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胜利道歌》讲解
2016年3月21日
1.缘起
20年前,1996年9月21日,法王如意宝写了《胜利道歌》。到现在有20个年头了。今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缘起。一会儿,我将给全球众多的佛教徒以及极少数非佛教徒,传授这首《胜利道歌》。
我下午看了一下,这个缘起还是很殊胜的。20年前——1996年,上师如意宝生了一场很重的病,回学院之后就造了《胜利道歌》。从此以后,学院每年开学的时候,法师们都要先讲一遍《胜利道歌》——哪怕只是念个传承。一直到今天,依然有这样的规矩。
在座的所有人,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希望你们以后在传法或者共修之前,比如一年圆满、第二年开始时,都先讲一下《胜利道歌》,或者大家一起学,或者一起念一遍。传承上师的有些缘起,我认为是不可思议的。
今天是2016年3月21日,当时是1996年9月21日。这个时间不是特意安排的,而是我前段时间随意指定的。今天学院刚好也有网了——这也不是特意安排的。
前段时间,我生了一个小小的病,住院几天,所以没有如期讲课。本来3月7日就该讲的,但是我耽误了——大概从3月7日到21日,也不算特别长吧。我当时说了,今年的翻译基本上完成了,现在要以特殊的方式闭关一段时间——我在医院里“闭关”了几天,收获还是很大的。
现在身体应该没什么了,所以照样给大家讲课。这个星期四和星期六分别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和《大乘经庄严论》。这两部大论前面的传承,城里的佛教徒或金刚道友多年来一直努力坚持,我对大家听受佛法的信心和勇气也有了一定的信心。
虽然照常上课,但讲的时间不一定像以前那么长。我根据实际状况,慢慢地讲。情况比较特殊,希望道友们能够理解,我不是故意的。之后一两个月,我跟大家的互动和联系也暂时会少一点,包括信息和电话,也希望大家理解。
这方面跟大家——我们那天去台湾,导游过一会儿就说:“给大家报告一下!”后来我们说起这个导游的名字,就叫“报告一下”。所以,今天这件事情,我也跟大家“报告一下”。
2.淡定
前一段时间,我跟任何人都没有说,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在医院住了几天。现在,不管哪个教派的上师生病了,一些佛教徒好像比非佛教徒还紧张。上师也好,弟子也好,都像没什么修行境界一样,心急如焚,手忙脚乱。有的去打卦,有的去哭,有的去闹,有的跟医院吵架,还有些居士为了照顾上师互相争执、分歧……
这种事情,我以前看过很多。上师们生病的时候,弟子们也同样“生病”了,学佛的比不学佛的人还要乱。
按理来讲,佛教里面有应对生老病死的方法,大家应该有面对的能力。作为上师,生病时不应该叫苦连天,求天求地,到处跟人说:“我生病了,快不行了。你们能不能放生呀?”应该淡定一点,不要在很多弟子间传来传去。
弟子们呢,则应该依靠自己的境界来抉择。如果你把上师看作凡夫人,凡夫人业力现前时,谁也没办法代受,哭也没用;如果上师是一个圣者,为了圣者的利益,凡夫人也不需要哭。
我觉得以后不管什么上师,生病的时候都没有必要去放生。放生本来是救护生命,这是我们大乘佛子日常修行应该行持的。但是,为了救上师的命,而去救其他众生的命,是一种比较奇怪的方法。
我也不建议哪个上师生病了,到处去放乌龟,放海鲜。现在放生的环境比较复杂。你们可能也知道,最近很多报纸都在说这件事。因为大家放生的方法不对,如今在各个地方,不管是环保组织,还是其他一些组织,都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和抗议。
虽然,我以前说过:“我生日的时候,大家能不能放点生?这是我最欢喜的事。”后来也说过:“一旦我离开世间,那一天能不能变成一个放生日?”我自己想,一部分人暂时可能会坚持两三年、十几年。过了以后,有没有就不好说了。这一点,对我本人来讲,确实是一个愿望。但是,还没有死,还不是很严重,就到处到放生,可能不是很好吧。
听说这次也有很多地方去放生。一方面,我很感谢。你们也是为了我的健康,为了其他上师和高僧大德的健康,但另一方面,我们佛教徒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应该学会淡定。没必要去哭,去闹,也没必要特别紧张,更没必要像世间人一样为了看上师,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
米拉日巴尊者说:“我病无人问,若死无人哭,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生病的时候没有人问,死亡的时候没有人哭,如果能在这样的山洞里死去,瑜伽士我心满意足。这是上等修行者面对生老病死的方式。我们虽然不一定有这样的境界,但上师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还是应该淡定一点。
还有各种各样的一些传说。比如某个上师生病了,有些人就开始怨天尤人,说是因为下面的弟子不和或打架,上师受不了,所以才生病的。这也不一定。在佛教内部,也许有一些因弟子不和而影响上师健康的情况,但非常少,可能只占百分之一二吧。作为上师,弟子不和或破戒,与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应该有什么关系。以后不管什么上师生病,底下都没有必要传上师生病的原因是什么。
这次住院,我倒没有听到什么,因为提前有所防备,非常保密。等出来时,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已经搞定,已经圆满了。但还是担心有人说出去,我又马上跟学院所有的堪布堪姆打招呼,不要去放生,不要去念咒,也不要到处去哭,到处去求——像《莲苑歌舞》里的故事一样,不需要这样。
至于打卦,一般来说,我认为生病没有必要去打卦。听说我这次生病,我们这边的金刚道友相对来讲,还比较淡定。
不过,以后不管哪个上师或金刚道友生病,如果真的有需要,比如实在没钱看病或缺什么东西,大家还是应该去帮助一下,照顾一下。这个还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作为佛教徒,大家在生老病死方面,应该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和坚定的信心,应该比世间人更坚强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佛教独有的智慧。
现在佛教徒打卦和算命的比较多。有些人甚至经常打卦,比如身体确实不好,医院也查出一些情况,然后就去打卦,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这种现象不是很好。
一方面,佛教徒对现在的科学和医学,该相信的时候要相信;另一方面,道友生病了,给他念个经加持一下,也可以。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必要去发动很多人,惊动很多人。
以后,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出现灾难违缘时,个人也好,集体也好,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观点。这是我的看法。
3.闻思修行
希望学院的道友们一如既往地闻思修行。前一段时间我了解到,每个班的法师在这方面都比较重视。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也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学习。
现在这个时代比较特殊,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见解和方向。如果没有很好地闻思,很有可能在这个大千世界迷失方向。
而且,大家在闻思修行方面,不要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进行加工。事情本来不是这样的,可有些佛教徒却特别喜欢捏造,特别喜欢相信这个,相信那个,而不愿意相信事实,不愿意相信真相。作为佛教徒,这样做是比较迷信的。这一点,希望在座的各位引起重视。
4.网络是把双刃剑
现在是网络的时代,跟以往很多时代相比,都更为特殊。不管有没有信仰,都希望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世界,观察一下自己身心的变化。
对每个人来讲,网络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所谓的有利是什么呢?很多信息、资料和智慧通过网络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想了解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情或任何一个事物,上网一查,马上得到这方面的信息,而且范围很广,全世界最新、最快、最有判断性和结论性的知识,很快的时间就可以获取。
现在,大城市的人基本上都使用网络,每天拿着电脑,拿着手机,买东西也好,旅游也好,甚至吃饭、叫车,都可以依靠网络来解决。网络的确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这是网络有利的地方。
不利的地方在哪里呢?影响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变得愚痴。以前,寺院里的高僧大德和出家修行人,不管是教证、公案,还是其他一些知识,全都记在自己心里,随时随地可以用。现在呢,全都放在电脑里,放在手机里。看见一个好的教证,不是马上背诵,而是马上拷贝,粘贴到信息库或备忘录里。粘贴完了,也就算完了,很少再去看。而一旦手机掉了,所有知识也跟着掉了。如果不带电脑,自己的脑子里就什么都没有。现在很多人的学习都不够深入,就是因为太依赖网络。
网络上信息特别多,既是好处,也是坏处。这些信息,大多数吸引力超强,诱惑力很大,对绝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不一定有利。事实上,由于起负面作用的信息太多,除了极少数人以外,真正依靠网络获益的人很少——而且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佛教徒也好,其他人也好,都应该经常观自己的心。该用的时候,当然可以用。网络上千经万论,世间以及出世间,什么样的知识都可以学。但是,如果不管好这颗心,可能对整个身心都造成损毁和染污。
今天听课的人比较多,这也是依靠网络的便利,非常好。我们以后弘扬真理,修行正法,获取正能量,很有必要依靠这样的途径。前人需要越过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得到的传承和知识,我们现在坐在家里,打开电脑,甚至在手机上就可以获取。这是前人和古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但是,我本人也非常担心,将来也许会出现比网络更强的科学技术,来控制人类。这次围棋大战——很多佛教徒不一定看,我还是比较关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战胜了人类棋手。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比人类更强的事物真的可能会出现。未来世界的各种超强技术,也许会控制人类的大脑和其他很多信息。
我们应该知道,一旦失去佛教提倡的种种高尚品德,人类亲手发明的技术,到一定时候可能把自己彻底毁坏。这是极有可能的。
5.生活佛教
今天在座的,有多年闻思修行、非常稳定的金刚道友和兄弟,也有刚刚进入佛门的。甚至有些人连佛门也没有进,只是到网上来看看——这个喇嘛到底在说什么?听说他病了,看瘦了没有。
今天的人可能比以前多一点。法王如意宝当年的《胜利道歌》,是在学院5000多个出家人中做的。今天网上的人也比较多,有些是真正对佛教感兴趣的,也有些是道听途说,顺便来看看的。不管什么身份,活在这个世间,都需要道德,都需要正能量。这一点,只要属于人类,都非常需要。
所以前一段时间,我开始讲生活佛教——应该是在第83次网络开示时讲的。后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大家应该比较满意。今天在这里也说一下,希望我们的法师和各个地方的道友,多多地思考生活佛教。
所谓的生活佛教,并不是以前很多大德提倡的人间佛教或人生佛教。它的内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一方面,2500多年前,在包括《阿含经》在内的许多佛经中,对生活,尤其是现代人非常关心的感情、赚钱、家庭等,有什么样的看法?是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的?以后授课的时候,希望多给大家提供这方面的内容,逐渐形成系列的佛教生活观,比如疾病、养老、慈善以及当下人们非常关心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这些观点都是2500多年前的思想,在今天还有没有坚强的生命力?有没有鲜活的魅力?有没有特殊的威力?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推广。
刚才讲了,我们的法师以及各个地方的辅导员、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自己都先认真地想一想:我们佛教能不能跟现代人的生活有一种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能,那现代人得到这些佛教理念以后,会不会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如果会,那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这样一来,现代人得到的真实的生活关照,其价值也许超越了金钱,超越了其他一些知识。
提出生活佛教的理念,我自己也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如果因缘具足,从现在开始,我们会用多年的时间去推广,去弘扬,去宣传,去实行。让许许多多的人真正获得身心的健康,今生和来世都发生一些实质性的转变,从而得到真实而长远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研究并推行生活佛教的愿望。
现在所谓的一些生活佛教,有时候可能太肤浅,太低俗了。我在个别国家看到,居然有在快餐面条上写《心经》的。吃面的时候,《心经》也吃下去了,说是一种加持。我一般不敢吃这种面条,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吃。还有些人,把《心经》印在坐垫上——我们是不敢坐的,印在毛巾甚至拖鞋上。这些都特别不合理。
佛教如果太入于世间,真正的原汁原味的佛教理念会有所损害,这样肯定不合理;但如果佛教弘扬得太高深,大多数世间俗人根本没办法接触。而任何一个宗教,一旦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群,它的生命力会变得比较脆弱。佛教玄妙甚深的道理,只有少数人可以触及,适合在寺院、佛学院和研究所宣讲,
在座的法师和居士,有些已经出家10多年,有些已经学佛一二十年,你们有没有弘扬过佛法?不说佛法也可以,我们弘扬的是真理——你们有没有弘扬真理的心?这样的一颗心,真的非常重要。
但是,我看到的现实却是,很多人的心力都不够。一个人一旦心力不够,就跟死亡没有什么差别了。人的心还是很重要的。哪怕已经老了,90多岁了,如果心力够强大,什么事情也阻挡不了他;人虽然年轻,还不到70岁,如果心力不够——就像我们有些居士和出家人:我现在老了,不行了;我现在身体不好,马上退休了,该念阿弥陀佛了。人还没有死,心却已经死了。——这样的话,可能什么事都做不了。
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有责任好好地修行,同时也有责任好好地弘扬佛法。现在是一个特别好的时代。网络时代的很多年轻人,有智慧,有心力,有技术,有能力。他们如果通过各种相应的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人们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倡生活佛教,弘扬生活佛教,让许多人得到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21世纪的人非常浮躁,非常烦躁,非常可怜。以前,我看过汉地一位居士大德的观点。他认为,21世纪之后,家庭和婚姻不一定真实存在,夫妻之间想集聚就集聚,想分离就分离,每个人对家庭、孩子和父母都不负责任。
现在看来,好像真的有这个趋势。这个时代,人类如果不以佛教提倡的高尚道德为主线,没有健康人性的主流文化,仅依靠技术和肤浅的知识来面对生活,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恐怕很少有人愿意接受。
如果自身有一定的修行境界,对佛法的深意真正有所理解,那普通人认为非常可怕的生老病死,我们佛教徒——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会像逛花园或观光旅游一样,非常轻松,并以一颗欢快的心来迎接。有境界的人,的确有这种能力和把握。
这一点,值得很多人去深思。为了挽救整个世界,也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品质的提升,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多一些关注。
前面跟大家讲了三个内容。第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师、父母和道友,当他们生病或出现一些不愉快的情况时,我们的心要淡定,不要表现得比从没学过佛的人还要差。表情十分痛苦,做事情也很悲伤,不要这样。
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在别人面前说,“佛教对生老病死非常管用”,但你自己对父母、上师的生老病死都没有淡定的心态,这话恐怕没办法说出口。
第二个,我们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人。这个时候,有一种特殊的工具——网络。这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时候到底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你可能需要随时反问自己。
第三个,要不断地提倡佛教生活,同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堕入两边。如果太深奥,使人无法解开甚深之意;如果太肤浅,则起不到真实的作用。
6.珍惜
今天这样的零散开示,一般参与的人会比较多,而像《大乘庄严经论》和《大圆满心性休息》这样的大论,听的人就没有这么多了。
其实,平时的开示人不多也没关系。我希望你们多听一些真正的佛法课,虽然稍微深一点,但也希望你们尽量来听。本来听法应该善始善终,可你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哪怕只听一两堂,我也开许。
今天的人很多,也许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是故意来看看的——最近确实有一些情况发生。等到我真正讲课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忙,不会来了。其实,只听偶尔的网络开示,是不会懂得佛法的真正内容的。
我平时在网上讲的课,如果坚持听,大家的生活会有很多的改变。现在大城市的很多人通过长期学习佛法,生活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当然,学习并不都是开心的。学习一个小时,你要把手机关掉,不能跟朋友聊天,不能跟家里人说话。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现实问题。
事实上,大家并不是没有时间学习佛法,而是被网络和各种繁杂的琐事所耽误和牵绊了。对自己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我在法国的时候,写了一篇怀念上师的文章。里面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德巴上师住世80多年。他活着的时候,给大家讲经说法,来的人很少。”他以前也到佛学院讲过课,那个时候人比较多,但在我们寺院讲课的时候,也就十几二十个人,不到一百。朝拜的人很少,听课的人也很少。
“您离开之后,短短8天里来的人比80年还多。”德巴堪布荼毗的时候,很多人都去了。他一生都没聚集过那么多的人。他的肉身在世间存留的最后一天,人是最多的。法王如意宝圆寂的时候,朝拜遗体的人也非常多。整个喇荣山沟都难以容纳,我们当时非常担心。
人最多的时候,上师转法轮的时间却已经过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象征。
我们很多人,只在上师生病的时候去看一看,荼毗的时候去看一看。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关键。生病有什么好看的?也许憔悴了,也许老了,也许年轻了,都没有什么。同样,上师已经离开世间了,他的荼毗也没什么好看的。
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什么?学习。每个上师都有独特的教言和威力。只要有一部分人在接受他的知识,就说明他有自己不同的窍诀、传承或者经过努力勤奋得到的成就。我们应该趁着上师在世的时候,认真学习他传授的知识和教言。
但我们却不是这样的。上师们在世的时候,不好好学习,一旦某个上师、大德或者老师离开人间,就像刚才我讲的一样,很多人都跑去看。但已经晚了,没什么用了。
当我们拥有学习佛法的机会时,应该珍惜。现在佛学院有很多法师在讲经说法。这些法师非常优秀,希望我们的道友好好珍惜。大家一起共同闻思修行的机会,来之不易,不可能长久存在。现在每个人都有特别好的机会,一旦失去,自己最好不要后悔。这一点很重要。
我为什么讲这些呢?今天的开示,人数是最多的。我传法的时候,人数从来没这么多。也许因为我生病,大家都以好奇心来看。这没有什么好看的,对吧?我看过无数的病人,看病人应该到医院去。再说病人没什么可看的,何况我的病现在已经好了,不像个病人了。
总之,病人没有什么看的,死人也没有什么看的。从佛教角度,最重要的是,善知识住世的时候,不要找太多理由和借口去懈怠,而要认真、系统地至少闻思修行10年。
前一段时间,我们在香港开度母法会,参加的人也比较多。当时很多人发愿,从现在开始要认真闻思修行10年左右。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坚持闻思修行10年,基本上可以稳定下来了。
昨天,我这边来了一个道友。我问他:“你在城市里待得怎么样?”他说:“学院放假以后,我去汉地待了3个月,基本上没有散乱,念经和修行都还可以。”我说:“我也觉得是这样。你已经闻思10多年了,应该可以稳定了。”
见解一旦稳定了,就不会被外在的生活和各种散乱因缘引诱。就像一个孩子已经成熟,即使父母没有特别管,他自己也有生活的能力。
所以,现在很多佛教徒至少需要10年的闻思。以后佛学院对闻思10年以上的人,会稍微有一点特殊的开许。就像在德国等国家待上10年,就可以得到一个绿卡一样。但光是在学院待10年也不行,必须要闻思10年。不然,你天天睡懒觉,睡个10年、20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居士团体里面,有些人也已学了1年、2年或者5年了。你们也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真正闻思,这样见解才会稍微稳定。一旦稳定下来,你可以面对社会,面对生老病死。
7.《胜利道歌》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上师如意宝的《胜利道歌》。这个道歌的加持不可思议。20年前,上师用它为当时的很多人创造了胜利的缘起。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个人,自身的烦恼也好,疾病也好,恐怖也好,包括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依靠这个殊胜的法门,都获得彻底的解脱。在这方面,我们也创造一个胜利的缘起。
怙主诸佛智慧身,文殊室利童子尊,
恒住八瓣莲蕊心,所言愿利诸有情。
法王如意宝的《胜利道歌》共有五层内容。第一层是顶礼文殊菩萨。这里说到,三世诸佛的智慧总集文殊菩萨,请您住在我心间的八瓣莲花上,愿我所说的一切语言都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开智慧都很重要。现在有些人很苦恼:我背诵特别不好,上课记得清清楚楚,下课就忘得干干净净……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烦恼。
为了增上自己的智慧,为了生生世世不离开智慧本尊,大家要经常祈祷。法王在这里说,祈请文殊菩萨住在自己心间,所说的语言可以利益众生。希望每个道友经常这样祈祷。
自己可以这样想:文殊菩萨,您是诸佛菩萨的智慧总集,请您恒常住在我心间的莲花上——这其实就是“文殊智慧加持入心间”的意思,请加持我,让我在任何人面前,哪怕是说一句开玩笑的话,哪怕是我在夫妻吵架时显现忿怒相说的话,都对众生有利益。
对法王的教言,很多老道友每年都会学,应该知道内容。但学了之后你们心里能不能记住?要再三提升内心的境界。没有学过的,也大致要知道法王的教言为什么那么出名。
甚深光明大圆满,仅闻词句断有根,
六月修要得解脱,唯此铭刻于心中。
第二层内容讲的是无上密法。
对于无上光明大圆满,仅仅是听到个别的词句和名字,也会摧毁三界轮回的根本,更何况真正修行其甚深秘要呢?对利根而言,修短短六个月时间,就可以获得成就。
我对密法的成就是毫不怀疑的,以前出现过很多修大圆满成就的事例。它就是闻解脱,触解脱,系解脱。因此,我们要修行无上密法。
在座的有些人可能连灌顶都没有得过,也没有修加行。修加行还是比较累的。散乱的城市人修加行比较困难,但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修50万加行根本不算什么,非常简单。我们看过很多上师的传记,他们一辈子修了多少次加行?
即使对无上密法生不起信心,也希望大家不要诽谤。如果你非常想诽谤,那就来找我辩论。你可以跟我说:“我认为密法有些地方不合理,不科学。”我在这方面还算比较专业,以前也跟很多人辩论过。想要破掉密宗的观点,不是那么容易,恐怕不是你能干的。因此,对密法不要诽谤,不要生邪见。
现在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几十年前,很多人对密宗都不理解。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不理解,到最后还是理解了。
依靠密法修行,六个月就可以成就。只要不断地修行,即使即生没有成就,在中阴境界或者下一辈子,也一定会获得成就,得到解脱。这个非常重要。
遇此胜法善缘众,前世累劫积资果,
与普贤王同缘分,诸道友当生欢喜。
能够遇到殊胜密法的人,是非常有缘的——跟普贤如来同缘分,也是经过百千万劫积累资粮,才获得这种缘分的。
最近,看到很多人重视《大圆满前行》,我特别感谢。前一段时间,我在医院里也给大家发了一条微信,说这本书对大家非常有利益,它既是修行的起点,也是修行的终点。我本人也非常重视它,生活中时时依靠它。这本书对我的一生,可以说有很大的帮助和利益。
很多道友把这本书送给朋友。如果他们对佛教一无所知,刚开始看起来稍微有点困难,因为不像世间书那么简单。不过,从总体上讲,《大圆满前行》的出版,还是与很多人结上了善缘。
即使看不懂,听不懂,把它放在佛堂上,放在书房里,也会为你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吉祥和福分。它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缘起力,这方面我可以保证。对每个人来讲,它都是非常有加持力的一个法本。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确非常重要。我曾在一个短短的网络开示中说:我做过很多翻译,但是法王如意宝亲自写序的,只有两本,一个是他给《直指心性》作的注释——这是很早以前翻译的,译得比较古,以后准备重译一次,另一个就是《大圆满前行》。
《大圆满前行》翻译完成之后,法王显得非常高兴,亲自为它做了序。法王说:“这本书的翻译很有意义,尤其是对汉地众生而言。”
我刚开始讲《大圆满前行》的时候,很多汉地众生根本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但现在,有很多人依靠它,进行各种各样的“推广”。这也是个好事。在商业竞争中,一些优势产品后面,虽然总跟着很多假冒伪劣,但也说明产品本身很好,可以有很多的机缘。所以,对大家来讲,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第二段讲密法殊胜的加持力。末法时代,修行密法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对自己的今生和来世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第三个是讲菩提心。
为沉恐怖轮回众,获得永乐之佛果,
当负利他之重任,舍弃爱自如毒食。
为了让沉溺在恐怖轮回中的众生,获得最究竟的安乐和解脱的佛果,我们应该修持大乘佛子的菩提心。通过修菩提心,我们可以舍弃毒药般的自私自利的行为和心念。这一点,讲《入行论》的时候,我讲得非常广,在这里不多说。
以此可阻恶趣门,亦可获得善趣乐,
趋至究竟解脱地,切莫散乱修此要。
依靠修大乘菩萨的菩提心,可以堵塞地狱、饿鬼、旁生等三恶趣的门。修菩提心的人,不仅不会堕入恶趣,还可以暂时获得人天的福报,最终获得解脱。所以,大家不要想得太多,不要做得太多,唯一地好好修持菩提心。
现在很多佛教徒做的事情特别乱,真正有意义的一些事,却做得很少。就我看到的情况而言,如理如法修加行和密法的人不太多,修大乘菩提心的人也不太多,而在形式上依靠这个上师,依靠那个法本,做各种行为的人却比较多。真正闻思的人,真正修行的人,在佛教团体中,数量不算很理想。
你如果是一个佛教徒,应该知道佛教的核心是什么。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而且,菩提心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可以的,应该好好闻思以《入行论》为主的大乘佛法,然后再去实际修持。
我们正在讲解的《大乘庄严经论》,对菩提心有非常甚深的研究和很多的修行方法。我最近也在看华智仁波切写的《大乘经庄严论》的略说和窍诀,非常殊胜,非常有加持力。
所以,我们要好好修持菩提心,并尽可能体现在日常行为上。
第四个内容讲出离心。
于诸轮回之盛事,不起羡慕之心念,
当持人天供养处,殊胜严饰之净戒。
什么是出离心?认识到轮回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从而放下对它的执著。这就叫出离心。为了生起出离心,对人天最为尊贵的别解脱戒律,每一个人都应该守持。出家人守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守在家人的戒律。
我们获得人身之后,需要有一些戒律的约束。否则,像现在很多人那样,天天在网上散乱,没有智慧,没有禅定,没有戒律,没有任何约束,到最后可能无恶不作。
对于世间的荣华富贵,我们应该知道它背后的真相。出离心并不是让大家不要赚钱,放弃世间的一切,包括家庭和工作。不过,作为一个在家人,我们要知道自己终极追求的实质是什么。希求解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一切增上定胜乐,悉皆依此而生故,
倘若破戒堕恶趣,切莫迷惑当取舍。
世间和出世间也好,暂时的快乐和究竟的解脱也好,其实都需要依靠清净的戒律。如果失坏了戒律,那么一切都没有希望了。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迷失方向,一定要取舍因果,守护戒律。
第五个讲贤善的人格。
言行恒时随顺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随顺众生,随顺朋友,要有一颗正直和善良的心。自己如果想获得利益,去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窍诀。这是上师如意宝关于贤善人格的教言。
贤善人格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也在讲:“连人都做不好,怎么能做菩萨呢?怎么能做佛呢?”现在很多佛教徒为人处事比较差,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说话也经常带一点迷信色彩。希望我们佛教徒都能具有贤善的人格,如果这个做不到,至少在社会上要像个正常人。
从世间的眼光看,有些佛教徒神神道道、奇奇怪怪的,所有的行为都不可理喻,所有的语言都语无伦次,让别人很难理解——这个人到底是怎么了?
即使你有大圆满的境界,有菩提心、出离心,你的行为也应该随顺世间。不要认为自己的境界很高,怎么样都可以。境界越高,越应该随顺世间。这个很重要。
佛教徒最关键、最基础的行为,就是要做好人。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弘扬佛法肯定没有办法,自己想好好修行也没办法。关于这一点,就某种程度而言,很多人都需要观察自己。
居士团体现在可能稍微好一点,以前经常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事情。连世间人都有一颗包容心、宽容心,而我们有些佛教徒却互相生嫉妒心,相互闹不愉快,包括态度、脸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各方面与世间的工作人员或其他关系相比,都差得很远。
像这样的话,你怎么修行?按照大乘佛教的要求,我们对怨恨的敌人都要当作最密切的朋友。这对你而言,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对世间的恶劣习气,我们一定要放下来。否则,修行不可能成功。
世间人有很多毛病。比如,对世间人而言,一百个恩德抵不上一个仇恨。一次行为带来的小小仇恨,就能把一百个恩德全部消灭,两个人从此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这样的事情,在世间经常发生。这些都是世间人不好的习气,我们一定要注意。
我以前经常讲,学会的管理人员做事一定要公正。法王在这里也讲到,一定要公正,一定要为大众考虑。不要像我们看过的历史书描述的那样。如果我们有些行为和心态像在搞宫庭斗争,或者为了钱权而互相谋杀,那就非常地不理想。所有的团队都应该以大局为主,这非常重要。
如果佛教徒没有贤善的人格,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世间和出世间都会很困难的。
此乃清净人规法,三世诸佛方便道,
亦为四摄之精华,诸位弟子切莫忘!
贤善的人格,是世间清净的人品道,是三世诸佛的方便道,也是六度四摄中四摄的精华。对这样的教言,弟子们切莫忘记!切莫忘记!
法王最后强调了两次,贤善的人格千万千万不要忘。就像我们有些人说的那样,你千万千万不要感冒,你千万千万要吃这个东西,所以,你们千万千万不要忘记善贤的人格。法王这里说,众弟子莫忘记!莫忘记!
最后一句:
以此善根愿诸众,超越轮回之深渊,
令诸心子皆欢喜,往生西方极乐刹。
依靠这个教言,愿所有的众生离开轮回的深渊,获得究竟的解脱,也愿有缘的弟子生起欢喜的因,最终往生极乐世界。
我刚才讲了,法王如意宝于1996年9月21日,师徒远离内外密的各种违缘、获得胜利的时候,在5000多僧人中,以道歌的方式即兴而唱的。今天,我们也是有这样一个缘起,所以给大家讲授法王的教言。