里了解的人物和最后演出来的人物,有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包括佛陀长大之后的形象、行为,与我们心中的佛陀有一点差别,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有时候确实自己心里也想:当年在那个时候,应该也是可以这样的,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游戏享妃眷,出家与苦行,
至菩提迦耶,降魔圆正觉,
五、“游戏享妃眷”,佛陀为什么先示现成家?是为了断除世间的各种诽谤。如果没有先示现成家,外道的很多人有可能会诽谤佛陀是黄门,认为他出家是出于生理不完整等原因。
以前有些大德出家时,有人说“你幸好出家,不然你太太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世间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佛陀在出家之前按照印度的传统,接受了以耶输陀罗为主的三位王妃、六万婇女,一直到二十九岁之前,在皇宫里面享受世间的欲妙。
有些注释中说,佛陀在出家的当天晚上,初夜时为耶输陀罗种下生子的种子之后,中夜示现出家。
六、“出家”,佛陀出家之前,前往城市四门的时候,看到病人、衰老的人、死亡的人、出生的众生,这个时候知道轮回全部是痛苦的,然后决定出家。
当时净饭王把佛陀关得严严实实的,一直没办法出去,于是四大天王把骏马的四脚抬起,飞越王宫。
佛陀来到了一个清净的地方,自己剃头示现出家。
我们很多人的出家跟佛陀的出家有相似的因缘。有些人说父母不同意不能出家,实际上,佛陀也是在父母没有同意的情况下出了家。自古以来,父母完全同意出家的情况可能比较少,不过在我们藏地,父母基本上都是非常同意的。
七、“苦行”,佛陀当时在印度尼连禅河旁边苦行。最初两年当中每天吃一颗米,每天只饮一滴水,当然这有不同的说法。在尼连禅河畔苦行六年后,佛陀的身体特别憔悴,觉得完全依靠这种苦行,要证悟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此时牧牛女供养醍醐,佛陀享用后,体力得到恢复,身体变成金色。
以上讲到的这些地方,除了佛陀出家的地方没有去成,其他包括降生的地方、苦行的地方,我们以前都去过。
八、“至菩提迦耶”,当时路上遇到了吉祥婆罗门供养吉祥草,佛陀问:“你的名字叫什么?”他说,叫“吉祥。”佛陀觉得缘起非常好,从他那里要了吉祥草——这是吉祥草后来成为供品的原因。
佛陀坐在菩提树下,发愿:如果不成正觉的话,不起此座。
九、“降魔”,魔王波旬看到佛陀正在入定,马上要成佛,对他非常不利,于是先用各种美女,包括清纯的、可爱的、艳丽的,对佛陀进行诱惑,但佛陀加持这些美女变成非常衰老的样子,没有成功。又有无数的魔军开始用兵器攻击佛陀,佛陀安住于慈悲的等持中,所有的箭变成花雨,降伏了全部魔众。
十、“圆正觉”,佛陀三十五岁那一年,在出现启明星时,大彻大悟,成就正等觉。
共同乘都是这样认为的。
转大妙法轮,趣入涅槃相,
十一、“转大妙法轮”,佛陀成佛以后没有马上转法轮,经天人祈请,佛陀开始到印度鹿野苑转四谛法门,到灵鹫山转空性法门,然后在广严城、玛拉雅等不同地方广转如来藏和密乘的法门,利益众生。
大家也知道,其实佛陀成就的真正目的就是转法轮、利益众生。所以,一旦我们自己有了一些智慧、有了一些成就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利益众生,如果没有想到利益众生,那你得到的成就也没有什么,就像世间的一些成就一样。
十二、“趣入涅槃”,所有的事业圆满时,佛陀到拘尸那罗娑罗双树下示现涅槃。实际上佛陀没有生灭,但是佛陀确实也在常有执著的众生面前示现了涅槃。“如是佛陀化身灭”,很多历算说佛陀于八十岁时示现圆寂,也有说是八十一岁时圆寂。
萨嘎月的四月十五号,佛陀示现圆寂。
在有些大乘经典当中讲,佛陀虽然在这里示现圆寂,但这是在不同众生面前的显现而已,其实佛陀可以住世无量岁。如《妙法莲华经》里所讲的一样,佛陀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生灭,就像太阳在这里落山,但同时在其他地方普照光芒,佛陀也会在不同的世界出现。佛陀在他的法性本体上没有生灭。
另外,佛陀于这里的众生面前示现圆寂,在那里的众生面前没有示现圆寂。有些大乘经典当中讲,佛陀在无量无边的世界当中都示现十二相,这里佛陀示现寂灭、那里佛陀示现降生,在这个世界中佛陀正在转法轮,在另一个世界中佛陀正在示现出家、苦行等,所以同一个时间当中十二相都是可以示现的。
还有一些经典讲,这里的十二相主要是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其他佛陀也不一定都会示现十二相,包括贤劫千佛,每位佛陀的成道方式都不同。但在这里为什么这样呢?我觉得,对我们现在的所化众生来讲,整个十二相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包括了一个人的一生。他的前世如何,今生从小孩一直逐渐逐渐成长、成家,之后他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然后成办他的事业,实现他的远大梦想,最后在这个世间当中示现圆寂等等。我们现在的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有这样的十二个阶段。
于诸不净刹,示现有际间。
佛陀这样的十二相在哪里示现的呢?实际上就是在以印度为主的所有不清净刹土当中,佛陀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示现十二相。
什么时候显现呢?只要有所化众生、轮回众生、烦恼众生,佛陀就会在不同的时间示现。所以,你不能说“佛陀圆寂了,以后再也没有了”,就像现在无神论所讲的“火灭了、水干了,再也没有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佛陀的事业尽未来际不断地显现。
时间、地点或者整个十二相很重要。藏文中有一个龙猛菩萨写的礼赞文,其中也讲到了十二相,天降、诞生、入胎、住胎、降伏外道和大显神变等。现在西方有一些大师也经常用藏文和英文给弟子们讲。藏传当中的智悲光尊者——晋美林巴的著作当中也有十二相礼赞文,与龙猛菩萨的基本相同,只不过将降伏外道和示现神变合在一起。
关于十二相成道,以后你们引用教证的时候,以《宝性论》为主是很好的。记得《大乘经庄严论》里也讲了十二相,这两部论典都是弥勒菩萨造的。不管怎么样,以后以《宝性论》为主,其他的可以作为补充,作为不同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